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常说,死者已矣,生者如斯。可有些话,活着不敢说,临终才道出。有些事,藏了大半辈子,最后一刻才揭开。这不,就在昨天,我经历了一件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事。
人们常说,死者已矣,生者如斯。可有些话,活着不敢说,临终才道出。有些事,藏了大半辈子,最后一刻才揭开。这不,就在昨天,我经历了一件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事。
我是李小梅,今年38岁,在江南小县城的人民医院当护士长。说起我们医院,倒是有个挺特别的称呼,本地人都管这叫”老医院”。因为这是建国后县里最早的一家医院,红砖楼房,水泥地面,走廊里飘着淡淡的消毒水味道,倒也有几分年代感。
1985年,我刚出生那会,爸妈都在这医院当护工。那时候医院条件差,一个病房住七八个病人是常事。每到夏天,电扇呼呼转,病人挥着蒲扇,倒也过得去。记得小时候,我就在医院的后院玩耍。那时候后院还有几棵老樟树,树下有石桌石凳,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地上,风一吹,影子摇曳,像是在跳舞。
我从小跟着外婆张兰英长大。说起外婆,在我们镇上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她年轻时是供销社的采购员,走南闯北,见多识广。退休后在家带着我们几个孙辈,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
外婆的儿女中,我妈是老小,上头还有两个哥哥。大舅在县城开了家五金店,生意不错;二舅在乡政府当干部,也算是个体面人。我还有个堂哥李志强,就是大舅的儿子,比我大三岁,现在县城里也开了家五金店,规模比他爹的还大。
说起堂哥李志强,我倒想起一件事。那是1995年的冬天,我初中刚毕业。那天外婆煮了一锅红糖姜汤,说是给堂哥补身子。我还纳闷,大冷天的,堂哥一个大小伙子,喝什么姜汤。后来才知道,原来堂哥刚从广东打工回来,生意赔了个精光。
外婆是个嘴严的人,从不多言。但那天晚上,我偷偷看见外婆从衣柜里取出一个蓝布包,里面包着她最心爱的那条金项链。那条金项链是外公临终前给外婆的,外婆平日里都舍不得戴,只在过年时才拿出来看看。
第二天早上,那条金项链就不见了。外婆只说送人了,也没说给谁。但那天下午,我看见堂哥红着眼睛从外婆房里出来,心里就明白了七八分。
日子就这么一年年过去。2008年,我考上了护校,毕业后留在了老医院。堂哥的五金店也从一个小店面,慢慢做大,如今在县城都开了三家连锁店。
去年年底,外婆查出肺癌晚期。这消息传来,全家人都慌了神。外婆倒是看得开,只说自己活了七十多年,值了。住院这段时间,堂哥几乎天天来探望,每次都带着很多补品。
有天晚上,外婆突然让我去整理她的床头柜。柜子里除了日常用品,还有个旧布包,外婆特意叮嘱我好好保管。我应了声,也没多想。谁知这一个布包,竟然掀起了这么大的波澜。 昨天晚上八点半,外婆的病情突然恶化。值班医生说不行了,让家属做好准备。堂哥闻讯赶来,站在病床前,握着外婆的手,喉咙里发出压抑的呜咽声。
外婆艰难地抬起手,指了指床头柜的方向。我赶紧把那个旧布包拿了出来。外婆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小梅,等我走了,你打开看看。”说完,她就闭上了眼睛,安详地走了。
凌晨两点,料理完后事,我回到护士站。值班室里只亮着一盏台灯,黄色的光晕笼罩着整个房间。我打开布包,里面是三张发黄的欠条,还有一本存折。
欠条是用土纸写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第一张上写着:“今借到张兰英现金五万元整,三年内还清,借款人:李志强,1995年12月8日。”第二张写的是八万元,时间是1998年3月;第三张是五万元,时间是2000年6月。
我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堂哥在外婆这里总共借了十八万。那个年代,十八万可不是小数目,够买两套县城的商品房了。再联想到外婆那条不见的金项链,我突然明白了许多事。
