永医科普丨耳鼻喉科医生带你了解真菌性外耳道炎

B站影视 2025-01-23 17:41 2

摘要:真菌性外耳道炎(otitis externa mycotica)是真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引起的外耳道的炎性病变。

一、什么是真菌性外耳道炎

真菌性外耳道炎(otitis externa mycotica)是真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引起的外耳道的炎性病变。

二、哪些行为容易感染真菌性外耳道炎

1.正常人外耳道处于略偏酸性环境,如进水或不当用药,改变外耳道PH值,利于真菌的孳生。

2.游泳、挖耳等引起外耳道的炎症,中耳炎流出的脓液浸泡,外耳道分泌物的堆积和刺激,真菌得以孳生繁殖。

3.全身慢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全身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都为真菌的孳生提供了条件。

4.抗生素的不正确使用和滥用,也增加了真菌感染的机会。

常见致病菌有:酵母菌、念珠菌、芽生菌、曲霉菌、毛霉菌、放线菌等;来自CADIS一组资料报道,40例真菌性外耳道炎中,近平滑念珠菌占42.9%,黑曲菌为35.7%,40%的人发病前用过抗生素。

三、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阻塞感;感外耳道潮湿;可有听觉障碍、耳鸣甚至眩晕,有局部疼痛;严重可至面瘫。有些可引起全身低到中等发热。

2.检查:

感染的真菌种类不同,耳镜检查所见外耳道表现不同。

念珠菌感染外耳道皮肤潮红糜烂,界限清楚,表面覆白色或奶油样沉积物;

曲菌或酵母菌感染外耳道内有菌丝,菌丝的颜色可为白色、灰黄色、灰色或褐色等;

芽生菌感染初期可见外耳道皮肤散在丘疹或小脓疱,其后发展成暗红色边缘不整的浅溃疡,有肉芽生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毛霉菌感染耳流脓,可引起面瘫。

四、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诊断和治疗

耳道分泌物涂片、真菌培养,可帮助判断致病菌的种类,必要时活组织检查。真菌性外耳道炎并不能“自愈”,只有正规治疗才能治愈。真菌常常寄生于表皮角质层,表皮角质层平均28天更新脱落一次,所以真菌感染后的角质层要更新脱落后才能达到真正治愈。临床上治疗真菌感染通常需要2-4周的疗程,至少2周,为了避免反复感染,请您正确治疗、坚持治疗,同时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

局部治疗:清除外耳道内污物,保持外耳道干燥。局部应用广谱抗真菌药物,待获得真菌培养结果后尽快选用敏感抗真菌药物。病情严重者要静脉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

六、真菌性外耳道炎的预防

1.保持外耳道干洁,进水了及时清理;

2.不要过于频繁掏耳朵,也尽量避免去采耳,很多时候采耳器械都消毒不合格哦;

3.积极治疗外耳道湿疹、中耳炎等耳部疾病;

4.作息规律,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是基础;

5.正确使用抗生素和激素。

文/林东辉

来源:红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