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踏上教学之路时,我总是想尝试新方法,又总是没有为之做足准备,因此在教学实施中留下了许多遗憾。但有一次“教学遗憾”却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甚至有学生因此产生了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刚踏上教学之路时,我总是想尝试新方法,又总是没有为之做足准备,因此在教学实施中留下了许多遗憾。但有一次“教学遗憾”却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甚至有学生因此产生了对语文的浓厚兴趣。
那是2023年12月的一个周一,当时合肥市刚迎来冬天的第一场雪。这场初雪从周日晚上一直下到周一早上还没有停,学校各处已经积起了厚厚的一层雪,这对一个中部地区的城市而言并不常见。
尽管雪仍在下,但并没有影响教学的开展,学生仍要返校上课。这天我的课在上午的第一和第二节,是学生一周里最容易打瞌睡的两节课。早上的课本来就容易让人犯困,学生又刚刚经历一番为了完成周末作业的“挑灯夜战”,再加上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教室里,每次这个时间上课都会有学生打瞌睡,让我很是头疼。
这天的课程是《赤壁赋》的第一课时,要进行一些基础字词的练习。当我走进班级时,学生不出所料显得精神低迷,许多学生趴在课桌上,还没从早读后的“困魔”中摆脱。我不禁说了一句:“这么好的天气,你们怎么这么没有精神?”
没想到,这句话不但没有得到任何正面的反馈,反而激起了一片质疑:“啊!这是好天气?”
这不是好天气?我一下子愣住了。我突然意识到:我觉得是好天气,那是因为自己在欣赏雪景并能以一种闲适的心态迎接初雪,而学生与初雪隔着一间教室,可望而不可即。我有些不合时宜地想起了白居易的《秦中吟》:“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现在自然不会再有“冻死囚”,但这些学生与我面对雪景的感受,难免会有所不同。
于是,我念头一起,把课本放到了讲桌上,笑着对学生说:“你们觉得不是好天气?那我们下楼去玩雪,去不去?”刚刚从困意中挣扎出来的学生先是一愣,然后爆发出轰鸣般的欢呼,还交杂着不间断的询问:“真的吗,老师?真的吗,老师?”
听着这声声欢呼,我还犹豫的心一下子坚定了,颇感豪气地走到教室门口,把门一推,大声对学生说:“还等什么,走!”一群学生在我的带领下奔向操场,一头扎进了还在飘舞的茫茫大雪中。我站在一旁看着他们撒欢打闹,心里想着一会儿怎么把这场玩耍与教学联系到一起,写作文还是鉴赏写雪景的诗歌?
但学生没给我太多的机会思考,有人在雪地上写了我的名字,还有人写了一些话给我,都拉着我去看;有人拿着雪球,邀请我一起打雪仗;有人跑到我面前,向我表演雪地“滑铲”;甚至有几个学生在雪地里蹲了半节课,只为做一朵雪玫瑰送给我……
看到学生玩得差不多了,我想带他们回班级时,课堂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了。我刚要开口说接下来的教学设想,便觉扫兴,索性在下课前3分钟才将学生带回教室,并叮嘱“不要把雪带到教室,不要弄湿衣服”就宣布下课了。
第二节课,我在另一个班也是这番操作。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教学遗憾,浪费了一次进行审美教育的大好机会,白白让学生玩了一节课。
一个月后,我按照惯例让学生写写这段时间的学习反思和想对老师说的建议,有学生写道:“老师,那次您让我们下楼玩雪,我们都以为玩一会儿就要回教室,然后让我们写‘玩后感’,没想到您让我们玩了整整一节课,谢谢您!”
元旦到来时,又有学生在“年终总结信”上写道:“在上高中之前,我不知道语文原来可以是这样的,是您让我看到了语文的美丽。您之前讲诗歌时,说您最喜欢‘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如今,我终于知道了这种冰雪的纯粹感。”还有学生写道:“老师,您总说‘文学是人学’,说‘要用生命去体会文本’,冬至初雪,纵情一肆,我好像开始理解这些话了。”
从作文感想到诗歌意象,再到文学感知,乃至所要学习的单元主旨,学生的收获竟然如此之多。我突然发现雪中课堂似乎并没有被浪费,正是“遗憾”成就了一场不是教学的语文学习。
或许,教学不需要时时绷紧一根教导的弦,文学可能更需要一些没有功利性的感受;或许,教学不应事事追求“完美设计”,有些“遗憾”反而给教育留出了自由呼吸的空隙。
一年后,年级要进行新的选课分班。分班前的最后一节课,我又找出玩雪时拍下的视频放给学生看。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女学生给我递了一张纸条:“老师,谢谢您!2023年的初雪,我们是第一批接触者。”
那朵雪玫瑰,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教育之路上。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