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打工人对账,小红书能否接住泼天流量?

B站影视 2025-01-17 15:06 2

摘要:这些突然涌入的“歪果仁”自称“TikTok难民”,他们用蹩脚的中文表明来意:“你好中国人,我是美国人,我是从TikTok来的。”自拍、手写中文、萌宠照在这些人的首页遍地开花,一时间,“早C晚A”(早Chinese晚American)的“国际范儿”成为新梗。

◆由于TikTok面临禁令,美国网民纷纷涌入小红书开设新账户。

文丨朱若晚
编辑丨漆菲

这几日打开小红书,会发现首页被一拨外来者“攻占”。满屏的英文帖夹杂着塑料中文,IP地址清一色显示“美国”。让网友们顿感凌乱:“我是谁?我在哪儿?”

这些突然涌入的“歪果仁”自称“TikTok难民”,他们用蹩脚的中文表明来意:“你好中国人,我是美国人,我是从TikTok来的。”自拍、手写中文、萌宠照在这些人的首页遍地开花,一时间,“早C晚A”(早Chinese晚American)的“国际范儿”成为新梗。

◆这几天,许多人的小红书首页被美国人“攻占”。

这波突如其来的流量让小红书不仅讨论度飙升,也在国外应用市场爆火。苹果App Store的数据显示,1月13日,小红书攀升至美区免费应用排行榜的第一位,此后几日居高不下。

◆1月13日,小红书攀升至美区苹果App Store免费应用排行榜第一位。

中美打工人互相对账

面对海量美国博主,“Welcome”成为中国网友的统一回复。不少人主动用美食和宠物开启跨语言交流,让评论区和聊天室变得格外热闹。他们分享生活照片,讨论美食,推荐旅游景点。而po出自家猫咪照片来支付所谓“猫税”,成为一股时兴的风潮,中美网友聊得热火朝天,一下子找到了共同语言——猫咪的可爱在全球通用!

◆大量美国网友开始分享自己的生活照,还会“交猫税”。

除了这些有趣的互动,中美网友还在文娱活动和生活享受上有了交流。

美国网友对中国美食那是赞不绝口,一个劲儿地问还有啥好吃的。中国网友则化身“美食推荐官”,什么长沙臭豆腐、辣椒炒肉,统统推荐给海外友人。还有不少人直呼想去中国旅游,中国网友又成了“旅游大使”,把各地好玩的地方都介绍了个遍。中国各地文旅也纷纷接招,开始用英文发帖揽客。比如广东文旅就发布了“YOU’LL NEVER BE HUNGRY HERE,I PROMISE.(你在这里绝对饿不着)”等英文宣传语。

◆小红书上的中国用户向美国网友们热情介绍本土美食和旅游景点。

让人喜闻乐见的是,这场交流似乎让中美网友都找到了新的乐趣。中国人乐此不疲地纠正老外们的中文发音,甚至请美国网友帮忙解答英语作业。一时间,在中学英语课本上因为总向外国笔友写信而被大家记住的“李华”又火了,大家调侃道,“李华终于收到了回信”“轮到李华的美国朋友帮李华写英语作业了”。

◆中国网友在小红书请美国网友解答英语作业。

作为“游客”,美国人自然“入乡随俗”。穿梭在评论区的他们从中国网友那里“偷”来了眼下最流行的奶龙、晓燕老师、熊猫头等表情包,学习速度之快惊到了不少“土著”。最滑稽的莫过于这些天频繁出镜的“离了个特朗普”的表情包。虽然它纯属中文文字游戏,但对特朗普的调侃让美国网友“轻松get”。

◆美国网友“入乡随俗”,用上了中文互联网最流行的表情包。

美国网友还带来一股AMA(Ask Me Anything)风潮。这股源自海外论坛的玩法,在小红书上成为中美网友间的破冰利器。从“你怎么找到小红书的?”到“TikTok发生了什么?”再到“国外蓝领收入怎么样?”“small talk到底有啥规矩?”问题五花八门,回答也是妙趣横生。

