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 年 12 月,WPC 正式推出面向高功率场景的 Qi2.2 版本,将无线充电功率上限提升至 25W,并首次对模块热性能提出严苛要求 —— 在 25W 输出时表面温度需控制在 40°C 以下。尽管目前 WPC 官网尚未更新Qi2.2 版本的技术文档,最
前言
2024 年 12 月,WPC 正式推出面向高功率场景的 Qi2.2 版本,将无线充电功率上限提升至 25W,并首次对模块热性能提出严苛要求 —— 在 25W 输出时表面温度需控制在 40°C 以下。尽管目前 WPC 官网尚未更新Qi2.2 版本的技术文档,最新通过认证的无线充新品依旧为Qi2.1版本及以下,但已有多家头部厂商已率先推出符合 Qi2.2 标准的无线充电模组,这些技术突破更加速了车载、智能家居等场景的应用落地,推动 Qi2 认证产品数量呈几何级增长。
截至 2025 年 5 月,全球通过 Qi2 认证的无线充电产品已正式突破 1700 款,来到1731款。这一数字较 2024 年底实现了显著增长,标志着无线充电市场进入高速普及期。从手机、模组到桌面充、车充等全品类覆盖,Qi2 认证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不仅印证了市场对标准化无线充电技术的强烈需求,更折射出 WPC 无线充电联盟(WPC)在推动技术迭代与生态建设上的深远影响力。
Qi2认证品类分布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共有1731款产品(含模组)通过Qi2认证,从类型占比饼图可以看到多功能无线充、充电宝与桌面充占比前三,分别为32%、21%和18%。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通过Qi2认证多功能无线产品最多,共546款;其次为充电宝产品,共359款;Qi2桌面充已有316款;车载磁吸无线充有299款通过认证;模组有98款,手机与手机壳分别有53款和43款;耳机和音箱分别为5款和4款。
相较于上个月还新增了充电器品类,在充电器的基础上加入了Qi2无线充模块。下面就来看看这些品类中包含哪些产品,同时相关品类哪个品牌数量最多。
Qi2认证手机品牌分布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共有53款手机通过WPC官方Qi2认证,主要有分别是苹果、HMD、三星。
从饼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认证的Qi2手机,占比最多的为Samsung三星,占比58%,其次是Apple苹果,占比38%,HMD则以4%的占比位居第三。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Qi2认证的手机共有Samsung三星、Apple苹果和HMD,其中三星31款、苹果20款、HMD 2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三星支持Qi2的手机主要是三星S25系列机型,之所以有多达31款,主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市场细分了不同型号。
Qi2认证手机壳品牌分布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共有43款手机壳通过WPC官方Qi2认证。
从饼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认证的Qi2手机壳,占比最多的为Spigen,占比35%,其次是Zagg,占比30%,Urban Armor Gear占比12%,SLASH B SLASH、ANYMODE、araree占比7%。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Qi2认证的手机壳共有7个品牌。Spigen 有15款,Zagg有13款,Urban Armor Gear有5款,SLASH B SLASH、araree、ANYMODE各有3款,三星自家手机壳1款,均为三星S25系列打造。
Qi2认证耳机品牌分布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共有5款耳机通过WPC官方Qi2认证。
从饼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认证的Qi2耳机,占比最多的为Apple苹果和SHOKZ韶音,占比各40%,其次是Beats,为20%。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Qi2认证的耳机主要来自Apple苹果、SHOKZ韶音各2款,Beats有1款,总共5款。
Qi2认证音响分布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共有4款音箱通过WPC官方Qi2认证。
从饼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认证的Qi2音箱,NEWQI、4smarts、iHome、OJD奥嘉达各占比25%。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Qi2认证的音箱分别来自NEWQI、4smarts、iHome、OJD奥嘉达四个品牌,每个品牌各1款,均是在蓝牙音箱的基础上,配备了无线充电模块,支持给手机等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Qi2认证充电器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共有2款充电器通过WPC官方Qi2认证,其中CIO这款充电器配备一个支持30W输出的USB-C口,同时配备了一个无线充模块;品胜这款则是在120W多口桌面充的基础上,加入一个无线充电模块。
从饼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认证的Qi2充电器,CIO、PISEN品胜各占比50%。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Qi2认证的充电器分别来自CIO、PISEN品胜两个品牌,每个品牌各1款,在充电器/多口桌面充的基础上,配备了无线充电模块,支持给手机等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Qi2认证插线板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共有3款插线板通过WPC官方Qi2认证。
