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充满争议的唐诗,差点让康震走下神坛,作者到底写了什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6-04 17:13 8

摘要:三十八岁便成名的康震,不仅能够在电视节目上即兴作诗、挥毫作画,且生得浓眉大眼、气质儒雅,被电视观众亲切地称为“唐伯虎再世”,一时间吸引了众多女粉丝的青睐。

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是一位古诗词研究专家,前些年,他因在央视主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上精彩解读诗词而迅速走红。

三十八岁便成名的康震,不仅能够在电视节目上即兴作诗、挥毫作画,且生得浓眉大眼、气质儒雅,被电视观众亲切地称为“唐伯虎再世”,一时间吸引了众多女粉丝的青睐。

这些粉丝出于喜爱,给康震起了不少诸如“康甜甜”、“康乃馨”之类的昵称,但是这些昵称却引起了学术界许多“直男”学者的不满。他们认为康震“业务不过硬”,却凭借热门综艺误导了观众。

于是为了净化学术风气,学者们纷纷站出来,开始为康震参与录制的节目“挑刺”。其中最成功的一次“挑刺”事件,是由文化圈内著名的“杠精”、文艺批评家孙绍振教授发起的。

起因是孙绍振教授看到康震在一档节目中,通过绘画的方式引导参赛选手“猜唐诗”,这首诗便是杜牧的《山行》,而这首诗本身也充满了争议。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佳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秋天乘马车登山时的所见所感。

前两句描绘了寒山上曲折蜿蜒的小径与白云深处的人家,营造出一幅幽静的山居图景。后两句则写诗人行至半途,因被美丽的枫林所吸引而停车驻足。

“远上寒山”表达旅途的遥远与目的地的偏远,“石径斜”(此处“斜”的读音是“xie”,还是“xia”,是本诗的第一个争议点),则暗示了山路的崎岖难行。诗人历经艰辛,终于来到了“寒山”脚下。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此处是“白云生处”或者“白云深处”,是本诗的第二个争议点),表明诗人已望见山中炊烟袅袅升起的地方,那里似乎是一个理想的借宿之所。

然而,就在即将到达目的地之时,诗人却并未急于前行,反而在傍晚时分,天色渐暗之际停下了马车。

这样的行为在常人看来或许是非常冒险的,因为可能会遭遇猛兽或强人的威胁,但是诗人却毅然决定停留。

原因何在?只因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枫林的美丽。此时的枫叶红得如火,比二月的春花还要艳丽动人。

当时央视节目组要求康震在节目现场以绘画的方式,展现“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场景,以帮助参赛者猜出诗句。于是康震挥毫作画,描绘了一个古人坐在枫树下的场景。

然而,孙绍振观后却撰文批评该节目“专家水平参差不齐,对诗词的解读存在随意性”,甚至批评主持人董卿、专家王立群及康震等人“似未读过小学三年级课本”。

孙绍振的文章一经发出,便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原本并不关注该节目的路人也开始关注此事。大家发现,关于“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字的解读,确实存在不小的争议。

杜牧《山行》因为很早就被列入国家基础教育语言课本的“必背”篇目,所以十几亿国人都会背,有时还会拿其中的诗句开玩笑。

但是关于“停车坐爱枫林晚”当中“坐”字的解读,确实早就在语文课本上写明了:这里的“坐”,当解释成“因为”。

在古代汉语词典里面,“坐”字的解释有很多种,第一种是动词“坐”,代表坐下的动作;第二种是名词“座”,座位的意思;第三种是某人因为某事“坐”什么样的罪名;第四种就是“因为”,第五种指的则是“对质公堂”。

那么,为什么我们说杜牧的这句诗里,“坐”应该解释成“因为”呢这是由中国古代诗文浓缩、凝练的特性决定的。

《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按规定它每一句只能有七个字,诗人要在七个字里尽可能多地传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就不能讲废话。

“停车坐爱枫林晚”想表达的意思是,诗人在金秋时节的傍晚,乘坐一辆马车在山路上行驶,眼见到沿途枫林呈现出的美景丽色,忍不住停下车来欣赏。

在这个句子里,“停车”已经表达了作者为美景驻足的意思,再复用一个“坐”的动作,就显得有点多余,除非“坐着欣赏”比“站着欣赏”来得更加高级。

所以古诗词学者、专家们通过查阅历代诗话,再按照经验得出答案——这里的“坐”,解释成“因为”更为妥帖。

于是“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思应该解读为:傍晚时分,我正驾着马车在山道上行走,因为太爱这枫林中的美丽,所以忍不住停下了马车来欣赏。

所以杜牧这句话,也就成为了这一个因果复句,强调的是作者“停车”的理由,即——枫林中的景色太美了!

孙绍振教授提出这个观点后,得到了大部分网友的认同。与此同时,很多网友开始指责更嘲笑康震教授“不学无术”。

堂堂一个北师大的博导,一个古诗词研究领域的专家,怎么“小学三年级的课本”都没读过呢?网络舆论兴起,一时之间,康震大有被拉下“神坛”的危险。

不过这个时候也有部分网友站出来,替康震辩护。理由非常简单:当时康震上那个节目是为一个比赛服务的。在那档节目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参赛者通过康震的绘画“猜诗句”。

所以康震“画唐诗”,并不纯粹是为了用他的生花妙笔,还原诗歌本来的意境,他主要的任务是借画作“提示”参赛选手想起某一句特定的诗。

假如康震完成了这幅画,再告诉别人,我画的这幅画能够代表杜牧《山行》中名句的意境,那么他肯定是在误导别人。

但是康震绘画的目的,只是为了启发某个特定的选手,那么指责他连“小学三年级学生”都不如,肯定是不成立的。

结语

康震走红以后,人红是非多,这些年他在各类节目上,或者是内部座谈会上解读唐诗,经常被人诟病。

除了杜牧《山行》中“坐”字的解读“误会”,康震还曾因为解读杜甫的《石壕吏》、苏轼的《定风波》,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的名句引起风波。

现代人读古文,如同读外语。中国古文里面很多“单音节词”,如果不加解释说明,就非常容易引起歧义。

有人说,今人读不懂文言文,都是由于五四以后“白话文运动”,废除了古文,于是提倡学校加重文言教育。

事实上,由于汉语发展的历史太长,不止我们当代人很难读懂古文,不同时代的“古人”也很难读懂“前人”的文章。

比如唐朝时期的人写的诗文,到了宋明时期就有人读不懂了,于是后人只能不断出书,对前人的著作进行各种解读。

康震解读《山行》的事情,明显是一个乌龙事件。不过这件事被孙绍振闹大了也挺好,否则的确有很多人会以为,“停车坐爱枫林晚”只是在强调诗人“坐”在枫林里欣赏美景。

其实人家杜牧想强调的,分明就是这一片枫林很美,枫叶很红。至于他到底是“坐”着在欣赏这一片美景,还是“站着”,“跑”着在表达他内心中对枫林的喜爱,根本就不值一提。

来源:暮城烟雨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