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不仅有Counterpoint统计的Q3出货量达到3.07亿部,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增长,更有Canalys公布的2024年全年出货量达到12亿台,同比增长7%。可以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在过去两年的低迷状态得以终
三十而立的vivo,如何与用户做朋友、与时间比耐力?
没有屹立不败的企业,只有与用户脱节的创新 如果从1994年第一部智能手机IBM Simon算起,vivo的30年,也是智能手机的30年。 2007年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与以传统按键为主的功能机拉开时代的分水岭。覆盖人类衣食住行等万千需求的智能手机,正如Kevin Kelly所预言的5000天后法则那样,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然而就在智能手机轰轰烈烈改变世界的同时,很少人会注意到三分之二的手机品牌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统计的数据,2017年到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品牌从约720个减少到约250个。外观功能配置趋同、缺乏卖点和创新,让这些手机品牌相继倒在了从3G到4G再到5G的通信变革的道路上。 无可否认,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感知创新的阈值越来越高的世界。尤其是在性能过剩的年代,消费者越来越难感知到外观设计、重大功能更迭这样的显性创新。 于是,多个号称要替代掉智能手机的终端硬件走向了舞台中央。 例如元宇宙时代的智能眼镜。纵使有扎克伯格这样坚信智能眼镜将是下一代个人计算平台的技术乐观主义者,也难挡Meta元宇宙业务已经累计亏损超过580亿美元的事实。 再到宣称开启空间计算时代Apple Vision Pro传言在2024年底停产,就连赶上AI 硬件热度甚至被称为“iPhone刺客”的AI Pin,在旗舰产品推出一个月多后就惨遭创始人卖掉公司。 站在2024这个AI Phone的元年,智能手机被替代了吗? 答案是并没有。 根据调查机构Exploding Topics的最新报告,2023年全球人均每天使用智能手机4小时37分钟,相当于每年约70天。相对而言,在这场注意力争夺战中,手机仍然获得单位用户时长最多的终端。而且随着AI从软件应用层向操作系统底层渗透,用户需求集成化的发展,它将进一步巩固过去二十年来的超级终端地位。 出货量创下十年新低,或许让市场上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 “ 智能手机替代论”进一步站稳了脚跟,但是站在每一个用户来说,智能手机仍然是我们与外界互联互通的核心端口。 也就是说, 用户红利并没有消失,只是存量阶段的手机创新需要更加关注个体的需求。 尤其是当中国手机普及率在2023年突破103%,行业迎来了单位用户价值的精耕细作时代。这时, 将用户始终放在第一顺位,才是创新屹立不败的关键。 vivo能够登顶2024年的中国手机市场,也是印证了这个道理。这家公司不止一次的在公开场合表示:相比销量成绩,内部更看重的是用户口碑。 纵观vivo的用户导向型创新,例如OriginOS 5搭载的vivo自研手机智能体 “ PhoneGPT”,这是一个基于用户意图和习惯,实时自主拆解需求并主动规划路径的多模态助理。以 “ 小V订座助手”功能为例,只要用户对着智能体说出想要预订的餐厅类型、时间和人数,系统就能够自动跳转相关APP,找到符合需求的餐厅并自动进行电话预约。 再比如蓝图影像加持下的vivo X200系列,也让用户感受到了“山顶也是 VIP”。针对用户无法携带专业设备拍摄的痛点,vivo X200系列搭载了蔡司2亿APO超级长焦,再到搭配蓝图影像算法大模型画质增强技术,能够实现20倍及以上细节表现的显著提升,帮助用户清晰记录下演唱会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真正的价值,只会诞生于用户需求被解决的那一刹那。 而这一刹那,也被vivo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沈炜总结为 “ vivo时刻”。 在他看来,当“vivo看见”告诉视障用户“天空很蓝”、“夕阳很美”、“左边的是沐浴露”、“23号登机口到了”的时刻,是蓝心大模型最有温度最vivo的时刻; 当外卖小哥拿着vivo Y300穿行于城市之间,是6倍音量、120HZ超亮护眼屏、三向定位增强技术为他护航的时刻,让他们能够更高效地工作、更快乐地生活,这种对用户需求细腻的关注也很vivo; 当vivo X Fold3系列与中国科考队员一起破冰南极,见证南极科考30周年、见证秦岭站开站的时刻,是很vivo的时刻,蓝海电池也因此有了意义。 可以说, vivo的这些创新不仅是“秀肌肉”,更应该是为用户带来切实的价值。 相较于在热闹非凡的大型科技展会上展示尚未走出实验室的 “ 创新”, vivo更在乎的是这个创新是否为用户的生活、为这个世界带来有意义的改变。 如今慢下来的手机行业,更关乎单个用户的价值重塑。当手机厂商不再是以快速铺货和普及为主导,而是转向已有用户群体的深耕,“埋头种因”的vivo,为迷茫内卷的市场照亮了前行的光。“坚定践行用户导向,是vivo发展的最大常识,始终把人放在首要关切位置,也是用户导向的价值旨归。”沈炜认为,越是喧嚣升腾的时代,越要让心往下沉,回到常识,守住常识。
自研为根、共研为叶:vivo与时间比耐力 2007年,当时代迎来了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跨越,大批本土产业链企业相继涌入屏幕、芯片、Wi - Fi、通信、操作系统这些纷繁复杂的技术赛道。 随着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的不断增加,中游制造企业的技术与工艺不断进步,以及下游终端市场的激烈竞争,消费电子的创新周期从过去的5-10年缩短到如今的1-3年。 市场消费者看到的是,芯片制程不断缩小至5纳米以下;显示技术不断向着更高分辨率和更高刷新率突破。而影像也从单纯的像素之争,转变为多摄像头组合、光学变焦、夜景模式、AI摄影等多种功能的融合创新。 面对这个浮躁内卷的市场,一家手机厂商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创新路径来穿越周期?vivo以蓝科技自研技术品牌的推出,向市场呈现了一条完全独立于苹果、华为的高端化之路。 从全新自研的蓝心大模型矩阵落地,到V系列蓝图影像芯片结合算法优化拍摄效果;从实现电量高效精准管理的蓝海续航系统,到支持蓝心智能灵活端云部署的蓝河操作系统——2024年,蓝科技矩阵又迎来了新的成员——蓝图影像,这是vivo在自研传感器技术、自研算法、自研影像芯片等影像技术的集合。在热爱中前行,也在下一段征途里 “ 更加热爱”。
来源:小夭看天下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