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凡是跟健康挂钩的东西,总有人吹得像仙丹,也总有人骂得像毒药。制氧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家伙,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有人说它是“人间救命神器”,也有人嘲笑它是“智商税收割机”。甚至还有人拍着胸脯说,“年轻人别瞎折腾,氧气是吸多了,人就废了!”
听到这儿,我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就是:一边是捧着制氧机的白大褂医生,另一边是抱着键盘的喷子,两边打得天昏地暗,患者夹在中间瑟瑟发抖。
但真相到底是什么?制氧机真的有用吗?哪些人需要它,而哪些人根本不必瞎操心?今天,我们就掰开揉碎聊明白。
很多人觉得,制氧机的热度纯属商家营销,说白了,就是靠“氧气=生命”这句大白话吓唬人。但你要是仔细一想,这话其实不是空穴来风。
氧气,确实是个好东西,甚至可以说,没了它,我们撑不过五分钟。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的比例是21%,这已经足够我们日常呼吸。
而某些特殊情况下,这点“氧气供应”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肺气肿患者的肺已经像个破了洞的气球,再怎么吸气,能用的氧气都少得可怜;再长期高原生活的人,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一半,喘一口气就像跑了五公里。
这时候,制氧机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它能把空气中的氧气“提纯”,直接给人体输送高浓度的氧。
可问题是,制氧机真的是万能的吗?是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用?或者说,用多了会不会像传闻里说的那样,真的“废了”?下面分情况说。
慢阻肺,也叫“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个典型的“沉默杀手”。它就像一个隐形的小偷,偷偷摸摸地把患者的肺功能偷走。
等患者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喘不上气、甚至需要长期吸氧的地步。
根据全球慢阻肺研究数据显示,这个病的全球患病率高达11.7%,而中国的患者群体更是多达1亿人。对于这些人来说,制氧机就是他们的“氧气续命宝”。
特别是病情中晚期患者,每天吸氧15个小时以上,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延长寿命。
肺癌晚期的患者,肺功能严重受损,吸氧是他们缓解痛苦、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制氧机能够在家提供稳定的氧源,让患者少跑医院,少受折腾。
吸氧还能缓解他们的呼吸困难,让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多一点体面,少一点折磨。
有些人觉得,高原反应就是“矫情”,忍两天就好。但你知道吗?长期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身体的耗氧量会显著增加,心肺负担也会变大。
如果长期缺氧,可能会导致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甚至心肺衰竭。
对于这些人来说,制氧机能缓解高原反应,还能降低长期缺氧对身体的伤害。
特别是那些需要长期驻扎高原的工作者,比如建筑工人、科研人员,或者救援队员,制氧机真的不只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肺部发育往往不够完善,容易出现缺氧的情况。如果家里有条件,准备一台制氧机,能在医生指导下为孩子提供适量的氧气支持,帮助他们更安全地渡过新生儿期。
这里要提醒一句:婴儿吸氧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切勿擅自使用,以免适得其反。
有些人睡觉的时候打呼噜,家人觉得是“睡得香”,殊不知,这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病的患者,睡觉时气道会反复塌陷,导致频繁缺氧。
长此以往,睡眠质量下降,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这种情况,制氧机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改善夜间缺氧状况。
配合睡眠呼吸机效果更佳。
人到老年,身体机能逐渐退化,氧气的利用率也会下降。老年人适当吸氧,不一定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疲劳感,改善精神状态。
这就像给一辆旧车换上新燃料一样,开着更顺畅。
有些人觉得,吸氧是个“高端养生”的方式,闲着没事也要吸两口。但健康人随便吸氧没好处,还可能破坏身体的“呼吸驱动”。
长期吸高浓度氧气,会让你的呼吸中枢变得“懒惰”,甚至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
氧气中毒确实存在,但那是在吸入纯氧(100%浓度)6小时以上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
制氧机输出的氧气浓度一般在30%-90%之间,根本达不到中毒的程度。
很多人觉得,制氧机比传统的氧气瓶更安全、更便捷。但制氧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存在过热或火灾的隐患。
说了这么多,制氧机到底值不值得买?我的建议是:对症下药,按需选择。
如果你是上面提到的那6类人,制氧机可能真的会改变你的生活;但如果你是一个健康人,非要跟风囤一台,那我只能说,别怪我没提醒你,智商税交多了,也会缺氧。
给点温馨提示:健康从来不是靠某个仪器堆出来的,而是靠日常的保养和科学的生活习惯积累出来的。
别指望制氧机能“救命”,更别忽视它真正能帮助的人群。
参考文献:
1. 《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负担:系统回顾与荟萃分析》,来源: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2. 《高原缺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
3. 《吸氧治疗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来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4. 《制氧机安全使用指南》,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来源:内科谢医师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