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翻到一篇讲野菜的文章,看着那些熟悉的名字,突然就想起小时候跟着奶奶去田埂挖荠菜的日子——那会儿蹲在地里,揪着嫩生生的叶片,风里都是青草香,回家包成饺子,咬一口鲜得直咂嘴。
最近翻到一篇讲野菜的文章,看着那些熟悉的名字,突然就想起小时候跟着奶奶去田埂挖荠菜的日子——那会儿蹲在地里,揪着嫩生生的叶片,风里都是青草香,回家包成饺子,咬一口鲜得直咂嘴。
现在住在城里,菜市场偶尔能见到荠菜、折耳根,但总觉得少了点“野”味。
仔细想想,现在野生的野菜确实越来越难寻了。
一方面是城市化,田埂变少;另一方面,大家也发现了这些“土货”的好,需求量大了,野生的根本不够。
前阵子听老家种大棚的亲戚说,现在荠菜都开始人工种了,春天二三月份、夏天七八月份、秋天九十月份都能播,撒种时得掺点细沙,撒匀了才长得齐。
我还试过在阳台盆栽折耳根,春天挑段粗壮的根块埋土里,用疏松点的土,浇透水,没俩月就冒出嫩生生的芽,凉拌着吃,那股子清香味和小时候吃的一模一样。
其实不管是野生还是人工种的,这些野菜最打动人的,还是那份“自然感”。像蒲公英、野豌豆芽,焯水凉拌,清苦里带点回甘;地木耳炖汤,滑溜溜的,鲜得能把汤都喝光。有时候我在想,现在的人总说“养生”,可哪有比吃点应季野菜更实在的?
没农药、没激素,还带着泥土的温度。
当然,想尝鲜也不一定非去野外。
要是家里有小阳台,不妨试试种点荠菜、折耳根。
荠菜好伺候,浇水别太勤,晒点太阳就行;折耳根更皮实,根块埋土里就能活。
看着嫩芽从土里钻出来,心里跟着欢喜,摘一把做菜,吃的不仅是味道,还有那份“自己种的”满足感。
都说“人间至味是清欢”,这些长在路边、田埂的野菜,大概就是最好的注脚吧。
你有多久没尝过野菜的鲜了?
要不找个周末,去郊外转转,或者在阳台种点,让生活多些自然的味道?
来源:宝宝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