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踝关节韧带损伤及肩关节脱位在临床医学中属于频发的关节损伤。本文探讨这两种损伤的起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策略等多方面内容,以提高对这类损伤的认知与关注程度。
单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关节外科
作者:段小军、张颖
踝关节韧带损伤及肩关节脱位在临床医学中属于频发的关节损伤。本文探讨这两种损伤的起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策略等多方面内容,以提高对这类损伤的认知与关注程度。
踝关节韧带损伤俗称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系统损伤。尽管其预后通常较为乐观,因而往往未获得足够的重视,然而,部分患者会经历反复性踝关节扭伤,甚至进展为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了踝关节的运动功能,对患者的日常活动及运动能力造成影响。
外踝部位最易受损的韧带为距腓前韧带,该韧带是关节囊增厚形成的软组织结构。在踝关节处于跖屈内翻位时,距腓前韧带易于遭受损伤;若外力持续作用,则可能继而导致跟腓韧带受损,尽管内踝处的三角韧带亦可受损,但此类情况在临床实践中相对少见。
关于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首要需要确认患者是否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局部迅速出现肿胀与疼痛,继之可能出现皮肤瘀斑。体格检查方面,受伤区域应存在压痛,可通过引导患者明确指出最痛点来定位损伤部位,该点通常与损伤区域相吻合。
此外,体格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前抽屉试验、距骨倾斜试验等。进行前抽屉试验时,需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检查者一手固定踝关节近端,另一手施加向前的拉力,若踝关节出现异常的向前移位,即为阳性体征,提示距腓前韧带断裂的可能性。
当患者就诊时,推荐进行X线以排除骨折等骨骼损伤的可能性。此外,MRI能够较为直观地展现急性韧带断裂的情况,具体表现为韧带连续性的中断。从提供的影像学资料中可以观察到,距腓前韧带在特定部位发生了断裂。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进行三维CT重建有助于清晰显示外踝骨块的结构,这对于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在保守治疗策略中,可以遵循Rice原则或Police原则。Rice原则由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Elevation(抬高)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休息即避免受伤关节承重。
而Police原则允许患者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使用拐杖进行部分负重活动。冰敷能够有效减轻局部肿胀并缓解疼痛,建议每次冰敷持续15分钟,每两小时重复1次,坚持3天。同时,加压包扎与抬高患肢亦能减轻局部肿胀。需要注意的是,在受伤早期应避免热敷和非专业的按摩。
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种绷带包扎方法,适用于韧带部分损伤,具有简单易行、费用较低的优势。注意包扎时绷带缠绕的方向和力量。
在患者出现撕脱性骨折、反复扭伤,或经过保守治疗3个月后仍无法恢复进行高强度运动的能力时,手术治疗可被视为一种合理的治疗选项。
关节镜术 探查、清理
手术金标准
典型病例,男,20岁,学生。右踝外伤后肿胀疼痛3天,前抽屉试验阳性,X光片排除骨折,MRI提示距腓前韧带完全性断裂。采用Rice原则保守治疗,患者3个月以后实现了跑跳不痛,复查磁共振距腓前韧带已愈合。
X片
MRI
二、肩关节脱位关节指的是由软组织维系的两端骨性结构所构成的连接部位,当骨性结构失去其正常的对合关系时,这一现象被称为脱位。在人体所有关节中,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最高。肩关节本身的结构特性使其相对不稳定,为了获得更大的活动范围,这种不稳定性成为其固有特点。肩关节脱位依据脱位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两大类。其中,前脱位在临床中极为常见,其发生率高达所有肩关节脱位的90%以上。
肩关节脱位类型
关于肩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此类患者通常具有明确的外伤史,外伤后会出现肩关节的疼痛、肿胀以及功能受限等症状。如图示所示,当肩关节脱位的患者前来就诊时,他们往往会维持一种被动体位,即用手扶持患肢以保持其稳定,同时面部表情表现出明显的痛苦。
在体格检查过程中,存在两项极具实用价值的专科检查手段。首项检查为“方肩”畸形的识别。正常情况下,肩关节呈现出圆钝的形态曲线。然而,当肩关节发生前脱位时,由于肱骨头向前方移位,导致三角肌被向下牵拉,与肩峰之间形成的角度变为锐角,乃至直角状态,此时即被称为“方肩”畸形,临床也称作直角畸形。第二项检查是在发现方肩畸形后进行的Dugas征检测。具体操作是,让患者将一侧手臂紧贴身体,尝试搭向对侧的肩膀。若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此动作,则可能未发生肩关节脱位。相反,若患者无法完成该动作,即判定为Dugas征阳性。综合这两项检查,通常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出患者是否存在肩关节脱位的高概率情况。
在临床判断之后,为确保诊断的准确性,还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常规检查手段包括X线和CT,这些检查能够清晰地揭示肩关节是否脱位、脱位的具体方向及类型,并且能够评估脱位是否伴随有继发性骨折。而目前,MRI成为检查肩关节脱位的另一重要手段。MRI不仅能够确认肩关节是否脱位,还能进一步显示肩关节是否合并有软组织损伤以及神经血管损伤,例如肩袖损伤。
对于已确诊为肩关节脱位的患者,其处理措施至关重要。首要步骤是进行手法复位,此操作能够缓解患者疼痛并恢复关节的正常位置。在临床上,最常用的复位手法源自2000多年前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所提出的复位方法,即通常所说的手牵足蹬法。该方法通过牵拉患者的手臂进行远端牵引,同时以脚踩在患者腋下作为支点形成对抗力,以完成复位。然而,需强调的是,执行此复位手法时需保持一个持续的牵引力量,切勿使用暴力。此外,在牵引复位时,须格外注意对患者腋下神经血管的保护,以防止因操作不当而造成医源性损伤。
若采用上述复位方式未能成功实现手法复位,则需向患者说明,可能需通过开放手术或在麻醉条件下进行复位操作。此外,无论是通过手法复位还是在麻醉下完成复位,后续的康复训练均显得尤为关键。通常,在悬吊固定2至3周后,即应开始实施康复训练计划,这样更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并加速其关节功能的恢复。
段小军
医学博士,副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关节外科研究生导师,重庆市医师协会冲击波医学分会会长。
临床专业:足踝、膝关节疾病诊治。
张颖
医学博士,副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关节外科副主任。
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博士后(苗圃工程资助)。
临床专业:肩关节、膝关节疾病诊治。
来源:骨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