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网课堂 | 所有青少年 向网络谣言说“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4-07-24 01:35 7

摘要:案例:同学小丁在社交平台热门推送中刷到了一则关于某种新型病毒的谣言,该谣言声称此病毒会威胁人类生存。小丁对该消息未经核实后便转发至校友群,引起众人恐慌,纷纷传播此条虚假信息,导致紧张气氛加剧。

"不转不是中国人"

“一招教你提高分数 转发逢考必过”

“注册XX网站会员,即送1000元现金券”

......

在数字化社会中,

网络谣言如影随形,

悄然侵袭着我们的生活。

各类谣言

隐藏在虚拟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关注的

谣言类型

类型一奇闻轶事类谣言

案例:同学小丁在社交平台热门推送中刷到了一则关于某种新型病毒的谣言,该谣言声称此病毒会威胁人类生存。小丁对该消息未经核实后便转发至校友群,引起众人恐慌,纷纷传播此条虚假信息,导致紧张气氛加剧。

类型二校园“吃瓜”类谣言

案例:小丁与小芳是同一所学校的同学,二人因琐事存在矛盾,某天小丁在朋友圈邀请大家“吃瓜”,有同学“闻讯而来”,小丁便将自己此前保存的几段网络视频发给“吃瓜群众”,并影射视频中未露脸的女子为小芳。造成小芳名誉受损,严重影响其正常校园生活。

类型三社会热点类谣言

案例:受到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影响,国内多地掀起囤盐潮,不良商家利用市民从众心理,发布虚假信息扩大社会恐慌情绪,诱导不明真相群众接龙购盐。同学小马在小区群内刷到“大海被污染海盐就不能吃”“食盐要涨价”的相关消息后,和父母一起参与群内接龙购盐,导致家中囤积上百袋食盐。

助长谣言传播的因素

1、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谣言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

2、青少年在认知和判断力方面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息,并将其传播给他人。

3、青少年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这使得他们在接触到谣言时,更可能出于好奇而进行传播。

4、青少年往往在朋友圈中相互影响,一旦有人传播谣言,其他人可能因为信任而跟着传播。

5、在某些情况下,青少年可能无法获取到权威、可靠的信息来源,因此更容易相信和传播看似可信的谣言。

6、谣言往往利用青少年的恐慌和焦虑情绪,使其在紧张情绪驱使下传播谣言,以期获得更多信息或安慰。

7、在某些社会背景下,青少年可能对权威机构或成年人的言行持怀疑态度,更容易接受和传播那些看似“揭露真相”的谣言。

如何鉴别网上

信息的真伪

第一招

标题夸张 结论耸人听闻 请直接忽略。

“震惊!!!”

“快看!XXX”

“惊人!XXX”

多关注信息可信度更高的官方媒体,确定信息的真实性。

第三招

掌握搜索技巧,进行信息(内容)间的相互印证。

网警提示

面对网络谣言一定要擦亮眼睛!青少年更应该树立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国家和相关部门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增强社会责任感,对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负责。做到文明上网、文明发言,并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面对可疑信息主动求证,发现谣言积极举报,不助长谣言的传播,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来源:西安网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