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AI,唤醒孩子深度学习的能力,家长们该如何做才能破局?

B站影视 2025-01-12 11:32 2

摘要:这种焦虑的根源或许在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对AI的不了解),因为大脑本能地倾向于寻求确定性和可预测性,面对 AI 快速发展带来的未知——诸如孩子未来的职业前景、教育模式的适应性以及社会竞争格局的改变,家长们的大脑陷入了不安。

最近很多家长会跟我讨论关于AI这个话题,家长们主要散发出来的情绪是:焦虑。

这种焦虑的根源或许在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对AI的不了解),因为大脑本能地倾向于寻求确定性和可预测性,面对 AI 快速发展带来的未知——诸如孩子未来的职业前景、教育模式的适应性以及社会竞争格局的改变,家长们的大脑陷入了不安。

所以今天带家长们先来了解AI,当你充分了解AI的原理、应用场景和未来趋势后,自然能帮助你缓解一部分焦虑。

一、重新认识AI

AI,也就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可以简单理解为电脑的“大脑”。以前电脑的“大脑”像孩子般稚嫩,如今已近乎成人水平,能帮我们做很多聪明事,且已融入生活。比如,想听歌却不知听啥,可让AI推荐;想了解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也可以问AI,在未来大部分事情都可以用AI重新再做一遍。

AI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人类智力的能力,因为是模拟人类智力,它的语言就是人类语言,所以孩子们要多花时间学好语文和英语,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系统学编程了(但基础的还是要学的),就算你不懂编程的技能也没关系,AI可以帮你。

AI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那时科学家就探索让机器有智能,20世纪70 - 80年代,AI经历低谷,21世纪初又崛起,现在像ChatGPT这样的AI成果很显著,如今我们都不用学算法和编程,直接会用工具就行了。

你孩子都不需要找人做职业规划了,可以直接问AI,输入孩子信息,它会给建议。自己工作方向不明确,也可以给AI信息,但能否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关键在于使用AI的那个人是否具备提出好问题的能力,这点很多人都做不到。

所以,现在你可以先停下来想想:

你/你的孩子拥有提出好问题的能力吗?

二、从今天开始你和你的孩子都需要提高的一个技能是:提问

在尼尔·布朗《学会提问》一书中专门拿了一个章节来讲解提问的重要性。

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老师讲,不管这个考还是不考,老师都会讲一遍,学生没有时间去提问,更没有时间去质疑,但未来学生要学会的技能是:怎么提问。

不仅仅是提问还要质疑,因为在未来的科技领域,知识会被不停地迭代,提问是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推动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并且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能够去追问下一个问题,然后一次又一次去找到这个问题的本质。

比如:

爱因斯坦的问题,我能不能追上光?

乔布斯的问题,这是你能做到最好的吗?

但这些问题到今天都没有答案,这就是这些伟大的人物提出的好问题,一个好问题永远比好答案,更有力量!

当乔布斯看完工程师做的东西之后,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你能做到最好的了吗?”只是一个问题,让工程师没日没夜改进,最后把开机速度又提高了几秒。

有一个故事主人公叫安德鲁,他出生在一个医疗世家,家里人都从事医疗事业,考了医学院,结果考上大二的时候,他认识了一个老师,这个老师是做职业规划的一个教授。教授跟他认识之后,就跟他说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也正是这个问题改变了作者的一生。

教授说:“如果你给自己写讣告(遗言),你希望自己走了之后,那墓碑上写什么?”作者听了之后就开始动笔,他说“自己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医生,在著名的医学院里当教授,收入很高,有很多荣誉,父母很骄傲,写了20分钟发现我写的是什么,这是我要的生活吗?这根本不是我要的生活。”

他想要什么?他想做生意,他想做企业家,他想赚钱,他根本不喜欢医学。他学医学是因为他爸妈让他学,所以他把讣告给划了,开始重写自己要从事商务,要精通4门外语,在欧洲做生意,想当商学院的教授,他写完讣告浑身发凉,意识到这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真的能帮孩子规划他的人生吗?你帮孩子规划的真的是孩子内心深处想要的吗?

