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筑面积63平,使用面积54平,项目坐标:北京,设计师说在前面:「54㎡」与「三代同堂」,两个标签相叠加后,或许大概率会让人担忧生活质量。
▲ 建筑面积63平,使用面积54平,项目坐标:北京,设计师说在前面:「54㎡」与「三代同堂」,两个标签相叠加后,或许大概率会让人担忧生活质量。
诚然,房屋面积的大小一定影响着居住舒适度,但面积数字并不是生活品质的唯一相关因子。梳理一家人的实际需求,在设计中有的放矢,小家照样能是「豪宅」。
▲ 原始结构图
户型分析:
84年老房使用面积仅54㎡,两室一厅,难以满足一家三代五口的居住需求。并且厨房、卫浴间面积也过小,日常使用极为不便;
▲ 平面布置图
改造亮点:
①增加门厅储物空间,完善入户动线,营造归家仪式感;
②爆改迷你四居,满足三世同堂五口之家的居住需求;
③优化厨房布局,实现中西分厨;空间利用率翻倍;
④卫浴间采用三分离设计,解决高峰时段五口人使用「打架」的情况;
⑤全屋收纳约21㎡,根据一家五口各自的收纳需求分类安排储物空间;
▲ 完善入户动线,门右侧沿墙定制L型收纳墙,完美装下一家人的衣物。放下随手小物→换鞋→挂放外衣,动线丝滑流畅
▲ L型收纳墙的强悍实力
▲ 在餐桌靠墙一侧,设置可旋转壁灯,一举两得,可以照桌面也可以洗墙
▲ 餐厅小景
▲ 中西厨分居两侧,从冰箱拿菜→洗菜→备菜→炒菜动线流畅
▲ 厨房收纳空间相当充裕,仍有位置预留未来使用
▲ 生活阳台设置在灶台对面,以玻璃门隔断,上方安置折叠晾衣架,空间虽小但足以满足全家人的晾衣需求
▲ 在通道空间里,赋予动线双重组合。一侧水吧-水槽-厨房;另一侧洗漱区-马桶间-生活阳台,通道两侧承载不同动线,空间使用效率翻倍
▲ 水龙头侧装节省纵向空间
▲ 仅3平米,照样实现卫浴彻底三分离。淋浴区由餐区进入,与马桶区的隔断采用磨砂玻璃,既不影响淋浴间的采光,比实体墙还节约空间。 PS:对于有老人的家庭中,建议浴室门外开式设计
▲ 原主卧区域打造「房中房」,女儿也能拥有自己的专属空间。下层是女儿的学习小天地,包含了练琴区和书桌
▲ 顺着收纳步梯,便是小朋友的休息处。因为女儿还小,儿童区呈半开放式
▲ 所有的步梯都设计了收纳空间,有抽屉有格子
▲ 主卧区设置地台既增加收纳空间,放置换季衣物;还能划分与客厅办公学习的空间,自然分割区域。床体两侧安排衣柜,便于收纳换季衣物
▲ 办公区上方增设软膜天花,模拟自然光,既较少影响卧室的休息氛围,同时还能满足办公桌的照明需求
▲ 收纳展示动图
▲ 原入户区极为鸡肋,考虑到老人分房休息的实际需求(保证睡眠质量),将空间一分为二
了解两位老人的实际需求,设计师将老人房贴心布局:
爷爷平时喜欢在电脑上写日记,需要安排一个书桌;小朋友偶尔和奶奶睡觉,需要大一点的床;▲ 爷爷房收纳动图。两个房间都留有窗户,同时通过隔断墙角玻璃材质设计,保证卧室之间的连接
▲ 奶奶房,床采用箱体结构设计,可放置较多换季衣物和厚被子;侧墙定制收纳柜,除满足奶奶放置衣服和药品的需求,也会存放孙女的部分玩具
▲ 在靠床的一侧设置开放格,方便奶奶随手拿放常用物品,并且特意安装插座,便于为手机充电
来源:装修3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