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丢失和骨组织微观结构恶化的疾病,显著增加了骨折发生的潜在风险。特别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作为该疾病的常见合并症,其发生通常与骨密度和质量的持续降低有关。OVCFs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跨学科的挑战,需要骨科、内分泌科和康复科
通讯作者:欧云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丢失和骨组织微观结构恶化的疾病,显著增加了骨折发生的潜在风险。特别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作为该疾病的常见合并症,其发生通常与骨密度和质量的持续降低有关。OVCFs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跨学科的挑战,需要骨科、内分泌科和康复科等多个领域的协同。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OVCFs的微创治疗方法也在不断优化。本文综合分析了OVCFs的诊疗现状,并结合最新的治疗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对OVCFs的微创治疗进行总结及展望,旨在规范临床实践,提升医疗质量,并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类型,亦称为脆性骨折[1]。由于骨量减少,椎体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质量持续下降,骨强度也随之降低,这使得在轻微至中等强度的外力作用下,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2]。
OVCFs的诊断和治疗复杂多样,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随着对OVCFs理解的深化和医疗科技的持续革新,OVCFs的治疗策略正经历着不断的演进和优化[3]。本文综合分析了OVCFs的微创治疗现状,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对OVCFs的微创治疗进行总结及展望。以期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参考。
1、OVCFs临床表现
(1)腰背部疼痛:常见的主要症状包括突发性或持续性腰部和胸背部疼痛;
(2)腰背部肌肉痉挛:患者常保持被动体位,可能导致背部肌肉的紧张度增加;
(3)其他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会经历脊柱后凸、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症状。
2、体征
(1)胸/腰背部叩击痛:骨折发生后患者常继发急性胸/腰背部疼痛,并且压痛点通常集中在棘突区域;
(2)后凸畸形:当多个椎体遭受损伤时,有可能导致脊柱后凸畸形;
(3)神经损伤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感觉减退、肌力下降以及反射变化等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
3、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X线片能够揭示椎体的压缩变化,如变扁、楔形变或椎弓根损伤;
(2)CT检查:CT扫描能够更细致地观察椎体内的结构、椎旁软组织以及椎管内的情况;(3)MRI检查:MRI能够敏感地检测到骨髓内的出血和水肿,特别是对于微小的或早期的骨折;
(4)全身骨骼核素成像:患者若不能进行MRI检查时,全身骨骼核素成像可作为替代方法,常表现为骨折椎体处的放射性核素浓聚;
(5)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测是一种关键的诊断工具,它不仅有助于早期识别骨质疏松症,而且对于评估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以及指导治疗计划至关重要。
4、实验室检查
(1)骨形成标志物:其反映骨骼形成过程中的活跃程度,包括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
(2)骨吸收标志物:其指示骨骼吸收或分解的过程,包括尿钙/肌酐比值、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尿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和N-末端肽(NTX)。
5、鉴别诊断
OVCFs常见的鉴别诊断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评判。具体包含腰肌劳损、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退变、脊柱转移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脊柱结核、退行性脊柱疾病、急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非骨质疏松性)。
(1)经皮椎体强化术:为了提升OVCFs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Galibert等[7]在20世纪80年代创新性地推出了一种微创治疗方法—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这项技术通过定向穿刺技术将骨水泥精确注入到椎体骨折区域,成功为75%~85%的患者缓解了疼痛。与非手术治疗相比,PVP手术不仅安全性更高,而且术后疼痛缓解迅速[8]。
