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美育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B站影视 2025-01-21 09:10 3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为高校美育建设指明了方向。然而,在具体落实中,高校美育工作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课程内容滞后等。新媒体的兴起为高校美育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作者:张蕊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为高校美育建设指明了方向。然而,在具体落实中,高校美育工作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课程内容滞后等。新媒体的兴起为高校美育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创新高校美育教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新媒体时代高校美育教育的现状

新媒体是指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数字电视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共享性、个性化等特点,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丰富、多元的信息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软件、短视频App等新媒体的普及,高校美育教育开始借助这些平台开展教学活动。

新媒体对高校美育教育产生双重影响

新媒体对高校美育教育起到积极影响。一是提升学生审美自主性。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依附的状态,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自主性。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选择信息,与教育者平等交流,从而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这种自主建构的审美心理,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风格。二是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共享性,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碰撞、融合,形成了多样的文化形式。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为高校美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和全球视野。三是丰富美育教学形式。新媒体为高校美育教育提供了更加多样、灵活的教学形式。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虚拟美术馆、虚拟博物馆等,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欣赏艺术作品;利用短视频App等平台,开展线上艺术鉴赏、创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作热情。

同时,新媒体给高校美育教育工作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一是信息过载与选择困难。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量巨大,学生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容易出现选择困难。此外,部分信息存在低俗化、泛娱乐化等问题,容易对学生的审美观念产生负面影响。二是网络依赖与社交障碍。新媒体的普及使得部分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导致社交能力下降。长时间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容易使学生与现实世界脱节,影响其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是审美标准趋同与个性缺失。新媒体平台上的审美标准往往趋同,容易使学生的审美观念单一化、同质化。此外,过度追求网络流行文化和审美趋势,容易使学生忽视自身的个性和特点,影响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美育教育的创新路径

第一,推进“开放共享”实践,提升审美素养。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借鉴,发现无处不在的美。例如,高校可以组织线上艺术展览、创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他人的评价和建议。同时,高校还可以邀请知名艺术家、学者等在线上开设讲座、工作坊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美育教育资源。

第二,融合新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高校美育教育提供了更加多样、灵活的教学模式。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虚拟美术馆、虚拟博物馆等,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欣赏艺术作品;利用短视频App等平台开展线上艺术鉴赏、创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作热情。此外,高校还可以尝试将新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如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三,注重跨学科融合,拓宽美育视野。高校美育教育应注重跨学科融合,借助新媒体渠道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等相结合,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例如,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新媒体艺术鉴赏”“数字艺术创作”“文学与视觉艺术”等新媒体美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创作方法,以及艺术如何影响新媒体产品的设计,和新媒体技术如何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被应用,拓宽学生的美育视野,增强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美育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例如,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新媒体艺术创作大赛、新媒体艺术作品展播相关美育资讯,扩大学生对于新媒体艺术的了解和接触面,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美育当中来;高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当前校园美育的满意度,收集学生对校园美育的期待,有针对性地设计校园文化活动。

第五,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学质量。高校美育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新媒体技术培训,提高其对新媒体工具的熟练度和应用新媒体工具辅助教学的能力。例如,图形设计软件Adobe Photoshop的应用、视频剪辑软件Adobe Premiere Pro的应用,线上课程设计和制作、翻转课程教学设计等新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通过培训,助力教师将新媒体技术融入高校美育教学当中。

新媒体时代高校美育教育的实践策略

第一,开展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教学。线上,教师可利用在线网络课程平台发布提前设计制作的教学视频,比如摄影原理、构图技巧等,搭配详细的图文课件和拓展资料;线下,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汇报课前所学成果,安排美育课程的实践环节,如校内一角实地摄影构图等,并进行现场点评指导。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将更多线下课堂时间用于师生互动和学生实践、教师点评,助力学生的进步。同时,高校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

第二,加强课程美育渗透与融合。高校美育教育应跨学科将美育元素融入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例如,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鼓励学生用新媒体工具和平台丰富文学创作表现形式,结合多平台特征进行文学创作;在计算机专业中,要求学生开发应用程序过程中注意界面艺术美感,兼顾程序功能、图形布局、色彩搭配,使开发成果兼具实用与美感;在机械设计专业中,引导学生用3D建模软件设计造型独特、有艺术感的机械零件,培养学生的工业美学艺术素养;在艺术专业中,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艺术创作,打破传统艺术的局限,拓展艺术表现的空间。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高校美育教育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新媒体的渠道和艺术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部分高校学生是本地土生土长的孩子,部分则来自其他省市地区,对高校所在的城市有各自的理解和印象。高校可组织如“城市印象”一类的广范围、低门槛的美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展示自己对城市的新认识、新想法,锻炼学生的新媒体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和素养。

第四,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高校美育教育应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例如,增加线上学习记录评价,如学生在网络课程平台上的学习时长、参与讨论的活跃度等;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作品展示与评价活动,如通过校园网、校园官方微信号和抖音号等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采用线上投票、留言评论等方式收集反馈;引入过程性评价,要求学生录制作品制作的全程视频,用于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项目实践中的团队协作等。最终在一门以新媒体为载体的艺术设计课程中,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30%)、线上学习记录成绩(20%)、作品展示线上投票与评论成绩(20%)以及项目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成绩(30%)组成,提高评价的多元性和客观性。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