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之心

B站影视 2025-01-22 21:13 2

摘要:千百年前的大通湖,淹没在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之中,显得微不足道。如今的大通湖,如一颗钢铁般的心脏嵌在湘北大地中心。

胡亮

在时光的长河里,人的记忆虽然有残缺,但人类活动的痕迹却是长久的。

我从没有在益阳市大通湖区驻足停留,每次都是擦肩而过。只知道大通湖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

直到2024年的初冬,蟹肥水美之时,因工作缘故,我才来到大通湖区。

这里不同寻常的历史,让我对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而且随着了解的愈加深入,这种感知愈加扩张。

在大通湖区管委会,我看到了几张珍贵的洞庭湖历史变迁地图。

千百年前的大通湖,淹没在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之中,显得微不足道。如今的大通湖,如一颗钢铁般的心脏嵌在湘北大地中心。

目睹河流、湖泊、河汊的迁徙,感叹星辰变幻、时空转换。

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大通湖所在地域是河网交织的平原。秦汉时期,这片土地开始向沼泽化发展,在漫长的转化过程中成就了“八百里洞庭”的美名。

清咸丰二年(1852年)和同治十二年(1873年),荆江南岸分别被洪水冲开,形成了藕池口和松滋口,加上原有的太平、调弦两口,长江洪水常年携大量泥沙经四口侵袭,使洞庭湖水域不断减小。

清朝光绪年间,大通湖从东洞庭湖分割出来,当时面积320平方千米,东通东洞庭、南达南洞庭、西注目平湖、北纳藕池水,四通八达,“大通湖”由此得名。

回望历史百年,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时,隆回人、思想家魏源从扬州出发,经九江、汉口,从城陵矶到达岳阳。他在洞庭湖畔写下《洞庭吟》:“地不让水水争地、仰盂受灌建瓴涌。沿湖圩田岁增岁,曲防壑邻占地利。何况老林秦蜀开,下游沙塞洲渚回。”

他认为造成水患的原因还是人祸。一是因为湖区无计划的围垦,人与水争地,导致湖区面积逐渐减少。二则缘于上游秦蜀地区乱砍滥伐山林,造成水土流失。于是产生了“忧乐江湖复何用”的无奈与愁肠。

洞庭湖曾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鼎盛时期湖泊面积60万公顷,1949年减少到43.5万公顷,1995年减至26.25万公顷。

这个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明珠,自屈原起,就成为文人士大夫远谪、被贬、流放之所,成为先贤们升华思想、凝练人生的精神家园,形成了独有的迁客骚人文化、流放文化、贬官文化。封建士大夫的“庙堂”与“江湖”、“忧”与“乐”、“穷”与“达”的高洁情操和爱国情怀,深深注入了湖湘文化的基因。

自然世界不可抗拒的因素,使洞庭湖地理维度的面积在减少,但精神维度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却从未减弱。

大通湖置于其间、置于其中,或静止或流动,或宏伟或渺小,或热烈或含蓄,或开合或吐纳,在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段都给了我无限遐想。

汽车沿湖岸公路行驶,平缓娴静。道路右侧是千里水面、左侧是万亩良田,一层碧波一层翠绿。

初冬的阳光映在湖面,满眼缤纷、满腔诗意。

驻足月亮湾畔,水天一色的湖面之上,几只白鹳穿过淡黄的芦苇,划过静静流淌的湖水飞向远方。

风从脸庞吹过,时空里装满人类与自然同生共存的痕迹。

新中国成立前,大通湖有围筑的大小堤垸100余个,洲土湖泊分属南县、沅江、湘阴、华容等县,渔樵垦民随水而生。

1951年,成立国营大通湖农场,开启了新湖南的农垦事业。1972年3月,又划出养殖分场单独建制为地属国营大通湖渔场。

“农垦”这个词并不新鲜。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移民垦荒,汉武帝时创立军屯,用于保障军粮供给。历代王朝沿袭这一做法,充实国仓、供养军队。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我,依然记得物资匮乏的童年,父亲带着我凭粮票在国营粮店排着长队购买大米的场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寻常百姓的生活记忆,就是一段故事、一个场景。而百里之外“鱼米之乡”的大通湖区里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竟是这段故事和场景的“核心要素”。

进入二十一世纪,2000年9月农场体制改革,农垦事业进入产业发展转型迭代,新的故事开始。

大通湖区也称“河蟹之乡”。这里的大闸蟹,黄满膏腴,肉质劲道,早已闻名江湖。

1972年,大通湖率先试水人工养殖大闸蟹。但随后多年的无序养殖,大湖水质一度降为劣V类。

2014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复湖南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试点建设。寒暑交替、岁月更迭,屡败屡战、躬耕精耘,终于拨云见日、探骊得珠。他们通过加大增绿、退网、水草扦插等生态修复手段,让大通湖的水质变得越来越好,每年冬季有数万只各类品种的候鸟来到这里觅食过冬。

水质的改善,也为大闸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当地人总结出“水草+大闸蟹”的符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大闸蟹养殖模式。2023年,大通湖区组织养殖企业赴上海参加江湖地位最高的“王宝和杯”比赛,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优质蟹种”“华山论剑”。大通湖大闸蟹斩获15个大奖,还获得“含金量”最足的“最佳种质奖”“最佳口感奖”。一位养殖大户欣喜地告诉我,大通湖的大闸蟹,出口欧盟、新加坡、菲律宾、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

朋友劝我留下来住一天,参加就要举行的2024大通湖半程马拉松,感受山水人文。因为工作安排,我婉言推辞。第二天,透过网络视频直播,我真切地感受到大通湖的水至清至秀,大通湖的事至臻至善,大通湖的人至真至纯。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