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跟上节拍

B站影视 2024-12-30 13:51 2

摘要:2024年初的某一天,我眼前一黑栽倒在床上旋转坠入黑洞之中——哦,时间已然将我拖拽到了“除了没人疼浑身哪儿都疼”的阶段。医生的各种叮嘱中带着浓重的消毒水的味道,氤氲周遭。

不能引领,那就跟上节拍。

(一)跟上生命的节拍。

2024年初的某一天,我眼前一黑栽倒在床上旋转坠入黑洞之中——哦,时间已然将我拖拽到了“除了没人疼浑身哪儿都疼”的阶段。医生的各种叮嘱中带着浓重的消毒水的味道,氤氲周遭。

我本迟钝,然我依旧清晰地感到时间在以量化的方式改变着我的身体——各个部位的运行与我预想的时长严重错位——主观与客观根本不处在同一维度。

跌跌撞撞地过了几个月,我服了,接受了更年期的到来了——放下了抗拒与强迫,把生活的节奏调慢了。

唉,当未知与多变成为了恒定值,尽善尽美便成了一种巧合了。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工作不再急头白脸,能做做,不能做就暂时放一放。

周末不再赶着去做些事情。累了,就歇歇,静静地坐在窗前看天上的云朵飘来飘去,一坐大半天;抑或是闭上眼,跟着自己的呼吸在吐纳之间随着心意做几遍八段锦;再抑或是烧一壶水,在丝丝袅袅的水汽中温杯、冲泡、闻香……

倘若我愿意,就涂鸦几下,烦了就搁笔,反正脑子也锈住了。书呢,该看还得看,不过是慢了许多,一年来断断续续拢总不过13本。《唐诗三百首》读得尤其磨叽,三月余,方才读到卷四“七言乐府”——边看边背,边背边忘。

今年所读书目多旁人推荐,有养生的,有心理学的,有神学的,有作者名不见经传的……大大拓宽了我探知的领域,不错不错。

意料之外,工作之余我还做了三场讲座:一场在实验中学,一场在燃气公司,一场在政数局。

(二)跟上课改的节拍

年初“新闻联播”解读新课标,用了10分钟!我心里一惊:这是之前不曾有的事。

看来,课堂之上老师仅仅是传授知识学生仅仅是听、写、记、背的时代彻底落幕了——必须破除“一言堂”“鸭子听雷”,破除“唯老师论”,破除“唯答案论”,破除“一刀切”——课堂走向多维、立体、多元、开放探究的空间——培养新质生产力,也就是培养机器不具备的能力(能解决问题突破封锁,能具有引领时代发展的潜力)

形势紧任务重,改,马上改!

开学后的引领课,我讲的是复习课——《马说》。设立的主题为《古文复习抓关键,以不变应万变》,思维训练、跨学科的同时融入了时事与AI。

四月份省课改教研会在通化十三中召开,讲座与课堂教学同举,时效性极强。我很受启发,并笃定今年中考题型必改,顶多难度不陡而已。

会后,我立即在网上给两位初三年青教师买了两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资料——南方课改早,吉林省市面上还未出相类似的题。

我跟踪听课,对两位老师课改方向以及题型转换进行把关。

紧急刹车、转向,极度考验老师的教学素养与应变能力。两位老师极不适应,激恼的,就差跟我翻脸了——有事没事嘟嘟囔囔的,估计是在说:“中考,能改吗?太难了!要是不改,费这么大劲儿干嘛?!”

中考一出,题型果然变了——我校成绩突出,大胜!

在全校师生的欢庆中,我觉得课改以后农村与街里学生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因为此次课改,改的是“思维”,而老师与家长的思维不变,学生的思维就很难改变。老师与家长思维的改变,又需要太多的因素,难难难。

据我所知,课改方面,南方已经探索十多年了。而今全面铺开后,争议依旧很大。好多人嚷嚷着难,甚至认为是瞎改。

势不可逆,我能做什么呢?我开始正儿八经地学习了:关注公众号,买书,听讲座,看视频……深度阅读、大概念、大单元、任务驱动、项目式学习、教学评、以一带三……

(三)跟上学生的节拍

我一直在初三,学生就似流水的兵。不知不觉之间,老师成了怪物:学生有题不问老师,有事不和老师说;老师若是主动找他,他只会嗯嗯啊啊;更有甚者,见到老师就跑啊,唯恐躲之不及。

何以至此?当巴黎奥运会的开幕式光怪陆离地呈现在我眼前之时,我瞬间懂了:时代变了,变成了不是我的认知所能理解、不是我的语言所能形容的面目。

以此类推,家长也不是我们认知中的家长了,学生又怎么可能还是原来的学生呢?