经常有家长会问:“我该帮孩子选哪个专业、哪个赛道呢?”首先这不是一个好问题。家长难道不是应该问孩子喜欢什么专业吗?当孩子做出选择之后,家长在背后支持并且当个拉拉队就可以了。

道家大师曾创立了“无为”(即没有主动作为的作为),不仅在当时,即使是在今天,也可以说是前卫的思想。道家的“无为”智慧说不定也可以成为现在人工智能革命的对策。

当我们没有AI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停地思考,最后得到答案。但是现在有了AI,我们可以不停地放到AI里面,一次又一次地追问,直到你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追问式)。

有一个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给人的感觉是特别不尊重人。但AI不在乎,你问吧,我都回答你,没有尊重不尊重,所以它是个伟大的助手,那除了追问之外,我们未来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思考能力呢?只有工具够吗?不够。一定要成为一个批判性的思考者。

孩子只有更好地提问,更好地论述观点,才能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也就是说孩子有能力对信息加以系统的思考、鉴别、评价,再进行回应。

你可能会问:“有人说未来知识越来越廉价了,我们还需要学知识吗?”

答:需要。因为你提出的问题取决于你大脑里的知识是什么,如果你大脑里的知识很多,你借助更好的工具,那么你的知识会越来越多。因为一个人提出好问题的基础,不是你会什么方法,而是你有没有丰富的知识对他人的言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对自己的表达有没有批判性的思考。

因此,尽管在AI时代,学历仍然非常重要,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

“学历不重要”这句话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躺平了,家长应保持理性

除了我之前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名人,今天还特别想提一下:蒋晟晖(乐高专业认证拼砌大师),他通过搭乐高可以做到如此成功,这不是仅仅靠热爱就能做到的,他可是个博士,所以他的圈子与普通学历孩子的圈子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提问的艺术》这本书里有一个观念,他说人其实就是从出生时就开始走向死亡了,所以在出生跟死亡的过程中,你要抱着赴死的心态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要不停地提问。如果你的生命只有几年的时间,有什么问题你没有解决,你需要不停地问自己,这是自己的终极目的。

所以接下来的这五个问题,非常关键:

是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说的,

第一个问题:你的愿景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你愿意投入身心去打造的最重要的关系?

第三个问题:什么能创造客户价值?

第四个问题:你期望得到的结果是什么?

第五个问题:你的计划是什么?

这五个问题其实都指向一个核心:你是谁?你可能一辈子都得问这个问题,你不一定有答案,但是它能逼着你思考。

有提出好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创造力,AI无法替代高创造性的工作,目前的现状是:我们可以从“1”做到无穷大,但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是:孩子要拥有从0~1的能力。

三、深度学习是AI和人类大脑的灵魂所在:

深度学习,这个由全球人工智能十大科学家之一特伦斯·谢诺夫斯基发明的概念,开启了人工智能的大门。

谢诺夫斯基堪称神经网络的先驱,促使人工智能实现了井喷式发展。深度学习,它是一种模仿人脑工作方式的计算机技术,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算法。

人脑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而机器则有许多节点,这些节点相互链接,构成了神经网络,就如同人脑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协作。

在人工智能早期,设计派占据上风,认为人工智能可自上而下设计,赋予明确符号、规则和方法,编程后计算机就能拥有理性思考能力,这导致了人工智能的第一次危机。

这是不是像极了多数家长的育儿方式,许多家长热衷于为孩子设定明确的成长路线并提供各种建议,然而,从人类大脑深度学习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可能并不完全符合孩子大脑发展的底层逻辑。

这些被一路指导出来的孩子在小学阶段也是名列前茅的,但一旦到了初二或者高中,成绩开始直线下滑,没有学习动力甚至厌学、休学在家。

而学习派则认为世界上很多东西无法设计,应通过喂养大量文本和数据,让计算机不断学习从而拥有智能,OpenAI联合创始人的《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设计》一书便是学习派的有力支撑,如今,计算机深度学习的应用已遍布各个领域。

当我们深入了解计算机深度学习的逻辑时,会惊奇地发现它与人类大脑深度学习的相似之处。计算机通过不断地接收和处理数据,调整神经网络的参数,就如同人类大脑在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认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各种事物来进行深度学习。试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当孩子尝试新事物并犯错时,大脑会接收到反馈信息,这些信息会促使大脑重新评估和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

例如,孩子在学习走路时,会不断摔倒,但每一次摔倒都是大脑在学习如何更好地控制身体平衡和协调肌肉运动的机会,通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孩子最终能够熟练地行走。

