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孚石油公司的地质师阿世德在报告中指出“没有一口井的产量有工业价值”,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维尔德也发表论文称“中国决不会生产大量石油”。这些论断给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中国的能源发展历程中,石油工业的崛起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奋斗的故事。
曾经,中国被国际地质学界普遍认为是“贫油国”。20世纪初,中美两国地质专家在陕北地区的地质普查和钻探结果不尽人意,未能找到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
美孚石油公司的地质师阿世德在报告中指出“没有一口井的产量有工业价值”,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维尔德也发表论文称“中国决不会生产大量石油”。这些论断给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然而,中国的地质学家们并未气馁。以李四光为代表的地质学家们,深入研究中国大地的地质构造,提出了“陆相生油说”,为寻找石油资源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在此基础上,我国的石油工作者们不辞辛劳,在全国各地展开了艰苦的勘探工作。
大庆油田的发现,是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曾经,大庆油田因其与“铁人”王进喜的紧密联系而广为人知。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大庆石油工人不畏艰难,为国家的石油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和塔里木油田也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时光流转,中国的油田格局在不断变化。如今,长庆油田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油田。
长庆油田的勘探与发展是一个充满艰辛与奋斗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末,石油工业部决定在陕甘宁盆地开辟重点石油探区,8000多名职工携带设备,浩浩荡荡地抵达陇东地区。
他们展开了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和钻井作业,风餐露宿,不畏艰难。1970年9月26日,位于庆阳县马岭的庆1井喷出了工业油流,日产原油达30多吨,这是陇东地区钻获的第一口自喷油井,揭开了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开发的新篇章,长庆油田由此正式进入大规模勘探阶段。长庆油田的规模十分庞大,其跨越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山西五个省区,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自1970年开始开采以来,长庆油田已成为我国石油工业中增长最快的油气田之一。
在开采过程中,长庆油田面临着诸多难题。当地的油气储层极为坚硬,渗透率低,开采难度极大,工人们形容在这里开采石油就像是“从石头里榨油”。
但长庆人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积极探索,努力攻克难题。1973年,长庆油田发起了“压裂年”活动,科研人员和工人们日夜奋战,不断试验和改进压裂工艺。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终于探索出一套适合长庆油田特点的压裂技术,使当年平均单井产量增长了5.49倍,极大地提高了油田的开采效率,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近年来,长庆油田的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根据2023年的最新数据,长庆油田当年的油气当量达到6501.55万吨,超过了大庆油田,创下了国内油气田年产量的新纪录。
截至2024年,长庆油田的累计生产油气当量更是突破了10亿吨的历史性大关。若将这些油气全部转化为原油,足以填满80个西湖,其规模和产量之巨,令人惊叹。
长庆油田的油气储量也相当可观。2022年,长庆油田新探明了4个10亿吨级和4个万亿立方米规模的油气区,使其石油总储量突破85亿吨,天然气储量超过10万亿立方米。
长庆油田的累计探明油气储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在全球排名第十三。如此丰富的油气储量,为我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中,石油精神始终贯穿其中。从老一辈石油工人的艰苦创业,到新一代石油人的创新发展,这种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
石油工人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不畏艰难险阻,扎根在油田一线。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创业,凭借着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探索石油勘探和开采的新技术。
同时,他们始终牢记为民奉献的使命,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展望未来的能源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成为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虽然石油在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新能源技术将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人类提供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
届时,能源结构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能源时代。在这个过程中,石油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创新,为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来源:南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