◆中美网友在小红书相谈甚欢,关于美国人真实生活、收入等话题备受关注。

新注册小红书的美国网友Shaggy是一名来自科罗拉多州的电气工程师,她发帖表示愿意回答中国网友们感兴趣的问题。

中美两国的打工人立刻在她的评论区对起了账:“你的收入多少”“上几休几”“上班主要干什么”“工资要扣多少税”……Shaggy超过八万美元的年收入让不少中国网友羡慕,但听到要扣除20%的税后,他们不禁感慨美国高税收政策带来的负担。尽管工资数字有别,但生活在世界两端的“牛马”们有着共同的辛酸。无论中美,普通人都在为生计奔波,计算柴米油盐的开销,闲暇时规划度假,为养育孩子而发愁。相比以往通过课本、书籍以及新闻去了解一个1万公里以外的国家,如此真切发生在身边的沟通,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称得上是“开了眼”。

◆中美“打工人”在小红书上开启“对账模式”。

各国“冲浪人”齐聚一堂

用户覆盖全球的TikTok很快带来一批又一批歪果仁,各国网友齐聚小红书评论区共同“冲浪”。作为“土著”的中国网友们更是闲不住,大家凌晨“加班加点”刷小红书,把新注册用户的聚集规律玩明白了:与“TikTok难民”话题相关的帖子遍地开花,教学型的“洋人教程”流量尤其高。大批语言学习和生活分享类博主瞅准机会,争相支招。

◆大批小红书博主推出面向外国用户的指南视频。

有混血感或能引发文化共鸣的变装视频成为另一大热点。这些视频要么技术高超,要么“纯靠硬美”,要么有外国文化元素,比如与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相关。最先抓住流量的各位“男菩萨”“女菩萨”已经凭借超高的颜值在小红书积累了一批跨洋粉丝。

◆外国网友勇闯小红书颜值赛道和变装视频评论区。

“覆面圈”也赶上了这波热度。“覆面”是以蒙面形象制作角色扮演视频的创作标签,海外创作者们在面具之上露出一双双蓝绿色眼眸,极具“先天优势”,不少博主几天内就积累了不少流量。

◆海外“覆面系”博主们的小红书主页。

外国网友感兴趣的内容还不止这些:钩针编织、二次元Cosplay、家具分享等不一而足。一些人甚至卷入猎奇赛道:在以做猪食出圈的博主“锋哥与八哥”的评论区,外国网友霸占了热评,他们熟练使用emoji表情玩梗,甚至有人留言:“我爸爸肯定会喜欢这种视频”。

◆博主“锋哥与八哥”的视频评论区吸引不少外国网友。

这场意外的“迁徙”也将小红书送上了流量巅峰,泼天的富贵说来就来。各国“冲浪人”齐聚一堂,打破“次元壁”的网友们发现大家有着相似的脑回路。

这时候,眼尖的人瞬间发现商机——“怎么在小红书赚dollar(美元)”成了热门话题。有中国网友脑洞大开,直接推出了给外国网友取中文名、算生肖、断面相、看八字的“一条龙”服务,还超有商业头脑地标上了价:One dollar一项。这个提议看似像开玩笑,却在评论区掀起惊涛骇浪。有人跟着起哄:“宝子们,快说说怎么打通收费渠道,这钱不赚白不赚啊!”也有人陷入沉思,认真琢磨起来:“难道这真能成为一条躺着赚钱的新门道?”

