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百多年间,这里培养了中国大部分临床、护理和公共卫生学科的宗师。例如,内科学家张孝骞、外科学家曾宪九、妇产学家林巧稚、儿科学家诸福棠、护理学家聂毓婵、卫生学家陈志潜,都是其所在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转自:人民政协网
一百多年间,这里培养了中国大部分临床、护理和公共卫生学科的宗师。例如,内科学家张孝骞、外科学家曾宪九、妇产学家林巧稚、儿科学家诸福棠、护理学家聂毓婵、卫生学家陈志潜,都是其所在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一百多年间,这里汇聚了一批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始祖级”学者。例如,中国现代生理学的主要奠基人林可胜、中国现代生物化学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吴宪、首先提取麻黄碱并揭示其药理作用的陈克恢、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元勋顾方舟以及北京猿人的正式确认者、解剖学家和人类学家步达生。
这里就是北京协和医学院。
协和医学院原址为清朝豫亲王府,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协和医学院落成启用百年之际,学校启动了协和建筑群的全面修缮工作,目前修缮工作已完成。可以说,协和建筑群是协和医学院“尊科学济人道,寓高贵于朴实,以天下为己任,助众生求福祉”精神的物质承载地和精神依附地,是“可往瞻仰、可以交流、可堪寄托”的地方。
民国初年彩画重见天光
协和医学院九号院位于北京东单三条9号。建筑外有画栋雕梁、玉栏碧瓦,集中华建筑文化之大观;内则设施完备、器具精良,是承载科学医学的平台。九号院3号(C)楼两侧连接了2号(B)楼、4号(D)楼的两个弧形画廊(“协和画廊”),既展现了中国建筑的形制,又喻示着学科间的融合以及学校内部的协作融通。
“协和画廊”因曾被改造成办公场所而加装顶棚,机巧而使其内檐彩画得以留存。在2021年,九号院文物建筑全面修缮过程中,学校下决心拆除搭建的建筑,包括大门两侧边房和两个弧形廊的侧墙,由此首次发现隐藏在顶棚内弧形廊内檐上遗存的民国初年彩画。纵然彩画已“尘满面、鬓如霜”,残破斑驳,但其所蕴含的艺术与历史之美,发出直抵人心的深邃力量,让人为之震撼动容。
经文物专家鉴定,这是一处硕果仅存的民国初年彩画,兼具中西绘画风格,其用心、用技、用料、用工之精深精良,成本之巨大,在彩画中绝无仅有。为此,学校决定开展修复工程,请示后得到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的高度重视,并拨付专款进行修复。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修复伊始就面临三个挑战:一是如何发掘彩画的价值,进而围绕核心价值开展后续的保护利用工作;二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取彩画底层的绘制信息;三是如何在彩画文物修复后,将整个弧形廊的视觉景观保护并呈现出来。
彩画修复团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信息采集、价值挖掘、病理分析、材料试验、工艺论证、程序优化、效果评估等方面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重现了协和医学院彩画的百年光彩。
2024年6月23日,协和医学院弧形廊民国初年彩画修复后观瞻活动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六三介绍彩画修复情况时表示,协和医学院百年彩画体现了东西方艺术融合的特点,实证民国时期“承传统、创新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艺术创作思想和表现特征。
如今,沿着“协和画廊”漫步,可见重生的民国初年彩画图案简约雅朴、线条流畅柔和、传统装饰纹样与西洋花草图案交融生辉,充分展现了中西合璧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历史内涵。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表示,“‘协和画廊’是一处历史长廊、艺术长廊、文化长廊、精神长廊。如果说协和医学院壹号礼堂、九号院是中国现代医学的精神依附地,‘协和画廊’则为这份凝重的精神依附增添了新的内涵,其独特的魅力与风采使协和文化更为生动丰满。”
百年管风琴时隔81年复鸣
协和医学院壹号礼堂位于北京东单三条48号,与九号院隔路相望,庄严而低调地隐藏在王府井-东单商业街中。礼堂内部采用了似为原色的绛红色墙面,力求每一处细节都能反映历史原貌。
2023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在壹号礼堂重新奏响了沉寂81年之久的协和管风琴。这部管风琴建造于1921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管风琴,也是在中国建造的唯一一部剧院管风琴,融汇了当时先进的技术,还专门加入了中国鼓、镲、铃和木鱼等打击乐器,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定制版管风琴。这部管风琴曾在协和医学院落成典礼、孙中山先生遗体瞻仰追思仪式、泰戈尔64岁生日会等重要历史事件中奏鸣。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队侵入协和,并于1942年完全占据控制学校。自那时起,这部管风琴归于沉寂。
这部管风琴是除建筑外,极少数完整见证协和百年历史的实物性纪念品,是经国家文物局认定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文物,堪称“协东西之德,和天地之道”协和精神的承载者。
2021年,在国家支持、社会捐赠、各界热心人士的多方帮助下,学校启动了管风琴的艰难修复。秉持着“功能焕发、修旧如旧”的理念,历经残件整理、文物认证、海外修复、寻配琴台、国内安装、调音整音等繁复艰辛过程,这部管风琴终于再度鸣响,圆了协和人一个共同的梦。
正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校长邓海华所说,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协和医学院近年来在文物保护方面的进展,得益于新的科技手段赋能文物保护,受惠于各方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协和人承启文化的生动实践。传承和保护协和医学院早期建筑群对于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传承协和文脉、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修缮壹号礼堂的过程中,协和医学院在礼堂的西庭和东庭增加了重要的文化元素——
将东庭原售火车票处改造成供师生交流互动的咖啡厅和小平台等,使庭院环境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增添了现代气息。
将麦克林、胡恒德、顾临、刘瑞恒、李宗恩、沈其震、黄家驷、吴阶平和顾方舟九位已故校长、院长的雕像安放在西庭,塑像前的小路被称为“仰径”,是景仰之路、培养之路、仰起之路。这组雕像的创作者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他表示,雕像不仅是个人的创作,更是协和人对中国医学史上杰出医学家和协和精神的崇敬之情,是协和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标志和医学科学发展的标记。
据介绍,协和医学院毕业典礼的形制已基本确定:地点——壹号礼堂(礼堂内、东庭、西庭)、九号院;乐曲奏鸣——管风琴等;特色仪式——敬抚国旗,捧文海牌,“仰径”献花。
王辰表示,“这些协和文化的创造者、承载者、传播者的雕像静静地伫立在协和医学院壹号礼堂的西庭,默默地向我们讲述着协和的历史、传递着协和的精神、播散着协和的文化。他们的眼神充满着使命、责任、忧郁和希望。我们可以在某一个清晨、下午或黄昏,甚至夜晚,站在这些先贤的面前,与他们对目交流,反省和激励自身。”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