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中国App,怎么迷倒过半美国人?

B站影视 2025-01-21 15:27 3

摘要:Tiktok。既打破了收获1亿和10亿用户的最快纪录,同时却也在美国走得一路坎坷。它跟别的APP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它客场作战怎么升级打怪逆风发育的?

一个中国公司的App,不但让全球用户们疯狂,甚至让美国同行甚至官府抓狂。

Tiktok。既打破了收获1亿和10亿用户的最快纪录,同时却也在美国走得一路坎坷。它跟别的APP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它客场作战怎么升级打怪逆风发育的?

TikTok传奇的起点,是两个中国70后互联网创业者:朱骏和阳陆育。

朱骏毕业后入职第一家公司叫中国黄页,老板叫马云。不过他后来并没跟马云回杭州创建阿里成为十八罗汉,而是辗转多家公司以后,去了美国互联网公司打工,再决定回国创业。

2012年,微信用户突破1亿,网约车大战迫在眉睫,字节跳动刚刚成立,移动互联网创业热得发烫,朱骏和自己的老同事阳陆育,找一家美国风投要了25万美元,做了一个教育类短视频软件:知了(Cicada)。简单讲:短视频的网课。

他们的逻辑是:网络上课动不动大几十分钟 ,一般人吃不消看完。几分钟的碎片版本,至少看完不是问题,让用户轻轻松松就把知识给学了,简直妙啊。

而最后产品出来的结果是:惨啊。

这当头一棒就是:教育终归是逆人性的,对很多人来说,我网上冲浪就为了轻松,上网课?别说3分钟了,1秒我都不想多看!

朱骏他们悟了:要成事儿,还是得做点顺人性的事儿。不过悟的还是晚了。当时公司账上的钱只剩8%,要么收拾细软散伙,要么换个方向再搏一把。

一念之差也许后面的故事就都不存在了。最终朱骏他们还是决定再试一次。不上课了,整下课才会干的事儿!

据说在美国的火车上,一群聒噪的美国青少年给了朱骏灵感。那群年轻人有的在听音乐,有的在自拍和打闹。那可不可以把这些事结合在一起?音乐加上记录生活。

比如:对口型。制作简单,大家也爱看,还容易上头!早期不管美国还是中国,都出过这种类型的大网红。

于是朱骏他们的新产品,同样还是短视频,主打15秒的对口型MV,加上跟着音乐跳舞,宣扬“要像音乐一样生活”,名字很直白就叫“音乐地”。

是不是没听说过?没听过就对了,当时国内4G都没出来,找到一个能用的Wifi比命还重要。人人都刷短视频,显得有点太超前了。2014年,哥俩转念一想,那转战美国吧,至少当时那边wifi覆盖率更高。而产品的英文名,叫Musical.ly。

这种无脑解压又潮流的玩法,迅速收获了大量年轻人粉丝。上线11个月,登顶了美国苹果商店免费榜。换句话说:这款App,爆了。

2016年,Musical.ly上诞生了第一个现象级网红(Baby Ariel),有1400万粉丝。而第二年,这位年仅17岁的美国大妞,甚至被《时代》杂志评为了年度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2017年,Musical.ly的注册用户突破2亿,月活用户突破6000万,这数据相当不错,但距离一个现象级的产品,还差得远。而且,两位创始人的压力更大了。

为什么?

首先用户实在太年轻,基本就是青少年,但成年用户压根不感兴趣。相当于30多岁的大老爷们,谁还会整天晒自己的QQ空间?这意味着无法影响主流人群和市场,最多算是个非主流。

另外,就是被人盯上了。一个是Facebook和Instagram的老板、美国老牌社交网络巨头扎克伯格,毕竟这两个App用户也大部分是年轻人,算是直接竞争对手;另一个是当时正在忙着出海的国内移动互联网新势力:字节跳动。

