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是写作业那点事,说得好好的赶快写完作业,就有时间出去踢足球以及练立定跳远了,道理说清楚了,快速写完作业的好处也讲清楚了,但到写作业的时候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上周末差点被开心“气死”。
还是写作业那点事,说得好好的赶快写完作业,就有时间出去踢足球以及练立定跳远了,道理说清楚了,快速写完作业的好处也讲清楚了,但到写作业的时候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不是拄着笔发呆,就是干别的,明明10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硬是给拖到了1个半小时,尽管开心爸爸经常告诉大家要对孩子有耐心,要尽量夸孩子,但那一瞬间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啊!
想必大家也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自己明明把正确的道理给孩子说了无数遍,也确保孩子知道照做的好处了,但孩子要不是听不进去,要不就是嘴上答应的好好的行动是一点都没有。看着在那里沉默不语,甚至是故意顶嘴的孩子,真的让人束手无策。
到底是为什么呢?
答案是,孩子所谓的“对着干”,是你的教育中,缺少了这3样东西。
上周和开心出去吃饭,对面坐了一对母子。
妈妈呢,不停地给孩子夹菜,还不停地唠叨着“你看看别的孩子,吃饭多香”“赶快吃,要不就都凉了”“干什么呢,吃完再说”......
妈妈说的越多,孩子越是无所谓,吃得更慢了。
这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幕了,爸爸妈妈只看到了自己心中“理想”的孩子,然后焦虑眼前的孩子,但现实是爸爸妈妈越焦虑,教育的效果就越差。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爸爸妈妈真的看见孩子。
只有一个孩子真正的被看见,才会衍生出强烈的自我认同以及自信,才不会被外界的评价动摇内心。因为他知道自己很棒,知道有爸爸妈妈在背后支持着自己,知道自己可以尽情地去尝试。有爱作为底气,他们才能更加无惧困难,更加从容面对挑战,也就能够更好的听进去道理并且把道理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
那么,要看见什么呢?
看见孩子的努力。每个孩子最应该对比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只要能够胜过前一秒的自己,这就是一次值得鼓励的成功。
看见孩子的需求。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需求,或者是物质上的或者是精神上的,自己的需求被看到被满足,才是自我认同感的开始。
最近正好是小学生们的期末复习时间,每天晚上都能听到楼上邻居家妈妈的吼声:
“别停下,快点写!”“你看看你在干什么,不要停下笔!”“每天作业写到11点多,你到底在干了些什么!”说实话,想必在座的爸爸妈妈们绝大多数都有过类似的经验,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总是因为他们慢慢吞吞以及磨蹭而发火,有时候甚至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直接动上了手。
自己生气,孩子也不能好好地完成作业。
其实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成长,这个是急不来的事。
爸爸妈妈们有着足够的耐心,孩子才能有条不紊的前进,才能稳稳当当的成长。
养育孩子要有耐心,特别是下面的几个方面更需要有耐心: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耐心,很多时候孩子的自理能力不是说教了就能够学会,能够做到很好的,他们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摸索方法巩固行为才行;
孩子学习知识要有耐心,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掌握知识更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吼他们认真些是没有用的,爸爸妈妈更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厘清思路,鼓励孩子自己找到答案;
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更要有耐心,需要爸爸妈妈的长期陪伴与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行为出现反复,孩子打了退堂鼓等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没做好就大发雷霆。
孩子的成长需要爸爸妈妈的耐心对待,来不得半点的急功近利。
还有就是很多爸爸妈妈对孩子缺少信任,有时候甚至缺少基本的信任。
一听到孩子题目不会做,就会下意识的反问“是不是上课没有认真听?”;一听到孩子被老师批评,就会习惯性的反问“是不是上课又玩别的了?”;一看到孩子成绩差,就会自然的说“每天不想着学习,成绩能好才怪了!”......
在很多爸爸妈妈眼中,孩子就像是个“犯罪嫌疑人”,孩子的很多行为都会与他们对孩子的评价联系在一起。他们觉得这样是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能够帮助孩子尽快改正自己的不足,变得更加优秀。
但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从爸爸妈妈那里都得不到信任,在学校以及其他地方就更难得到了。而一个得不到信任的孩子,很难自信且勇敢的成长。
事实上,真正正确的道理,孩子们都知道也明白。
但如果他们明明知道,却还是做不到的话,就请爸爸妈妈先问问自己:
是不是看见了孩子的成长,是不是给了孩子足够的耐心,是不是给了孩子充分的信任?
回答这几个问题的同时,也是对自己教育方式的全面审视,更是对孩子的深层次了解。
文:开心爸爸的日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万能生活指南#
来源:开心爸爸的日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