◆中国网友开始了“赚dollar”的尝试。

热衷“搞钱”的博主们敏锐捕捉到这波流量背后的潜力。有博主说,随着中国免签政策的放开,为身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普通人提供了契机,可以借着这股“TikTok难民”的东风,利用短视频吸引外国游客,投身入境游,用流量变现。

◆“搞钱”博主们看到了新商机,发帖提供利用流量变现的思路。

各国“冲浪人”无疑是个巨大需求池,社媒代运营、采购业务等领域也迎来新的机遇。部分从业者如账号TinaSourcing去年就在小红书同步发布英文内容,起初流量不多,但随着近期热度的爆发,成功获得更多关注。博主“Tina在成长”在帖子中写道,此前有口号称“所有生意都值得在互联网上再做一遍”,如今可以说,“所有生意都值得用英文短视频出海再做一遍”。

一本“通往世界的书”

随着美国网友热热闹闹地涌入,原本主要服务中国用户的小红书成了一本“通往世界的书”,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读者”。

这一切缘于美国司法部门的一场判决。去年3月,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投票通过了TikTok“不卖就禁”提案。这项全称为《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侵害法》的提案规定,如果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不在165天内拆分或出售其业务,TikTok将在美国应用商店被下架。

今年1月10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就是否应阻止实施对TikTok进行限制的新法举行口头辩论。多数法官表现出严厉态度,认为最高法院会支持限制的观点增强。

这让TikTok及其1.7亿美国用户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一些人在焦急等待TikTok命运落地之时,也开始寻觅新机。他们涌入小红书开设新账户,自称“TikTok难民”。截至1月16日,小红书上#TikTokrefugee话题相关讨论数破1500万,浏览量更是超过8亿。

与此同时,小红书在谷歌的搜索数据也出现现象级涨幅。据应用数据研究公司Sensor Tower估计,本周小红书在美国的下载量同比增长超过200%,比一周前增加了194%。

◆1月11日-13日,小红书的谷歌搜索指数。图源:Google Trends。

这场“数字大迁徙”的目的地为何是小红书?美国网友们给出了答案。

首先,很多人已经对美国本土科技巨头失去信心。无论是社交平台X(原推特)还是Meta旗下的Instagram、Facebook等,都因为种种原因被用户“拉黑”。

◆小红书上的美国网友表达了对本土社交媒体的不满,例如对扎克伯格的反感、对美国软件算法的不满等。

这些人不希望自己的社交生活被少数几个科技巨头垄断,更不希望因为所谓政治因素而失去表达自由——在美国大选中被打造成党派传声筒的X受到大量用户的抵制。

此外,马克·扎克伯格近期提出企业文化应追求“男性力量”,这一表述引起大量女性用户不满。有人直接说,“我们宁愿把流量给中国,也不想让扎克伯格得到他想要的”。

亦有人提到,Meta旗下的社交媒体“根本没有好的算法”,而以TikTok为代表的中国公司更擅长大数据推流。

◆1月12日,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一档对话节目中谈到企业文化,表达了对当前“去男性化”趋势的不满。

其次,出于对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政策风险的担忧,不少美国人认为,字节旗下其他应用——例如抖音和最近在美国上线的Lemon8——也可能会变得不那么可靠。Lemon8被视为“海外版小红书”,近来同样借着“TikTok难民”的东风迎来用户激增,成为苹果App Store榜单上第二受欢迎的免费应用。但部分用户依然对其保持谨慎,他们不希望再次经历平台被禁的噩梦,因此宁愿选择一个相对“独立”的平台。

◆TikTok禁令也影响到字节旗下另一款社交应用程序Lemon8。

再有,小红书是美国手机应用程序里为数不多的中国社交App之一,注册时不需要中国境内手机号,这为海外用户提供了便利。加上它以生活攻略和美妆起家,本身就拥有不少海外用户。对于渴望新鲜感和多元文化的美国人来说,不但能在这里分享自己的生活、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还能寻求广大中国网友的建议。

眼下这波热潮也不是小红书第一次在海外出圈。早在去年年初,已经有一批外国人闯入小红书。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相似的内容发布格式,手举写有“听劝”字样的白纸,发布自己的脸部乃至全身照,甚至还有三百六十度侧身照片,恳请“求爆改”。

◆早在去年,已经有大批外国用户涌入小红书“求爆改”,成功吸引一波流量。

随着“TikTok难民”的涌入,小红书的开屏画面也变得五花八门。满屏的聊天室,大家讲述自己来此冲浪的原因以及感受到的多元文化冲击。原本一些收费的语音聊天室、语言学习类软件因此受到冲击,新的需求不断涌现。

◆近几天小红书上涌现大量语音聊天室,小语种等需求逐渐出现。

能否接住泼天流量?