而从此,这款应用的命运被彻底改变。

前者后来成了围剿的急先锋。后者却让这款应用脱胎换骨风靡全球。

字节跳动,最早的产品之一就是今日头条。其实在2016年,字节已经注意到了Musical.ly。接着,他们自家的抖音,也在中国国内初露锋芒。

2017年,字节向海外市场推出了TikTok。先试水亚洲,再准备攻到北美,同样一开始也是上头音乐各种特效,和Musical.ly乍一看,还真没什么太大区别。

所以朱骏和阳陆育感觉压力来了:前有扎克伯格,后有TikTok,虽然自己的产品用户增长很快,但和老巨头们的冲突和竞争不可避免,迟早要来。

而在Facebook和字节这样的大厂看来,Musical.ly这样风头正盛的对手,在成气候前趁早收到帐下,少了一个敌人多了一员大将,妥妥双赢,属于是国内外大厂的常规操作。

大家都想收购Musical.ly,而创始人自己似乎也有点,不管打不打得过都加入的想法。最终字节10亿美金,收购成功。

2018年,TikTok和Musical.ly合并。升级之后的新TikTok,直接继承了Musical.ly大几千万的成熟用户,如同第一次亮相光明顶的张无忌,在北美市场从原本的举目无亲直接进化到了遍地家人。TikTok也正式向北美市场发起了冲锋,开启大规模投放。

请明星进驻开号,拍视频,开线上演唱会,同时把视频搬运到其他社交媒体上引流,或者干脆直接在其他平台上砸上亿美元的广告:单单是2018年一年,字节跳动就在谷歌上投了3亿美金的广告。隔壁Facebook上投的更多:在9-10月,Facebook有22%的广告收入,都来自字节一家公司。据说,他们负责字节跳动的业务员最高的时候年终奖百万美元。

但是,这些几乎也是任何一个App在推广的时候都会用到的办法,并不稀奇,事实上,仅靠这些,也几乎不可能让Tiktok成为全球风靡,在美国就有一半人口使用的超级应用。

关键,可能就是个性化算法推荐。

这几乎是千百年来,人类信息传播方式的一场革命。

从村头大爷大妈扎堆嚼舌根,再到报纸广播电视,和电脑上的门户网站,手机上各种APP,传播的载体在变,但传播的方式都是中心化的。

也就是说,信息都是安排好的,大家看到的内容都一样。今天的头版头条都安排好了,相当于吃饭的时候给你排好套餐了,最多微调,自己基本没机会选。

但大家的口味都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航空火箭,有人喜欢给人刷火箭;有人喜欢拍摄美景,有人喜欢欣赏美女。算法推荐尝试给出了解法:打开APP看到的内容大部分取决于你爱看什么,你越感兴趣的内容,算法越给你推的多。最终的结果就是,同一个APP,但每人刷到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

这种个性化算法推荐,其实让每个用户成为了自己的信息中心,把套餐变成了自助餐。

吃惯了套餐的大家伙一看还能这么玩?感觉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然,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这种让用户越陷越深的机制造成了茧房,其实是把大门又关上了。但客观事实是,当年算法加持的今日头条,把曾经风头正劲的几个主流门户网站甩在了身后。

而当字节把这个独门绝技加持在了已经俘获了大量年轻人的TikTok上,相当于张无忌自带九阳神功又学成了乾坤大挪移,如虎添翼,迅速在北美市场把本土对手们甩开了一大截,逼得有些人干脆用起了盘外招。

那些美国互联网巨头们,怎么就被TikTok通杀?

一是轻敌了,二是在算法的时代,有点落伍了。

以扎克伯格和他家的Facebook和Instagram为例。TikTok完成合并开始在Facebook上疯狂投广告推广的时候,一开始扎克伯格并没重视,甚至一度认为推广一停Tiktok就完蛋了。所以,日后把扎克伯格家两款App打的无法招架的TikTok,甚至一开始是扎克伯格亲手助推的。

而直到2019年底,他才发现有点不太对头:短视频的潜力居然这么大这么容易让用户上头,这才开始有所动作:抄袭。偷偷也搞了两个短视频APP,和TikTok有多像呢,就差把人LOGO给抄了!抄不过干脆Facebook和Instagram亲自下场抄,但已经晚了。

