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国,多所名校从2021年开始进行文科学科调整,阿斯顿大学的历史、语言和翻译学院宣布关闭,英国肯特大学淘汰了艺术史、人类学、新闻学、哲学和宗教等6个学科课程。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不不不,现在是“劝人学文,天打雷劈”。
眼下,一场席卷全球的文科专业倒闭潮开始了。从中日韩等东亚地区,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纷纷拉响警报:
在美国,全球顶尖名校哈佛本科生院取消了至少30门课程,涉及20多个系,大多是文科专业。
在英国,多所名校从2021年开始进行文科学科调整,阿斯顿大学的历史、语言和翻译学院宣布关闭,英国肯特大学淘汰了艺术史、人类学、新闻学、哲学和宗教等6个学科课程。
在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音乐学、广播电视学、英语、传播学、考古学等人文社科专业早已成为高校裁撤的“重灾区”。
一边是全世界都在拿文科“开刀”,另一边是全世界都在疯狂加码理工科,形成了鲜明对比。
文科理科皆有周期,一个文科盛世正在落幕。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老话——盛世文玩,乱世黄金。盛世学文,乱世学理。盛世琴棋书画,乱世锻炼身体。
1
在欧美,文科专业的“关停潮”早有征兆。
早在2020年,美国部分高校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佛蒙特大学就已经决定减少人文学科本科专业。
英国的多所名校也从2021年便开始进行文科学科的调整,阿斯顿大学的历史、语言和翻译学院宣布关闭,坎布里亚大学的英文学系停设,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招生在伦敦南岸大学被取消……
然而,文科专业的关停潮并非仅局限于大洋彼岸。
在韩国,语言专业首当其冲。德成女子大学宣布从2025年开始取消两个语言专业科系,釜山国立大学也在自去年起停止德语、法语系的新生招生。
在“文科无用论”广为流传的中国,裁撤潮来得更早、更汹涌一些。
自2018年以来,中国已有超过100所高校停办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70所高校关闭了服装设计专业,46所高校不再开设广告学专业。
英文、传媒、考古等文科类专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被相继撤销了。
“文科关停”的最大风波,还得数2015年的日本。2015年6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关于国立大学法人等组织及业务的整体调整》,被日本国内外诸多媒体解读为“文部科学省要废除文科学部”。
虽然文部科学省随后表示该政策系文字错误,并非针对人文社会专业,但在《“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作者吉见俊哉看来,“挣钱的理科”和“不挣钱的文科”这一对立造成的恐慌早在2004年就已在暗暗发酵。
在此图景下,“文科无用论”甚嚣尘上,成为了社会文化思潮中的一股暗流。
英国高等及继续教育大臣Michelle Donelan说:“无法让学生找到工作或继续深造的课程,对花费了大量精力的学生和纳税人来说都是一种失败。”
张雪峰说,“所有的文科专业都是服务业,你知道什么叫服务业吗?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甲方都是对的,爷我给你笑一个吧,这就叫服务业。”“总结起来就是‘舔’”。
文科的处境,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都如此艰难?
2
全球裁撤文科,有一些共同的原因。
首先,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大,教育部门要压缩支出,那先向谁开刀?难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文科专业,背负着“学那玩意儿没用”的骂名率先跳上了名单。
毕竟,在人工智能起云涌之际,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抢先机,需要的是数学、计算机、物理学等科学,而不是文学、哲学、政治学等人文学科。
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理工科教育体系的竞争,于是,我们看到全球都在加码理工科。根据英国学生办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的数据,2021年,英国政府将艺术与人文学科的资助削减近50%,转而将大量资源倾斜至 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及医疗健康领域。
中国也不例外,今年1月,教育部召开重要会议,提出要优化招生结构,引导高校加大理工科招生比例,引导人才聚焦国家重点领域。无论是“101计划”还是强基计划,都在为理工科人才砸钱、砸资源。高等教育“理重文轻”的格局成为大势所趋。
突出体现在财政预算方面,前两年哈工大预算经费暴增50亿,以最高35%的增长幅度杀入高校预算榜前五,预算直逼两百亿。同时,国防七子中的北航、北理工、西北工业大学等预算也均有涨幅,都超过了一百亿,信号非常明显。
其次,是市场的选择,大学扩招“后遗症”出现,文科就业难正成为某种现实。
智联招聘此前报告显示,2024年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43.9%。这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文科毕业生,还需要继续落实就业、升学等问题。等待他们的,可能是考研屡战屡败,也可能是投50份简历石沉大海……
比起理科生,文科毕业生还更容易沦为“高学历穷人”。
有报告显示,文科专业人才所在的职业TOP10中,服务类岗位占比最高,财务、人事、行政占了前三。往漂亮的了说,是跟钱、跟人、跟内容打交道,用糙话说,就是钱少事多、点头哈腰。
明明是大学毕业同一起跑线,找工作一看薪资文理工科就有了阶层之分。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前景研判及高考志愿填报攻略》显示,从毕业生薪资来看,工学专业的收入最高,占据了前50强中的41个席位,文科处在末流,仅有国际商务一门文科专业入围平均月薪TOP50,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平均薪资差了近2000元。
文科毕业生更“廉价”也是全球相通的。比如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2023年10月公布的调查显示:2021年人文学科本科毕业的年收入中位数是6.4万美元,所有专业的年收入中位数为7.2万美元,而工程为9.7万美元。
这也难怪,文科生卷到最后,不是考公,就是教培。
最后,是越来越务实的一代人开始“弃文从理”。形势已经摆在那里了,文科专业报考比例正逐年下降。
在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中文科生占比约为40%左右,而到了2023年,文科生的占比却下降到了约35%。
在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哈佛学院文科学生比例曾接近30%,2022年,哈佛只有7%的新生计划主修人文学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数据却是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学生比例从15.2%增至22.1%。
当然,当前许多文科专业显得“鸡肋”,多在于学科设置和课程内容不尽合理,大量的课时被一些杂乱无章的所谓专业课占据,多个专业课程内容老旧跟不上时代,导致文科生在上课时感受到对于时间“荒废”的焦虑,发出“不如放我回去看看书”的无奈感叹。
此外,还有一个观点,全球文科的衰落,反映的是当前全球性的精神危机。也就是说,没有人相信文科生了。
因为现在的文科和文科生已经无法提供给人们他们应当和能够提供的功能。而文科生的根本功能,是在一个庞大、庞杂和纷繁的世界里,而人本身注定是孤独的状态下,向人们解释世界为何是如此,秩序可以如何安排,人性如何得以发扬,自由应当如何实现,而人类又如何进步。套用一句俗不可耐的话语讲,文科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些因素交织下,文科的退潮也就不难理解了。
未来文科专业该何去何从?
可以明确,文科专业会消减,但不会消亡。
文科与理科的兴衰与经济周期类似,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
全球经济下行、冲突加剧之时,理工科因技术进步的关键作用而备受青睐;而经济繁荣、和平盛世之际,人们对艺术、哲学及文学的追求自然兴起,文科亦随之复兴。
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吃饱饭了才能谈艺术、谈哲学、谈王阳明、谈莎士比亚。
于是有网友揣测,文科复兴的转折点,是人工智能的真正大爆发。当这一轮人工智能真正将这个社会改变得翻天覆地之时,也就是人类精神文明跌到最低谷的时刻,也就是文科复兴之时。
这也只是美好的愿景,在那之前你若还想问“文科到底有没有用”,我肯定会说“有用”,毕竟不学好文科,你可能连小学四年级数学考试题都读不懂呢。
来源:财富取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