社交媒体的江湖里,流量就是王道。面对泼天流量,小红书也不是没做准备。在“TikTok难民潮”涌来之前,它早就悄悄更新了短视频界面,模仿起抖音的设计风格。这波操作前几天还在被一些中国网友吐槽,可如今,大家纷纷调侃:“小红书这波操作简直在大气层早就为接收‘TikTok难民’做好了准备!”

改界面的操作争论未休,又闹出一桩乌龙。一段从小红书(@cbc小江湖)搬运到TikTok的视频中,华人小哥杰瑞(Jerry)向海外网友介绍说,中国用户主要使用小红书来寻找餐厅推荐、购物建议和化妆技巧等内容。“现在这个平台上有更多讲英语的人了,我们需要建立这个社区。”

没想到,这条视频在TikTok上异常火爆,不少海外网友误将这位华人小哥当成小红书CEO毛文超(Charlwin Mao Wenchao)。

◆华人小哥杰瑞发布的视频在TikTok上异常火爆。

为此,杰瑞和他的女友丹妮(Dani)不得不澄清这一误会。尽管如此,杰瑞说,他在原视频中所说的内容都是真实的。“我真心希望你们能享受这个平台。”杰瑞说,他认为这起乌龙事件非常有趣,并表示他和丹妮将继续创作展示跨文化情侣日常生活的视频。这一波解释圈粉无数,网友们纷纷留言说:“我们不管,你就是我们心中的CEO。”

◆误会澄清后,海外网友纷纷表示:“感谢你的欢迎视频,这太棒了。”

事后,丹妮在接受英文媒体Daily Hive采访时称:“这个故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幽默地展现了误解如何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将人们联系在一起。”

突如其来的流量既是机遇,也是压力。想要接住,小红书需要攻克不少难关。

首先是迫在眉睫的翻译问题。相比其他海外社交软件,小红书目前还没有自带的翻译功能,外国用户只能使用英文和通过第三方翻译软件进行交流。眼下小红书客服已经做出回应,会将“一键翻译”的需求反馈给对应工作人员进行优化。小红书总部大厦这几天灯火通明,估计也是在忙着让海外用户能更为顺畅地使用该平台。

◆1月14日深夜的小红书总部大厦依然灯火通明。

国际市场上,小红书还将面临来自美国监管机构的严格审视。实名认证、内容合规……这些一个都不能少。另外,有海外用户报告说,他们使用外国电话号码创建的账户无法与其他一些账户交互,某些功能也受到限制。这显然是小红书在国际化道路上必须跨越的障碍。

◆部分用户反馈,使用境外手机号码注册小红书时遇到一些问题。

小红书的中国基因同样会获得美方的特别“关照”。尤其在地缘政治形势紧张的背景下,美国议员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影响力以及可能对数据隐私和国家安全构成的风险早就表达过深深的担忧。

而在数据隐私安全、国家安全审查、消费者权益保护、税务合规等方面,小红书也将面临挑战。此外,小红书毕竟以服务国内用户为主,待这股新鲜劲头过去后,如果大家一打开APP满眼都是洋人,算法恐怕就要调整了。

◆部分中国用户吐槽小红书被“攻陷”,对正常大数据推送的缺失感到不满。

“同住一个地球村”