学生是“网生代”,而我们的一言一行与学生的世界根本不接轨、不同频。老师与学生生活在两个星际,在彼此都的眼里都是怪物。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也许三到五年便形成了“代沟”且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渊深。老师在学生心里根本没有信任度,亦没有安全感。师生之间岂止生疏?

今天的孩子要承载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期望,几乎以24小时的人身自由为代价,孤身面对每秒钟会有N次变化的魔幻人间。倘若是过去,自己力所不及或者是失败了,大人会说一句:“你不是那块料,回家种地吧。”现在呢,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连失败的想法都不能有。否则,大人会说:“我花了那么多钱,你就给我送外卖?不行,接着念!”成功了又如何,他们最终会发现自己不过是一具躯壳罢了!

一切都在变,而我们老师是怎么做的呢?老师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加重了此种情形:一是不近人情,失掉了应有的情怀。为了成绩可以不择手段——“成绩”原本是师生能力的一种体现,而今却成了师生牟利的一种方式。老师在家长的配合下变化多端地无尽无休地榨取学生的剩余价值;二是“管”,像管理机器一样批量管理学生。“管”与“育”可是天差地别啊!差别之一,“管”立竿见影,“育”却迟迟不见收益,最终被湮没在尘埃里。久了,遭其反噬是必然结果。

学生怎么弄?他们不听话吧,老师修理他们;听话吧,他们又觉得别扭委屈——老师说的那些根本与现实对不上号。想开的,阳奉阴违,各干各的;想不开的,那真的是什么状况都有可能发生,只有老师想不到的没有学生做不来的。

这样下去可真是不行,谁改变?时代不能倒退,老师应怀着悲悯的情怀“先改”!

第一,接受学生。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一下当今学生的状况。其中有令人艳羡的,也有令人不忍直视的,特别是国外学生那些五花八门的言语举止真是让我这个中国式的唯物主义者瞠目结舌。不过,见过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再回到课堂上,我发现咱学生还是挺可爱的。

第二,去掉说教性语言,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尽量是开放性的、答案是多元的,用现代化的方式将远古的内容呈现在学生眼前;课上思考的时间一定不能少……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去探索答案,但不要直接把答案呈现在学生面前。因为“我们之所以在这颗星球上行走,不是为了成为最快最好的机器,而是要在这浩瀚的星辰大海中找到自己、确认自己、喜欢自己。”

第三,基础作业当堂完成。有难度的作业,量少,时间长,有弹性。完不成,不再追着要,也不再三句话不离中考啊、理想啊、父母啊……学生找我问题,我当然开心。无论作业是对了是错了,情绪价值必须到位。

第四,学生问题多,不能事事盯着不放,不能动不动就上冈上线,要抓大放小,严要求宽处理,甚至要以退为进。

第五,相对于物质的给予,学生更缺少精神的关怀。所以,老师平时要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并进行疏导。由此可见,教育没有爱,是不能称其为教育的。老师要有大爱,有悲悯的情怀。

当然,光有情怀肯定不行,还要有智慧。有些方面学生也需要规范,不能任由发展。实话,目前我也在探索中,也没想出什么具体的好办法。

但我想我们老师至少应该先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老师变了,学生也许就好了。

回首2024年,真是不平凡的一年,好多方面都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我想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认识到了一点——

当世界某个角落悄然发生变化时,倘若我们没有察觉,那么我们就与先机失之交臂了;当世界的改变已然照进我们的现实,而我们依旧原地踏步,那么结果就只有一个——被时代淘汰。

所以,我们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节拍。

来源:丑石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