尽管PVP手术在疼痛控制方面表现出色,但它难以恢复椎体的压缩高度,可能导致后期治疗失败,患者依然面临后凸畸形和慢性下背痛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应运而生,其旨在通过松质骨内形成腔隙,再将骨水泥注入其中,从而加固椎体并恢复椎体的高度和矫正后凸角度,不仅能有效缓解背痛,还能矫正后凸等畸形。此外,PKP手术还能实现骨水泥的均匀分布,提供更为精确的填充控制。PKP与PVP二者均属于经皮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PVA)的范畴。相对于非手术治疗,目前绝大多数研究及Meta分析均支持PVA手术,其能够改善患者功能、生活质量[9],尤其对于老年疼痛性OVCFs患者,微创手术治疗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和病死率[10]。
(2)OsseoFix®系统:OsseoFix®脊柱骨折复位系统是一种用于治疗OVCFs的微创手术方法。自2009年起,该系统已被广泛采用,特别适用于T6~L5胸腰椎的稳定治疗[11]。该系统通过将一个可扩张的钛网笼植入椎体前部1/3区域,并缓慢扩张,以压缩周围松质骨,从而恢复椎体高度并防止后凸畸形。与传统的PKP相比,OsseoFix®系统显著减少了所需骨水泥的用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12]。然而,对于脊椎骨折伴有椎管内骨碎片、脊髓压迫或同一椎体的既往治疗的患者,使用OsseoFix®系统可能存在禁忌[12]。
OsseoFix®系统在临床结局和影像学评估中被证实了治疗的有效性[13-14]。治疗后,患者体验到了显著的疼痛缓解,VAS从7.7分降至1.4分,同时ODI也从70.6%降至30.1%,反映出功能状态的显著提升。经过12个月的随访,Cobb角的测量结果也显示出后凸角度的改善,从11.7°减少至10.4°。尽管在个别病例中观察到椎体高度的轻微下降(3.1%),但整体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重大并发症,如相邻椎体的骨折,这进一步证明了OsseoFix®系统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SpineJack®系统:SpineJack®系统是一种先进的钛合金植入物,该系统具备一个精密的机械工作站,能够实现对椎体骨折的精确可控复位,有助于恢复椎体的高度并提供三维支撑,从而机械性稳定椎体,防止其在轴向压缩下变形[15]。复位后,通过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来进一步稳定椎体,这种方法可减少所需的骨水泥量[16]。
SpineJack®系统不仅适用于OVCFs的治疗,还被认为是一种用于治疗中青年患者创伤性椎体骨折的有效策略,通过永久性植入物和骨水泥的结合提供长期稳定性。在对OVCFs患者进行的长期随访研究中,SpineJack®系统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在维持椎体高度和降低相邻椎体骨折风险方面表现突出[17]。与PKP相比,SpineJack®系统在减少机械压缩的椎体和恢复高度方面更为有效,而PKP则无法达到这一效果[18]。此外,使用SpineJack®系统的骨水泥用量比PKP减少了10%,在治疗创伤性楔形椎体骨折时,骨水泥的用量需求降低了30%[19]。
在急性OVCFs患者中,SpineJack®系统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即使在平均5.8个月的治疗延迟后,该系统也能在慢性OVCFs患者中保持损伤椎体的修复效果[20]。但一些研究表明,使用SpineJack®系统后,邻近椎体发生新骨折的风险增加,这可能与手术后椎体的生物力学改变有关,特别是骨水泥改变了邻近椎体的应力分布。此外,SpineJack®系统还要求医师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且具备较长的学习曲线[21]。
(4)射频后凸成形术(radiofrequency kyphoplas-ty,RFK):RFK自2009年在德国首次采用单侧入路进行临床应用以来,已在脊柱治疗领域显示出其独特优势。该技术利用一种灵活的骨刀,在骨折椎体的松质骨中创建多个通道,相比传统的PKP,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保留松质骨的完整性[22]。随后,将超高黏度的骨水泥注入椎体,通过射频能量加热并加速骨水泥的聚合过程。
RFK主要适用于65岁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疼痛性OVCFs、脊柱原发性肿瘤或在临终关怀环境下发生脊柱溶骨性转移的患者[23]。Greven等[24]研究发现,经RFK治疗后患者的VAS显著下降,表明疼痛得到了有效控制。ODI的改善范围在65%~96%之间,这显示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恢复和活动能力的提升。此外,RFK治疗还对患者的肺功能有积极影响,特别是骨折发生在靠近膈肌的脊柱区域时。该治疗方式能减少对周围组织损伤,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尽管如此,RFK的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骨水泥材料的长期生物相容性和机械稳定性尚需验证,未来仍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
(5)KIVA治疗系统:KIVA系统是一种创新的治疗OVCFs的外科设备,它提供了一种替代传统手术的新型治疗方案。该技术首先通过穿刺导管将镍钛合金制成的骨螺纹导丝向前推进,确保其正确放置;随后,将含有15%硫酸钡以增强X射线显影效果的聚醚醚酮植入物逐步置于导丝之上,该植入物呈巢状圆柱形,逐步调整至恢复骨折椎体所需的高度。导丝取出后,通过植入物的管道注入骨水泥,直至柱体完全被填满[25]。
KIVA系统主要适用于AO脊柱骨折分类中的A1.1、A1.2或A1.3型OVCFs,特别是病变位于胸椎或腰椎,或年龄≥50岁,且有1~3个症状性OVCFs的患者[26]。先前的研究也证实了KIVA系统在降低邻近节段骨折发生率方面的优势,有助于降低治疗OVCFs的整体成本[27]。与PKP相比,KI-VA系统在疗效上显示出与PKP相同的效果,有效缓解了疼痛,且在多个次要终点上显示出积极的趋势[28]。尽管KIVA系统在治疗疼痛性椎体骨折方面显示出了有效性,但为了确认其是否能提供长期的功能改善,以及预测干预后的长期结果,仍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观察和更大样本量的随机前瞻性研究。