正想着,护士站的门被推开,堂哥走了进来。看见我手里的欠条,他愣了一下,随即双膝一软,跪在了地上。
“小梅,这事是我对不起外婆。”堂哥的声音哽咽,“那时候我生意失败,走投无路。是外婆救了我。她不但把金项链卖了给我救急,还陆续借给我这些钱。后来我生意好转了,想还钱,外婆死活不肯收。她说,自己这辈子就这几个孙子,看着我们有出息,她就满足了。”
我看着堂哥,一时不知该说什么。窗外,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晨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洒进来,照在那几张欠条上,字迹愈发清晰。
这时,我注意到布包里还有一个信封。打开一看,是外婆的字迹:“志强这孩子,从小就心气高。他创业失败那会,我怕他想不开。这些钱是我的养老钱,能救他一命,值得。小梅,你是个明事理的,这些欠条就由你处置吧。”
我把信递给堂哥。他看完,泪如雨下:“当年要不是外婆,就没有我的今天。这些年,我一直想把钱还给外婆,可她说什么都不肯收。她说,看着我的五金店越开越大,比什么都强。”
我翻开那本存折,上面有一笔五十万元的存款,是三个月前存入的。堂哥说:“这是我偷偷存到外婆账上的。可外婆发现后,立马让我取出来。她说她这辈子,只要看着孙子们有出息,就心满意足了。”
晨光渐亮,医院的走廊里响起了杂乱的脚步声。新的一天开始了,可我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
记忆中,外婆是个节俭的人,一辈子辛辛苦苦,从不肯多花一分钱。可她却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掏出全部积蓄,只为救自己的孙子。她不善言辞,却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血浓于水。 堂哥从地上起来,打开手机银行。我知道他要干什么,赶紧拦住:“这钱,外婆活着的时候不肯收,现在就更不必了。”
“不,这不一样。”堂哥的眼睛通红,“这些年,我总以为来日方长,等店里生意更好了再还。没想到,外婆就这么走了。外婆的养老钱救了我,我却连她最后一面都没能好好看看。”
正说着,医院的广播响起:“请李志强家属到九楼手术室护士站。”
原来是医药费的问题。这段时间,外婆住院的费用都是堂哥在付。他二话不说,拿出银行卡结清了所有费用。看着他熟练地输入密码,我突然想起1995年那个寒冷的冬天,他也是这样站在农村信用社的柜台前,颤抖着手指数着外婆给的钱。
“小梅,你还记得咱家西边那片竹林吗?”堂哥突然问。
记得,怎么会不记得。小时候,外婆常带我们去那里摘竹笋。春天的时候,竹笋破土而出,外婆总能在一堆枯叶中找到最嫩的笋尖。她说:“人这辈子啊,就像竹子。再难的日子,都得挺直腰杆过。”
“那片竹林,其实是外婆的嫁妆。”堂哥说,“1998年我第二次找她借钱的时候,她把竹林偷偷卖了。卖了八万块钱,全都给了我。”
我愣住了。难怪后来再也没见外婆去摘过竹笋。每次我问起,她只说年纪大了,腿脚不便。
阳光渐渐照亮了整个走廊。我看着窗外的梧桐树,叶子在晨风中轻轻摇晃。这些年,外婆就像这棵树,默默地为我们遮风挡雨,从不叫苦叫累。
“小梅,这三张欠条,你打算怎么处理?”堂哥问。
我看了看手中发黄的纸张,想起外婆生前常说的一句话:“钱是赚来的,情是自然的。有些事,不一定要两清。”
就在这时,护士站的电话响了。是太平间打来的,说要确认一下外婆的遗物清单。我和堂哥赶紧下楼。
太平间的白炽灯发出惨白的光,照在外婆平静的脸上。整理遗物时,在她枕头底下发现了一张照片,是当年堂哥开第一家五金店时拍的。照片后面写着:“志强有出息了,我这一生,值了。”
堂哥再也忍不住,扑在外婆身上失声痛哭。我站在一旁,泪水模糊了视线。窗外,天已经大亮,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时,我听见口袋里的布包沙沙作响。掏出来一看,原来夹在存折里还有一张纸条:
“小梅,你是个懂事的孩子。这三张欠条,我留着不是为了要钱,而是要告诉你们:亲情,才是这世上最值钱的东西。”
我把纸条递给堂哥看。他的手微微发抖,泪水滴在那张发黄的纸上。
“外婆啊,”堂哥喃喃地说,“您这是给我上了最后一课啊。”
来源:缤纷青山EfQy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