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历史上得到普遍认可的较早期的机械式计算机之一,是1642年法国哲学家兼数学家布累斯·帕斯卡发明的加法器(Pascaline)。
人类科研范式的巨变或将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充满了探索、挑战与革新。
世界上第一台受专利保护的计算机人类历史上得到普遍认可的较早期的机械式计算机之一,是1642年法国哲学家兼数学家布累斯·帕斯卡发明的加法器(Pascaline)。
帕斯卡发明它的目的,是帮助父亲减少税务计算上的劳作。而此后,二进制和微积分的发明者莱布尼茨在加法器的基础上,发明了人类第一台可进行四则运算的机械计算机。
最早的计算机的诞生是让数学家从繁冗、人力所不能及的数学计算中解脱,但因摩尔定律加持之下,人类计算能力得以快速增加,这是它被用于科研进而迈进公众生活的一个前提。
然而,科研历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里程碑,便是成功攻克了“四色问题”。
数学界有名的四色问题四色问题的起源将追溯到1852年,由英国数学家弗朗西斯·古德里(Francis Guthrie)提出。他在为英国地图着色时,发现只需四种颜色就可确保相邻区域颜色不同,随后他向弗雷德里克·古德里(Frederick Guthrie)提出此问题。
其真正引起广泛关注是在1878年,当时英国数学家阿瑟·凯莱(Arthur Cayley)在伦敦数学学会上公开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将其列为未解决的数学难题之一。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许多数学家尝试证明四色问题,但都未能成功。例如,阿尔弗雷德·肯普(Alfred Kempe)在1879年提出了一种证明方法,并一度被认为解决了问题。因此,11年后,珀西·约翰·希伍德(Percy John Heawood)发现肯普证明中的错误,表明四色问题仍未解决,这事件进一步加深了数学界对四色问题的质疑,甚至有人认为它可能是一个无法被证明的假说。
四色猜想的推理证法直到1976年,肯尼斯·阿佩尔(Kenneth Appel)和沃尔夫冈·哈肯(Wolfgang Haken)利用计算机辅助证明,才首次给出了四色问题的完整证明。其次,他们的证明方法也引发了争议,因其依赖于计算机对大量具体案例的枚举和验证,而非传统的纯数学推导。
与此同时,这种非传统的证明方式使得部分数学家对四色问题的“真正解决”持保留态度,甚至质疑其是否能被视为严格的数学证明。
另外,比四色问题的解决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现代计算机科学的最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的结合,而其代表事件则是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
这次由三人分享的化学奖中,来自谷歌的英国科学家哈萨比斯和江珀,他们开发了一种名为AlphaFold2的人工智能模型,这种模型解决了一个已有50年历史的难题,能够预测大约两亿种已知蛋白质的复杂结构,并且已被全球200多万人使用。
但由于AlphaFold的出现改变许多,其Fold指“折叠”——2018年,AlphaFold采用深度学习基础上的FM预测策略,通过三个系统支撑(建模、预测、优化),出道就拿下当年蛋白质预测大奖;在2020年改进后的模型AlphaFold2在第14届CASP竞赛上让人“眼前一亮”,在给定预测蛋白质中GDT平均得分92.4,远超竞争对手。
至此,深度学习支撑下的蛋白质预测取得历史性进展,也开始消融TFM和FM之间的间隔,人类对于蛋白质结构预测乃至设计的能力得到极大增强。
AlphaFold1的预测过程简而言之,AI for Science,AI4S已成为常态,而去年的诺贝尔奖更像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无疑使得人类再一次站到了科研范式的转折点上;被简化为“AI4S”的AI for Science(AI用于科研)理念也受到了国内外科学家们的重点关注。
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AI4S),是指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科学研究,主应用于探索未知的科学领域。AI4S概念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鄂维南于2018年首次提出。
此外,AI4S开启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学习深奥的科学原理来创造科学模型,以解决那些曾被认为无解的实际问题的科研新范式。2021年,随着英国“深度思维”(DeepMind)公司发布阿尔法折叠(AlphaFold),AI4S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AI4S的核心源于数据驱动、模型智能和跨域融合,它能够处理传统方法难以应对的高维、非线性问题,在海量数据中识别人类难以察觉的模式和关联。
数据处理维度:深度学习算法能够从海量实验数据中提取特征,发现传统统计方法无法识别的模式。
模型构建维度: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等新型建模方法,将物理定律与数据驱动相结合,实现了更精确的模型预测。
实验设计维度:强化学习算法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优化实验参数,大幅度提高实验效率。
当前,AI4S的显著特点是使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推理技术来处理和分析大数据,有效揭示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帮助科学家解决“维数诅咒”问题,从而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复杂现象,其核心也是“知识自动化”,与“工业5.0”的目标相契合。
图源:Google首先,这三类技术的融合,与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和人工世界相呼应,这相比于大语言模型和大视觉模型(LVMs)代表了更广阔的世界模型(World Model)视角。
其中,大模型技术表明,改造工业和科学研究最直接、最自然的方法是通过真实系统和人工系统的平行化,这包括从自然科学到人工科学的转变,从物质生产到人工制造的转型等协同与合作。
其次,科学研究正从“大问题,大模型”转向“小问题,大模型”,并在特定领域进行垂直分割。这一趋势,伴随大型模型的持续进步和智能代理(agent)技术的成熟,催生了新型“数字人科学家”的出现,他们专注于科学研究中的“小问题,大模型”。
或许,AI4S范式转换期必然伴随着更多的困难与挑战。
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被奉为圭臬,他也被公认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之一。
库恩的核心思想围绕“范式理论”展开,这一理论为理解时代进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意味着,库恩认为,在特定时代或领域中,只存在一个主导性的“主范式”,只有与之契合才能站在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
因此,范式本身具有强大的惯性,每一次新范式的转换都需付出努力并承受相应的代价。
由于篇幅受限,本次的AI4S就先介绍这么多......
想了解更多半导体行业动态,请您持续关注我们。
奇普乐将在每周,不定时更新~
最后的最后,借由莱纳斯·鲍林的一句名言:
最好的科学发现来自于对未知的无限好奇心。
愿每一位半导体从业者可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来源:奇普乐芯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