而这类大佬看走眼的重要原因,是因为,TikTok在玩一种很新的游戏,而扎克伯格们还在用旧时代的衡量标准。

TikTok刚登陆北美的时候,整个硅谷都觉得这不过又是一个普通的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是个赢家通吃的世界,因为用的人越多,你的朋友熟人,偶像粉丝,也就是赛博人际关系就越完整,也就越不会轻易更换平台。

同时又有明显的标签化,比如Instagram上潮流年轻人居多,Twitter则更成年人化新闻化,Reddit充斥着三教九流像个贴吧,和我们国内差不多,而且各个平台用户还有鄙视链,谁也看不起谁。

所以,北美的大佬们觉得这就是个青春期少男少女发泄过剩精力的玩具,不成气候。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算法这个神奇的东西,颠覆了社交媒体核心传播逻辑。以前是我发布了一个帖子,你得关注我才能看到;算法是,我的内容优秀或者是你可能喜欢的,你不关注我也会刷到。系统通过你平时的操作,基本知道你好哪口了,本质上,TikTok已经不是纯粹的社交媒体,而是短视频内容的分发平台。

这有点类似所谓社交媒体的“诺基亚时刻”,TikTok在北美让用户疯狂,而美国人还一时半会儿复制不了这种算法。

最近大半个世纪,当美国人不能在市场上占便宜,几乎回回都会用上盘外招。

半导体这样,App也这样。

2020年第一季度,TikTok超过了扎克伯格家的两款app,成为了美国用户平均使用时间最长的手机应用。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那年美国国会就问一票美国科技公司:中国企业有没有从你们这儿偷技术和信息啊?苹果、谷歌、亚马逊的一把手都表示:没有的事儿。结果扎克伯格跳出来斩钉截铁地说:报告老师!我要打小报告!有充分证据表明中国企业窃取美国技术。

接着人还开始花大价钱给tiktok泼脏水。

2022年3月,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扎克伯格家的平台雇佣了几十家公关公司、媒体、记者甚至是美国政客,在全美国范围内围剿TikTok。

包括且不限于,拿放大镜找TikTok上,记录年轻用户不良行为的视频,然后大做文章来证明:TikTok对美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害。

甚至找不到就自己造。2021年,TikTok上突然出现了个青少年学生偷东西的挑战,引来美国各家媒体口诛笔伐。最后调查出来,这个挑战最开始是在Facebook上传播,然后再被搬运到TikTok,又被Facebook买通的媒体大肆散播。

同时,近年Facebook在美国国会的游说支出连连创新高,甚至一度投入在科技公司里最多,就为了影响美国国会议员和监管机构的政策决定。

那这么操作有没有用?很有用。

2020年8月,当时的总统特朗普签发行政令,第一次提出:出于安全考虑,TikTok要么卖给美国公司,要么封禁。尽管之后不了了之,但在美国,想让TikTok消失的人并不少。

从2023年起,当时特朗普的继任拜登,直接走立法程序,把“不卖就禁”变成了法案,一旦通过,法院就得执行。

走程序就要开听证会。于是就有了名场面:2023年3月,TikTok的CEO老周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一个人被52个议员轮番审问。

但是,如果一个人想装睡,靠叫是叫不醒的。这个不卖就禁的法案,最终通过。截止日期就是2025年1月19日。

TikTok的态度很强硬,你们如果这么玩,就不麻烦你们下架了,我自己关闭服务,虽然我也很遗憾,毕竟美国用户1.7个亿,还有无数网红和公司依靠这个平台养活自己,但我尽力了,咄咄逼人不讲武德的,是别人。

于是在北京时间的19日下午,包括Tiktok在内的字节系几个App,同时在美国关闭了服务。大量美国用户在服务关闭之前高唱中文歌《今生缘》表达不舍。

只不过关闭了不到24小时,随着特朗普正式宣布就职美国总统,Tiktok在美国的服务又恢复了。

不管怎么说,Tiktok在美国的一路发育,那是一边被地头蛇围剿,一边又是实力碾压。而这个中国企业的现象级产品,也真真切切领教到了美国的商战:

资本通过政治游说推动立法,获得商业利益,也是顶级商战的一部分。而中国企业要想在美国站住脚跟,可能就得学会去适应和应对这样的超限战。

希望这家中国企业的应用,未来之路,能顺利点。

来源:直男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