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浪潮中,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已然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号召,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英语教师应承担起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在全球化浪潮中,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已然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号召,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英语教师应承担起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依据与学生品德培养的关键载体,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鲁教版五四学制英语教材,包含了许多与学生日常品德行为相关的内容。从起始阶段以简单的单词、生动的课本插图等形式初步引入基础传统文化元素,到八、九年级逐步增加富含我国悠久历史底蕴的传统文化语篇的阅读与分析,为教师开展德育渗透提供了丰富素材。因此,教师应紧紧抓住教材这一有力抓手,借助多样化的课堂组织形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强大动力,从以下多个维度深入开展德育工作。
品味中国饮食文化,传承舌尖上的文明。“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教版英语教材中有大量与饮食相关的章节。教师应敏锐捕捉这些契合点,将中华饮食文化巧妙地融入教学内容。在讲授鲁教版九年级全一册《An Accidental invention》时,恰逢“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借此契机,我向学生详细介绍了中国茶叶依据生产方法的六大基本分类,结合本单元“When was it invented”的话题及被动语态的语言知识,生动描绘了各类茶叶独特的外观与精湛的制茶工艺,甚至引入了与之相关的美丽传说。氛围的熏染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自己。在此基础上,我又拓展出英语学科课外活动课——品鉴茶文化,让学生沉浸在中华饮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求知热情被彻底激发。家长悄悄告诉我,孩子不约而同地爱上了喝茶。周末,播放着悠扬的音乐,泡上一壶茶,他们不但把沁人心脾的茶与家人分享,而且把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热爱深深扎根于心间。
探寻传统节日魅力,培养文化辩证思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独有的传统节日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在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能让学生盲目接受西方文化,也不应生硬灌输传统文化,而是要秉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态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置于多元竞争的格局中进行对比、辨析,引导学生领略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学会以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挖掘其中蕴含的人类共同愿望和心理诉求。
近年来,随着“洋节日”在国内的兴起,如何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西方节日时做到“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成为英语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在学习鲁教版七年级下册《Thanksgiving in North America》时,我引导学生梳理语篇结构与文本逻辑,深入了解感恩节的起源、风俗、庆典活动及其文化内涵。通过一步步深挖节日背后的意义,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节日庆祝的缘由。随后,将话题延伸至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组织学生对比分析两个节日的差异与共性。尽管节日形式不同,但都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家庭团聚的珍视。这种“异中求同”的比较与鉴别,不仅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节日,也在英语课堂中巧妙渗透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与价值观。
演绎中华传统故事,传承民族精神血脉。一个民族的民间故事,承载着这个民族的精神内核与价值取向,是民族文化的根与魂。从这些经典故事中,学生不仅能够汲取如坚持、忠诚、奉献等诸多优良传统美德,还能在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方面获得积极影响,进而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每学期,我都会充分利用课本中穿插的学生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如《愚公移山》《后羿射日》《花木兰》等,组织学生将其改编成简短的舞台剧。从家国情怀到传统技艺,从民间传说到成语故事,学生在改编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语篇深度与题材广度上精心打磨,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在“课”中学,在“剧”中悟,学生用声情并茂的表演传递信仰的力量。这种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古代文化与现代演绎相互碰撞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文化接受者与传承者,而是积极挖掘、发展传统故事中的时代精神,赋予其新的生命力的开拓者。
实践民间艺术创作,延续非遗文化火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代代相传,承载着民间的烟火气息与浪漫情怀。鲁教版八年级下册《Beauty in Common Things》一课主要介绍了剪纸、陶艺、孔明灯三种民间艺术。为更好地结合当地特色,我与学生分享了山东省级非遗项目“黄县窗染花”的制作视频,从其历史渊源、艺术特点、种类题材特征、作品欣赏到创作实践,进行了全方位、生动的讲解。课堂上,学生聚精会神地尝试、琢磨,随着剪刀的开开合合、毛笔的勾勾画画,以及鲜艳夺目的色彩晕染,一张张白纸逐渐幻化成灵动的艺术作品。当一朵朵艳丽的荷花精彩绽放,一片片碧绿的荷叶舒展开来,学生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通过将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实践紧密结合,非遗文化走进课堂,让学生触手可及,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构建多元立体化的教学体系,不局限于传统文化知识与语言技能的传授,更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传递。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促使他们将优秀文化精神内化为个人品质,外化为实际行动,实现传统文化对学生“从思想到行为、从行为到灵魂”的深度影响,从“顺应”文化传承到“唤醒”文化自觉,引领学生“做有根的中国人”。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