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职业,选择自己的命运

B站影视 2024-11-27 11:04 2

摘要:那是个夏花盛开的季节,协和医院给林巧稚下了聘书,其中有个苛刻的条件,是那个时代对女性的限制:如果女大夫要留在协和从医,就要放弃婚姻和家庭。假如任职期间结婚怀孕,聘约就会自动解除。

​《林巧稚传》作者:张清平

​前面我们讲到,经历了极其严格的学习和训练,林巧稚顺利完成了协和的学业,成为了那一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除了林巧稚外,她的同学们也非常优秀,在后来的岁月中,同学们在不同的地方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专家和权威。而林巧稚则选择留在了协和。

留任协和

那是个夏花盛开的季节,协和医院给林巧稚下了聘书,其中有个苛刻的条件,是那个时代对女性的限制:如果女大夫要留在协和从医,就要放弃婚姻和家庭。假如任职期间结婚怀孕,聘约就会自动解除。

在旧时代环境下,这是个十分不合理的条件,后来得以废除。但当时,林巧稚没有犹豫,为了做好一名妇产科医生,帮助天下千千万万的女性免于疾病之苦,她毅然接受了聘书,成为了协和医学院妇产科的助理住院医生。

林巧稚在妇产科实习期间,工作耐心细致,心地纯真善良。很快,妇产科主任——英国人马士敦,就注意到了这个大眼睛、黑皮肤的福建姑娘。

一个冬天,大雪漫漫,正值平安夜,几位外国医生下午早早离开了医院,赶着去参加圣诞庆祝,只有林巧稚留在病房。她查视了一圈,见一切正常,便回到值班室,待她完成了两个病人的出院小结,修正好实习医生写的病历,已是深夜时分。

林巧稚打算回宿舍睡一会儿,但还没走出病房楼,就看到走廊里的灯箱亮了,打出了自己的灯号。协和每个住院医生都有一个灯号,灯箱装在医院各处,一旦有急事,就会亮起灯号,通知住院医生紧急到岗。

林巧稚立刻赶回病房,原来急诊来了一位产科急症患者,处于半昏迷状态,需要立即救治。病人家属说,妻子是初次怀孕,孕期3个月,今天晚饭后突然觉得恶心,上了几次厕所后,腹部剧痛,接着就不行了,先去的小医院,治不了才往协和赶。

林巧稚迅速给患者做检查,初步判断患者为输卵管或卵巢妊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宫外孕”,而宫外孕的部位一旦破裂就会导致大出血,随时危及生命。

林巧稚立刻通知准备手术,同时打电话给马士敦主任,但是找不到他,也找不到其他医生。林巧稚非常焦急,她不敢迟延片刻,不停地拨打电话,终于找到了马士敦主任,听完了林巧稚的报告,主任在电话里迟疑了,他说,非常抱歉,我离医院很远。

林巧稚急得声音都哑了,她再一次说到病人情况危急,马士敦主任沉默了一会儿,说,外面雪很大,路不好走,即使他现在赶回去,也要很长时间,所以请林巧稚来负责处理,可以让病人进行转院。

之后主任挂断了电话,林巧稚在这一瞬间冷静了下来,病人生命垂危,这样大风雪的深夜,再让他们去哪里呢?林巧稚通知,立刻手术。

她一边准备消毒工作,一边考虑手术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术后可能的并发症。唯独没有想,万一手术不成功,自己将会承担怎样的责任?

没有丝毫犹豫和畏惧,林巧稚走上了手术台,锋利的手术刀从病人脐下划开,因为积血,本来粉红色的腹膜已经变得紫红。能够清楚地看见,病人的左侧输卵管已经破裂。林巧稚利落地扎好血管,切除破裂的输卵管,然后轻轻地在腹膜上划了个小口,积血汩汩而出。接下来,是清创、整理、缝合、包扎,给患者输血,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渐渐地,病人的血压开始回升,脉搏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又回到了这个濒临死亡的孕妇身上。

天色已近黎明,手术结束,病人被送回观察室,林巧稚脱下手术衣,摘掉手套和口罩,深深地呼了一口气,这是她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例像样的手术,且过程圆满,没有任何差错。

林巧稚回到医生值班室,开始记录这次手术过程,病人很快会从麻醉中醒来,她要守护病人,进行密切的观察。

天蒙蒙亮时,病人慢慢睁开了眼睛,看见守护在身边的林巧稚,发自内心地喃喃道:“谢谢大夫……”这一刻,满满的幸福感涌进了林巧稚的心中。

当时的林巧稚还只是一名下级医生,她的举动其实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一旦手术出现问题,她的职业生涯可能会从此中断,或者在很长时间里,失败的阴霾都将笼罩着她的生活。她完全是出于治病救人的使命,出于挺身而出的担当,以及多年学习积累的自信,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

