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课程如何走进中小学课堂

B站影视 2024-11-27 07:40 2

摘要: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舞蹈”首次进入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序列,舞蹈课程的理念、价值、功能、内容、要求、方法、评价,在新课标中有了全新的阐释和系统设计。

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舞蹈”首次进入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序列,舞蹈课程的理念、价值、功能、内容、要求、方法、评价,在新课标中有了全新的阐释和系统设计。

作为“新三科”(舞蹈、影视、戏剧)的成员,舞蹈课程真正地走进中小学的课堂,还需要进行很多准备工作。众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广大舞蹈教育工作者,从舞蹈课程的教材编写、教法设计、课程功能挖掘、教师能力培养、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着眼于舞蹈课程的基础建设工作,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足功夫、做足功课。

1

在审美综合体验中

坚定文化自信

新课标将培养和坚定文化自信作为艺术课程的重要任务;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了核心地位,这是舞蹈课程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以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舞蹈文化为例,笔者所在的北京舞蹈学院教研团队,在研发用于中小学舞蹈课程教材的过程中,着力挖掘中华传统乐舞的优秀文化资源,紧紧围绕中华美学精神,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乐舞文化作为追求,将经典诗词与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结合在一起,配合原创的民族风格音乐,完成了《中华新乐舞》舞蹈教材。

我们强调唱诵与舞蹈相融的载歌载舞形式,让学生在诗、乐、舞共同构成的审美意境中综合体验,由此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融通,形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情,从而做到真爱传统、真懂传统、真会传统。通过多校的教学实践,教学质量得以充分提升。

2

在学科融合实践中

提升艺术素养

新课标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方面内容,提出“艺术综合”的设计思路与教学设想,既不同于各个学科的单打独斗,也区别于强调“艺术技术”的专业教学,这是艺术课程教学理念的根本性改革,也是艺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我们在从事艺术教育课程研究的工作中,坚持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思路,尝试采用“教育戏剧”的概念,研发了艺术综合体验课程。在设计中,考虑到多学科知识技能的综合浸润和学生的能力倾向,我们将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课程,与语文、地理、科学等课程知识融合在一起,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因材施教,最后的学习成果则是以歌舞剧的形式进行舞台综合实践。

近年来,我们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花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倡导垃圾分类的环保题材歌舞剧《找回我自己》;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的课程实践中,形成了热爱科学、自强不息的歌舞剧《明天,你好!》;而《中华新乐舞》的教材研发与实践,也始终关注学科融合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这一系列的艺术课程教学探索,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陪伴下,以学习、掌握、运用各类艺术知识和技能为桥梁,在舞蹈、对白、演唱、欣赏、合作等综合体验中,用艺术的方式去观察、认识、发现和领悟熟悉的世界所蕴含的崭新意义。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教学目标,在艺术课程的教与学、实践与体验中得以实现。

3

在独特功能挖掘中

培养和谐身心

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手段和形式,从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角度出发,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对人的个体完善具有独特且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舞蹈学习的具身认知特性,导致学习者身体机能、情感、思维、意志、个性等各方面综合参与和共生发展,从而使具有表现、表情、表达能力的艺术化的和谐身心得以被塑造,并呈现出相应特质:认识、使用、发展身体的舞蹈化方式,形成了富有诗意的身心;雅致格调与身体机能发展相互协调促进,提升生命品位的追求;尝试超越、乐于创新的身体机能趣向,激发身心会思考、能创造、显个性。舞蹈课程贡献的这些特殊功能价值,与新课标着眼于培养更加完善的人的目标不谋而合。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有关舞蹈美育、舞蹈普及的课程建设实践中,始终致力于探索发挥舞蹈课程特殊价值和功能的路径。针对幼儿艺术启蒙的“艺术浸润启蒙课程”,通过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舞蹈、音乐、美术、戏剧、游戏,让幼儿在玩耍中积累经验、喜爱艺术、学会交流;针对男生不跳舞的现象,开发了“汉族民间舞男子教程”,为培养具有阳刚之气、儒雅之风的“帅小伙”贡献舞蹈的智慧;而中国舞剧目表演教程、芭蕾剧目表演教程,则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实践,用经典剧目的文化滋养,以角色扮演的实际排演,让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在舞蹈的滋养下实现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4

在科技赋能教学中

养塑美丽基因

舞蹈课程进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尚处在起步阶段,许多方面还是空白。在新课标广泛推行以后,舞蹈课程的基础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教学评价,由于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教学改革存在多方面的不均衡状态,教学成果很难进行统一评价。

为此,要深入研究舞蹈课程的评价标准,在不断加强舞蹈课程自身建设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借助人工智能,为舞蹈教学的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从而破解舞蹈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难题。

在实践中,北京舞蹈学院教研团队与北京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家团队合作,开展了人工智能辅助舞蹈教学测评的验证研究。研究基于图像识别、深度学习,将舞蹈动作、舞蹈剧目的规律性认识转化为数字资源,形成特殊的逻辑算法,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在共享平台上验证、比对的辅助工具,为舞蹈教学研究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舞蹈+科技”不仅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舞蹈的快乐,也为舞蹈课程教学的科学评价、公允评价提供了一个有益路径。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之一,舞蹈传播美、塑造美。因此,为新时代养塑美丽基因,既是每一个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时代责任,也是传承舞蹈这一人类瑰丽知识宝库的需要。挖掘舞蹈的价值与意义,对标新时代义务教育理念与需求,探索舞蹈教育中更多更好的可能性,是新时代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