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有在特定的日子里,这台珍贵的电视机才会被小心翼翼地抬出来,为全村人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每到放映时刻,男女老少纷纷从家中涌出,一时间,村子里人头攒动。
从古老的祭祀仪式到如今的阖家团圆,每一个传统习俗都历经岁月洗礼,传承至今。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电视这一新兴事物,也悄然融入了我们的过年生活,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听父母讲述,在他们年轻的时候,电视可是个稀罕物件。那时,整个村子仅有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还是属于大队支部的。
只有在特定的日子里,这台珍贵的电视机才会被小心翼翼地抬出来,为全村人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每到放映时刻,男女老少纷纷从家中涌出,一时间,村子里人头攒动。
大家或是自带小板凳,或是站在夜色中,眼睛紧紧盯着那小小的屏幕,沉浸在精彩的故事里。
像《霍元甲》这样的电视剧,更是掀起了全村的追剧热潮。剧中霍元甲那英勇无畏的形象,以及精彩绝伦的武术打斗场面,让大家如痴如醉。
尽管那时的电视画面时常伴有雪花点,信号也不太稳定,但这丝毫没有削减大家对电视节目的热情。
在那个信息相对匮乏的年代,通过电视,大家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每一次观看电视,都像是一次奇妙的旅行,让大家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了乐趣和期待。
我虽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全村共看一台黑白电视的年代,但父母口中的描述,让我对那个充满温情和欢乐的场景充满了向往。在我的记忆里,与电视相伴的过年时光同样美好而难忘。
九几年的时候,我家迎来了第一台电视机。那一天,全家人都沉浸在无比的激动之中。得知这个消息后,亲戚们也纷纷赶来,想要一睹这新鲜玩意儿的风采。
在那个年代,电视节目对于大家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有趣。哪怕是天气预报里介绍风景区的广告,都能让我们看得津津有味。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
那时的电视信号并不稳定。每到半夜,电视台停止播放节目后,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五彩条形的圆球。当时年幼的我,并不知道这个圆球叫什么,只觉得它神秘又有趣。那大概是信号标志,代表着一天电视节目的结束。
说到过年与电视的记忆,最深刻的当属每年的春晚了。小时候,每到除夕之夜,全家人早早地吃完年夜饭,便围坐在电视机前,满心期待着春晚的开播。
那时候的春晚,节目种类虽然不像现在这般丰富多样,但每一个节目都充满了诚意和欢乐。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赵本山、冯巩、宋丹丹、陈佩斯等笑星带来的精彩小品。
他们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表演,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除了小品,春晚中的曲苑节目也是我的最爱。相声演员们妙语连珠,在一捧一逗之间,展现出语言的魅力;杂技演员们则凭借着高超的技艺,为观众带来一场场惊险刺激的表演,让我们不禁为他们捏一把汗。而那些经典的歌曲,如《难忘今宵》《常回家看看》等,更是在大街小巷传唱,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记忆符号。
虽然当时年纪小,对许多歌曲并没有太多的印象,但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温暖和感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彩色电视机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在我们这个小城,虽然彩色电视机的普及速度相对较慢,但父亲为了让我们能在过年时看上色彩斑斓的春晚,特意在腊月快过年的时候,咬咬牙将一台彩色电视机带回了家。那一刻,我和家人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让电视能够接收到清晰的信号,父亲可谓是煞费苦心。家里的电视线连接着屋外的自制天线,天线接收信号的顶端,一开始也是父亲亲手制作的。
后来,为了获得更好的信号,父亲又专门去买了专业的天线。经过一番调试,终于,彩色的画面清晰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从那以后,我们通过彩色电视机,看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金庸武侠剧里的刀光剑影、江湖侠义,让我心驰神往;《还珠格格》中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深情款款的五阿哥,以及他们在皇宫里的奇妙冒险,成为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每到假期,我总会和小伙伴们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起沉浸在这些精彩的电视剧中,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欢笑、流泪。
如今,回首那段与电视相伴的过年时光,心中满是感慨。尽管那时的生活并不富裕,但简单的快乐却让人难以忘怀。
电视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欢乐和知识,更成为了家人之间、邻里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电视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个温馨而美好的夜晚。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今的电视变得越来越智能、越来越高清,节目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但那份对电视最初的热爱和期待,以及与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的温暖时光,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每当新年临近,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旧时光,怀念那段简单而快乐的童年岁月。
也许,这就是记忆的魅力所在。它让我们在时光的流转中,始终能找到那份最初的感动和美好。
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我们都能珍惜与家人相伴的时光,留住那些温暖而美好的回忆。
1952年,上海市各电影院开始降低电影票价。当时的两千元相当于现在的20块钱吧。
1954年,辽东省(后与辽西省合并设立辽宁省)凤城县铁工业生产合作社社员骑着自行车到电影院看电影。
1956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团结”电影院修建完工后放映国产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
1959年,在拉萨市新建的第一个人民电影院门前,拉萨第三小学的小学生等候入场。
70年代末,当时的电影票2毛钱
70年代山西太原某电影院排队买票。
1981年,安徽省长丰县徐庙公社邵集大队青年社员邵贤芮、杨有珍自筹资金购买电影机,利用队里的闲房作放映室,把电影院办到了社员家门口。这是社员们在买电影票。
1984年,昆明,电影院门口
1987年,美国影片《爱情故事》在北京公开上映。
#图文创作激励计划#
来源:灯塔小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