TikTok的命运仍待揭晓,在此之前,小红书已然成为中美网民之间交流的“新阵地”。

不管是“交猫税”还是“当李华”,人们看到一种奇特现象:一直以来,卖货、带广告是小红书上最主流的变现方式,但在这波“数字难民”潮下,小红书却以真实的交流出了圈。

◆美国网友发帖称赞中国朋友“热情友善”。

TikTok一度被认为是英文社交平台中最有“活人感”的社区,其以用户生成内容为核心的运营逻辑、点赞评论私信等注重交流的互动方式,让用户能获得真切感受,而不仅仅被流量、数据以及宏观话语指手画脚。好的算法让用户留下,但真实的“活人感”才能让用户留恋。这也是为何TikTok的封禁能激起美国网民如此强烈的反叛心理。

而今,不可或缺的“活人感”在小红书实现了迁移与生长。一些中国用户发现,这几天自己发布的英文内容流量激增,每个点赞背后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人。

◆中国用户最近发现,在小红书发布英文内容,会获得大量外国网友的点赞。

海外网友的大量涌入,给不少中国网友的主页观感造成冲击,一些外国人专门为此发帖,充满善意地解释原因,边界感十足。

◆一些美国网友在小红书评论区表达歉意,并期待多多交流。

除了普通人,不少品牌官方账号也加入进来,与营销推广巧妙结合,将整个平台的“活人感”拉满。在给“TikTok 难民”接风的过程中,中美之间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碰撞、一次又一次有生活气的交流,才是这波泼天流量中最鲜活的部分。

流量袭来,也悄然改变着小红书的生态。美国内容创作者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有人表示,自己在小红书一天涨的粉丝比在TikTok一年还多,他们发现,只要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强调自己是“TikTok难民”,就能轻松收获正向反馈:评论、点赞、关注、流量如潮水般涌来。

受宠若惊的感觉让他们对中国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一些人甚至摸索出“套路”,学习如何更好迎合中国网友的口味,以获取更多关注。早一批进驻小红书的美国人早早把“V我50”等网络热梗拿捏,轻松博得满堂彩。

◆一些美国博主已经掌握了中国互联网热梗,以此吸引更多关注。

看到如此“盛景”,一些中国网友不禁调侃:祝大家新的一年能过得像歪果仁在小红书起号一样容易。但这句话背后反映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为何中国创作者难以在外国社交平台上复制同等效果?

答案或许在于中美之间不对称的文化影响力。研究表明,使用TikTok的美国人更有可能对中国持友好态度,但他们来到小红书更多是为了收获成就感、价值感以及潜在的商业机会。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获得正向反馈(评论、点赞、关注、流量)是他们的动机之一。

放眼世界,这种模式早已屡见不鲜:从YouTube到B站,大量外国博主通过分享与中国相关的内容吸引到大量中国粉丝。而今,当美国内容创作者强调自己是“TikTok难民”,并批评美国政府的行为时,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迎合中国网友,从而获取后者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YouTube等平台上的外国博主常常分享与中国相关的内容,吸引大量关注。

这不禁让人思考:小红书的“国际化时刻”究竟只是昙花一现,还是能迎来持续的双向互动?

除了满屏的段子、被追捧的“网感”,要想实现真正的交流,还需提升内在吸引力。这份吸引力不仅仅在于“追求热度”的旅游城市、“内外开花”的美食分享,更在于交流中展现出的自信与从容。

◆小红书上,不少人表达对真诚交流氛围的喜爱。

21世纪已走过四分之一,Z世代也已占据全球人口的25%。这波“TikTok难民潮”堪称当代年轻人共同发起的一场“行为艺术”。通过小红书的互动,中美年轻人已然跨越太平洋,凝视与博弈在此刻被削弱,好奇、分享与欣赏被无限放大。

这几天,小红书上涌现出大量文字帖,出生在千禧年代的网友们感叹着这些“只在课本上看过的场景”。年轻人们记录着、表达着,把握每一次真实沟通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同住一个地球村”头一次变得如此具象化。

来源:凤凰WEEKLY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