然而,家长有形的指导干预就会限制孩子接触不同的信息和经历,从而减少了大脑进行深度学习的机会。就好比计算机深度学习需要大量多样的数据来训练模型,如果数据单一,模型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孩子的大脑也需要丰富多样的体验来构建全面而灵活的神经网络。

四、AI重塑教育:让知识和孩子有关

传统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通过大量做题和背诵来提升分数,在AI的影响下,如果想让孩子有竞争力,不被替代,孩子就需要突破意识层面的学习(意识仅占大脑功能12%),这些知识都可以从AI当中获取。

所以让孩子破局的方法:发挥出88%潜意识的能力,因为AI没有潜意识。因此,孩子需要具备花最少的时间学会并记住在校学到的知识点的能力(拥有潜意识学习的能力),并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将学到的知识用于体验、实践,与自己建立关联性。

在未来,知识的重要性将逐渐降低,而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将愈发关键,孩子要学会先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通过不断叠加问题,逐步走向解决方案的终点。

比如一个体育生想成为刘翔,他会思考这三年里每顿饭吃什么、每天进行何种训练、与什么样的人训练以及具体的成长路径等,通过提出上百甚至上千个问题,最终找到答案。

专家教授、老师、家长给孩子提供的信息其实都有局限性,写到这儿,我再次感恩马春树博士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教诲:不要再给孩子暗示了,你在孩子意识(语言)层面的引导,虽然短期有效,但长期十分有害。

而有了AI,职业规划将发生巨大变化,比如,一个孩子想当兽医,询问AI后,它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喜好和经验给出个性化建议,比如分几步以及每步具体怎么做。


不仅如此,AI还在教学方式和学习体验上带来改变,朱永新教授在《未来学校》中提到,未来学校可能不再像现在有固定地址和大门,而是变成学习中心。

比如学吉他,走进学习中心,老师可能就是一台AI,它能帮你搞定和弦等知识,而真人老师则更多地提供陪伴和手把手指导等温度方面的服务,让学习更多地成为体验化的学习。

说到这儿,可能又有家长会问:“那现在你们的行业会不会被AI代替了?”

答:不会,AI在心理咨询领域只能提供一些最基本的服务,因为我们是做潜意识工作的,不是提供知识,而AI没有潜意识,就算你用AI播放一些类似正念、冥想催眠等音频,尽管内容差不多,但这就好比你用AI合成你老公的声音,天天播放“老婆,我爱你”的形式一样,你肯定喜欢听真人在你身边说对吗?因为人与人之间是能感知到能量的,人与人之间的潜意识沟通、共振,是AI无法替代的。

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儿,祝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幸福美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就非凡。

https://u.wechat.com/EHl1JO__CJk-nNfoVnEC78c (二维码自动识别)

往期精彩回顾:

逢考必过,超常发挥的秘诀

孩子很敏感,该怎么办?~脑科学与心理学视角

在假期,训练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考前一个月做好这件事,就能超常发挥

注意力缺陷/多动(ADHD)与读写障碍,孩子的学习困难并非态度问题

补课“伤”孩子的大脑,脑科学研究揭示真相

专注力提升了,只因家长做了这件事

让孩子有学习动力的底层逻辑是亲子关系(脑科学研究)

成长型思维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一定要让你孩子学会

注意力缺陷孩子的记忆真相:工作记忆才是关键

注意力缺陷的孩子是如何考到班级第4名的?

注意力缺陷/多动(ADHD)与学习障碍、阅读障碍的关系

影响专注力的三条神经通路~助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注意力缺陷/多动孩子养育指南(三)

成绩不知不觉就提升了,没刻意背居然都会,妈妈做对了这件事

注意力缺陷(多动)孩子养育指南(二)

孩子沉迷手机、厌学甚至对抗家长,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心法”是什么?

读懂咬指甲的孩子,孩子就会成为黑马

注意力缺陷多动孩子309次训练后

如何让孩子成为学霸(80%的家长都不知道)

中等生不补课才有机会成为尖子生

ADHD孩子很聪明但成绩不好怎么办?

注意力缺陷孩子203次的训练效果

ADHD孩子养育指南~出声思维

孩子厌学常做这个动作~动力催眠

揭秘大脑深层动力轻松做学霸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