从饼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认证的Qi2插线板均来自Baseus倍思和MOD,分别占比67%和33%。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目前Baseus倍思和MOD推出的通过Qi2认证的插线板,是在配备多个AC接口和USB接口的基础上,还加入了无线充电模块。
Qi2认证化妆镜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共有2款化妆镜通过WPC官方Qi2认证。
从饼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认证的Qi2化妆镜分别来自Pointuch和Wilit,各占比50%。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目前Pointuch和Wilit推出的这2款通过Qi2认证的化妆镜,均是在化妆镜的基础上加入了磁吸无线充模块,边化妆边给手机充电。
Qi2认证唤醒灯
截至2025年5月31日,依旧是仅有1款唤醒灯通过WPC官方Qi2认证。
从饼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Qi2认证的唤醒灯均来自Beurer GmbH,占比100%。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目前Beurer GmbH推出了1款通过Qi2认证的唤醒灯,在唤醒灯的基础上加入了磁吸无线充模块,睡醒手机即是满电状态。
Qi2认证模组品牌分布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共有98款模组通过WPC官方Qi2认证。
从饼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Qi2认证的模组品牌比较多,有64个品牌,整体竞争比较激烈。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Qi2认证的模组主要来自64个品牌,共98款。其中NuVolta 伏达以6款位居第一;Baseus倍思、Reflying瑞福来、UGREEN绿联各4款;CVSMicro劲芯微、LANTAISI蓝钛思、Southchip南芯、YONGMAN永漫各3款;其余品牌均为1-2款。
Qi2认证车载无线充品牌分布
截至2025年5月31日,有299款车充通过WPC官方Qi2认证。
从饼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Qi2认证的车充品牌非常多,有190个品牌,整体竞争非常激烈。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Qi2认证的车充主要来自190个品牌,共299款。其中 Scosche以 12款位居第一;Peak Design巅峰设计11款、MGCTECH 有10款、ESR 亿色8款;KOAKUMA有6款;Baseus倍思、Spigen各5款,其余品牌均为1-4款。
Qi2认证桌面充品牌分布
截至2025年5月31日,有316款桌面充通过WPC官方Qi2认证。
从饼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Qi2认证的桌面充品牌非常多,有204个品牌,整体竞争非常激烈。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Qi2认证的桌面充主要来自204个品牌,共316款。其中 ELECOM 宜丽客以9款位居第一;Blande贝兰德、CE-LINK海能各6款;Baseus倍思、Belkin贝尔金、DNS和宏、MGCTECH、OJD奥嘉达、Powerqi倍力奇各5款;AT&T、hama、NOMAD、SNX 首诺信各4款,其余品牌均为1-3款。
Qi2多功能无线充品牌分布
截至2025年5月31日,有546款多功能无线充通过WPC官方Qi2认证。
从饼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Qi2认证的多功能无线充品牌非常多,有272个品牌,整体竞争非常激烈。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Qi2认证的多功能无线充主要来自272个品牌,共546款。其中 Belkin贝尔金以18款位居第一;Anker安克15款;MGCTECH、UGREEN绿联各12款;Yobeiste 亿锋10款;KU XIU 8款;Baseus倍思、Blande贝兰德、CE-LINK海能、KOAKUMA、NEWQI各7款,其余均为1-6款。
Qi2充电宝品牌分布
截至2025年5月31日,有359款充电宝通过WPC官方Qi2认证。
从饼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Qi2认证的充电宝品牌非常多,有196个品牌,整体竞争非常激烈。
从柱状图可以看出,目前通过Qi2认证的充电宝主要来自196个品牌,共359款。其中 Loowoko洛沃克以34款位居第一,Hasmine好斯美9款,Baseus倍思8款,INIU 7款;Anker安克、ESR亿色、UGREEN绿联、WEIDULI唯读立各6款;其余均为1-5款。
历月Qi2认证新增产品详情
2025年5月份有91款产品通过Qi2认证,增长速度略有放缓,Qi2认证产品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充电头网总结
2024年底WPC推出Qi2.2标准,将功率上限提升至25W并首次要求严控工作温度(25W时≤40°C),虽官方文档尚未更新,但头部厂商已提前推出符合新标准的模组,加速了车载、智能家居等场景落地。截至2025年5月底,全球Qi2认证产品总量突破1700款,达到1731款,标志市场进入高速普及期。
终端设备上,三星、苹果已有多款手机支持Qi2无线充,值得注意的是,充电器这一品类首次通过认证,在具备单各/多个USB-C接口基础上,加入了无线充模块;而耳机、音箱、化妆镜、唤醒灯等新兴品类也逐步渗透。从品类分布看,多功能无线充32%、充电宝21%和桌面充18%占比最高,各细分领域品牌竞争激烈,反映生态多元化趋势。
来源:充电头网评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