舍小家为大家

做助理医生一年后,林巧稚升为住院医生,这时,她有了600元的年薪。除了留下自己的生活所需之外,每月,她都将一部分工资寄回老家,一部分工资用来资助侄儿侄女们读书。林家的后辈们已经长大成人,一个接一个地来到了北京,当年为姑姑暂停学业的大侄儿林嘉通考上了燕京大学的研究生,两个侄女也先后来燕京大学读书,林巧稚承担起了这些孩子上学的费用。

1931年,林巧稚在而立之年,升任协和医院妇产科的总住院医生,被称为“住院总”,负责管理全部住院的病人和住院医生。她是协和第一位担任总住院医生的女性,也是当时妇产科职位最高的中国医生。

林巧稚更忙了,她终日穿梭于不同的病患之间,对妇科和产科每个病人的情况都非常熟悉。马士敦主任提出的问题,她不用翻看病历,就能回答得清清楚楚。日复一日面对不同的患者,处理各种疾病,她练就了冷静清晰的头脑和迅速分析处理病情的能力。

1935年,林巧稚已被协和聘为妇产科主治医生,生活稳定了下来。她在灯市口附近租了个小院子,把寡居多年的大姐接到了北京,和自己一起生活。这时,林家的小辈们也从燕京大学毕业了,侄子林嘉通和两个妹妹,每逢周末便来探望姑姑,巧稚和大姐在的这个小院,成了林家在北京的家。

大雪落下,大家在院子里堆起了雪人,大姐她们不止一次跟林巧稚念叨,让她别只顾着工作,耽误了终身大事。林巧稚总是笑着回应,让大家不要为自己操心。

只有一次,当友人很认真地问及她这个话题时,林巧稚才比较正式回答说:“我要是结了婚,就要照顾丈夫,养育孩子,操持家务。如果做不好这些,怎么能称为妻子和母亲?可是,如果我选择了那样的生活,我还能做一个称职的医生吗?”她沉思了一会儿,又说:“我是一名职业妇女。”

放到现在,职业妇女并不需要放弃婚姻和家庭,可在当时的协和,由于聘书的约定,女性一旦结婚,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中断,要回归家庭之中。因为当时协和医学院的管理层认为,女医生一旦结婚生子,工作就会大受影响。

没有人不渴望爱和被爱,不憧憬温暖的陪伴,可是,对林巧稚而言,妇产科的工作非常忙,她有做不完的事情,看不完的病人,已经无暇考虑个人的事情。既然这样的生活是自己的选择,那便是最好的生活。

1937年初,林巧稚再次被提拔为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副教授,是当时各科室业务骨干中唯一的女性,在北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很多医院请她去参加会诊,城里上层社会的夫人太太看病生孩子,都愿意来协和,因为那里有她们信赖的林巧稚大夫。

坚守与回归

1937年7月30日,日本军队占领北平,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摧毁,协和医院的病房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凡是能走动的病人,全部提前出了院。

但是产科依然忙碌,因为无论怎样兵荒马乱,孩子的出生是无法挑选时间的。这一年,协和妇产科主任马士敦的聘任到期,要返回英国了。作为协和妇产科的创办人,他已经在此就职长达二十年,把协和妇产科的教学、科研和医疗水平带到了中国首屈一指的地步。此刻,战争突然爆发,倾注满腔心血建立的协和前途未卜,让这位老专家黯然神伤。他真诚地邀请林巧稚,随时欢迎她去英国工作,相信她会成为任何一家医院的骄傲。

但林巧稚没有去。尽管全国的铁路、公路和水路,都挤满了军队和逃难的人群,她依然没有离开协和的病房,一如往常地安排门诊,安排手术,忙着接生孩子,同时还继续着子宫收缩生理的研究。

1939年,战争把中国拖入了苦难的血海。当时,美国和日本还没有宣战,因此,美国人治下的协和医学院还努力维持着正常的秩序。也是在这一年,协和派林巧稚等专家赴美学习,进行胎儿生理领域的学术研究。

次年,林巧稚结束了美国的进修,获得了美国自然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证书和金钥匙。这时,“二战”正处于胶着状态,很多欧洲人奔赴美国,中国的北平、华北,包括东部沿海地区,都已被日军占领,据传协和医学院也将关闭。

这个时候,林巧稚完全可以留在美国,以她的资历,足可以在美国任何一家大医院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是,她从未动心,她在远洋客轮售票处排队很久,终于买到一张去香港的票,提着唯一的行李—一只皮箱,登上了归国的轮船,回到了北京,回到了协和。

在颠沛动乱的战争年代,林巧稚的风骨,令人无限敬佩。

来源:鹰哥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