(6)OptiMesh治疗系统:OptiMesh是一种创新的血管移植材料,由聚酯无纺布制成,具有网状囊袋的形态。在手术过程中,首先使用钻孔器穿透椎体,形成必要的空腔。随后,将OptiMesh囊袋与移植骨紧密填充,然后准确置入空腔内。这一技术不仅为椎体提供了坚固的支撑结构,有助于恢复椎体的高度,而且通过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临床益处[29]。通过这种方式,OptiMesh囊袋的使用优化了OVCFs的治疗策略,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质量。
OptiMesh囊袋的设计允许骨组织和血管组织自由生长进入,展现出良好的骨诱导和骨传导特性。填充的移植骨使得病椎的弹性模量与周围椎体相近,理论上减少了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风险[30]。此外,在OptiMesh植入手术中,由于需要一个较宽的工作通道,传统的椎弓根入路可能因椎弓根较细而受限。这种局限性可能影响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需要医师在手术规划和执行过程中进行细致的考量和适当的技术调整。虽然可以通过椎弓根外侧入路来解决通道问题,但这可能会增加对椎旁软组织的损伤[31]。
(7)网袋加压成形术:网袋加压成形术是通过将骨扩张矫形器植入病椎中,再通过精确的切割操作在椎体内创建一个空间,随后将一个特制的骨填充网袋放置于空间内,并注入骨水泥[32]。这种网袋的设计允许骨水泥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其网状结构的孔隙少量渗出,渗透到骨小梁间隙中,形成微观的绞索结构,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骨填充网袋的应用不仅有效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减少了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还通过恢复椎体的高度和纠正脊柱畸形,显著提升了脊柱的整体稳定性。这种技术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了长期治疗的复杂性。He和Liu[33]通过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确认了骨填充网袋技术在减少骨水泥渗漏方面的有效性。然而,作为一种创新的医疗设备和技术,骨填充网袋需要在患者体内长期留存。因此,对其安全性和长期效果的评估至关重要。这需要通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长期的跟踪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8)开放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在治疗OVCFs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存在神经功能障碍需要进行神经减压的情况。因此,当患者出现严重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时,可能需要考虑行开放手术。主要的治疗目标包括:①完全解除脊髓和神经的压迫;②恢复脊柱的正常对位并尽可能纠正后凸;③恢复椎体的稳定性,减少下背痛及术后并发症。与此同时,在术前需要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对手术的耐受力,术中可采用在椎弓根螺钉周围局部注射骨水泥、骨水泥螺钉、加长和加粗椎弓根钉、可膨胀椎弓根螺钉或适当延长固定节段等方法增强内固定的稳定性[34]。
综上所述,OVCFs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治疗方法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师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骨折的类型、程度、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疼痛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人偏好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治疗已成为OVCFs治疗的重要方向,不断有新的技术和设备被引入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以优化患者的治疗结果和长期预后。
作者简介欧云生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三级,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脊柱外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骨肿瘤综合治疗、纳米生物材料、脊柱外科基础与临床。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4篇(其中SCI论文5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重庆市科技局项目(3项)及重庆市卫健委等科研课题。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骨科康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骨科专业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学组脊柱与骨病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脊柱微创学组委员等。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来源:骨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