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凛冬论道,朔风研学。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2024年年会(CARIP)于12月19日-21日在北京国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会议吸引了全国众多风湿免疫学专家与临床医师参与。
导读
凛冬论道,朔风研学。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2024年年会(CARIP)于12月19日-21日在北京国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会议吸引了全国众多风湿免疫学专家与临床医师参与。
医脉通风湿免疫科《“师”说新语》医学栏目旨在为广大医生提供专业、前沿的医学资讯,邀请专家共同探讨风湿免疫领域的最新诊疗进展,推动疾病领域的发展。本期医脉通有幸邀请到重庆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科主任方勇飞教授,探讨“风湿免疫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管理”。
专家简介
重庆市人民医院
原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与风湿免疫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
重庆市名中医
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常务委员、重庆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困境突破与古智慧诠释:方教授的中西医诊疗探索与创新
中医西医碰撞:从困境中寻突破
方教授本科主修中医专业,1984年大学毕业后就职于西南医院。当时,中医在医院声量很小,与血液、内分泌共用一个病区,且科室以西医检查、诊断和治疗为主,中医仅作为辅助手段。在此困境中,方教授决心深入钻研西医知识体系,考研期间深入了解了诊断学、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最终考入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中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奠基者之一侯灿导师。侯灿导师时任中山医科大学科研处处长及国家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主任,具有高屋建瓴的中西医结合思想,75 岁时还发表了《后基因组时代的统一医药学》一文。
求学期间,方教授在管理戒毒患者时,曾想开展疼痛相关工作,却被告知疼痛属于麻醉科范畴,中医科大夫解剖学知识不足。前行之路困难重重,最后在院长的建议下,方教授开始聚焦免疫类疾病方向,这一坚持便是近40年。
中医智慧解密风湿免疫:溯源与洞察
真正踏入风湿免疫领域后,方教授发现风湿病在中医知识体系中早有记载,属于 “湿病” 的证候类型之一。如《伤寒杂病论》第 175 条记载:“风湿相摶,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说文解字》中指出:“痹”,溼病也。
方教授指出汉字的演变也蕴含着中医智慧,“痹”曾用字形“痺”,“卑”代表地位低下或地势低下之处,同时也是“脾”字的一部分,在中医脏腑理论里,脾主运化,与人体水湿代谢密切相关,水湿易聚,湿气侵入人体会影响脾胃运化。还有 “湿” 字,其古文字 “溼” 更接近原始写法,《说文解字》中指出:幽溼也。从一。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溼也。凡溼之所从生,多生於上有覆而氣不渫。如同自然中湿气可通过降水或露水凝聚在叶子上,顺着枝干流入根系,再从土地蒸发成云雾,循环往复。这符合中医治病先治肝的理念,正如《金匮要略》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为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功能失常会影响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引发病理变化。以干燥综合征患者为例,其肝脏疏泄功能不佳,导致脾运化机能不足,水谷难以转化为滋养人体的精微物质,反而形成痰饮、浊气、瘀等病理产物。
此外,方教授还针对风湿免疫疾病相关名词进行考据,并发表学术文章,如《“免疫” 一词的由来与 “疫疠” 病名考据》。方教授指出,非典、新冠都属于 “疫”,《说文解字》中指出:疫,民皆疾也,《黄帝内经》中也有 “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的记载,指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免疫(immunity)翻译并不合适,《剑桥字典》将immunity注为a situation in which you are protected against disease or from legal action,意为保护你免于患病,译为“免感”或“免疾”可能更加贴切;而流行病(epidemic)的中医命名为 “传染时行病/时行疫病/天行病”,体现了古人对疾病流行规律与时令关系的洞察。
以中医理论指引西医研究:新风向
投身风湿免疫领域后,方教授坚信中医理论体系可指导西医研究。中医认为风湿免疫病是病邪入侵,人体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源于先天体质或外感因素。为何冬季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方教授指出这是因为冬季人体易受寒邪侵袭,中医称寒性收引,低温导致体表气血不足,气道表面温度降低,利于病原体入侵(病原体适宜温度一般为32度到34度),免疫防御能力下降,最终引发疾病。
新冠期间研究发现汗液分泌细胞中存在新冠病毒,且能从汗液中检测到病毒,这表明病原体可经汗液分泌。中医治疗强调 “祛邪达表”,多数相关处方有发汗功能,还可使用利水、泻下、化痰药,促使病原体早期排出体外,减少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时对机体的损害,避免器官不可逆损伤,防止患者进入慢病管理、终身治疗的困境。如新冠疫情期间,许多患者出现与非典时期相似的关节疼痛症状,属寒湿之邪引发,使用藿香正气、桂枝汤等中药散寒化湿效果显著。
数十年坚守,开辟中医风湿免疫版图
回首过往,方教授从无奈选择到坚定深耕风湿免疫领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他致力于引导中医院或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大夫投身风湿免疫领域,吸引了众多中医出身的大夫前来进修,目前重庆风湿免疫领域约80%的大夫有中医背景。如今从部队退役,方教授转至重庆市人民医院,也是重庆首个纳入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建议名单的医院,他期望依托医院的平台优势、政策支持和丰富资源,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新模式、新路径,为该领域发展注入新动力。
疾病防治与未来展望: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疾病诊疗策略
方教授到重庆市人民医院后的首要规划是与体验中心合作,检测健康体检人群的自身抗体,以预判人群罹患自身免疫病的风险及发病概率,从而提前干预:可采用中医治疗祛除病邪,或合理应用非甾体消炎药、羟氯喹以及免疫抑制剂等,预防疾病发生,延缓疾病进展。
对于中西医结合在风湿免疫领域的未来前景,方教授认为现代医学可以借鉴中医古老的智慧,实现诊疗前移。中医治疗蕴含丰富经验,面对病因不明的复杂病症,可依据机体反应状态(热和寒)用药,寒者热治,如使用桂枝汤,热者寒治,如使用银翘散。中医传承数千年的辨证论治思想与西医倡导的精准医疗殊途同归。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