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针对TikTok的禁令法案即将生效,数十万美国网民转移阵地,涌入中国社交软件小红书,将其推上了美国App Store下载榜榜首。他们自称为“TikTok难民”,在小红书上晒猫、学中文、分享生活……热闹的景象背后,是美国网民对于禁令的反抗和对真实交流的渴望。
美国针对TikTok的禁令法案即将生效,数十万美国网民转移阵地,涌入中国社交软件小红书,将其推上了美国App Store下载榜榜首。他们自称为“TikTok难民”,在小红书上晒猫、学中文、分享生活……热闹的景象背后,是美国网民对于禁令的反抗和对真实交流的渴望。
“晒猫”是发帖最多的内容之一。不少美国网友在发帖自我介绍时,晒出自家可爱的猫咪。这种打招呼的方式,被戏称为是在缴猫税。
还有不少博主开始向美国新用户科普小红书使用教程;也有中国学生向美国网友请教英文题、美国网友向中国网友请教数学题的有趣情景;更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对起了账单,不少美国网友才发现,自己看个病、叫个救护车,究竟有多贵。
随着英语用户基数的迅速攀升,小红书开始在招聘平台上急聘英文内容审核、英文运营等岗位。不少美国用户也已经开始学习中文,希望能拉近与中国网友的距离。
美国网民宁可去适应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甚至看不懂的中国app,也不愿回到Instagram或者Facebook,还以反讽的方式说,“如果中国想要我的数据,我双手奉上。”
美国网友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美国用户纷纷pay cat tax(交猫税),这种社交方式背后有何玄机?有声音说,这波“TikTok难民潮”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波流量狂欢接下来究竟会如何发展?本文摘编自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在《华闻大直播》节目中的点评分析。
沈逸:“Tiktok难民”反映美国政府在网络空间的霸权行径
凤凰卫视主持人 杨舒:
这些美国网友自称TikTok Refugee(TikTok难民),“难民”称后体现了他们怎样的心理?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沈逸:
refugee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美国政府。
美国政府在网络空间的霸权行径,对Tiktok进行劫掠,以此威胁、干扰、破坏、阻止Tiktok的正常运营,就像美国军队的炸弹,摧毁了无辜平民的家园,让他们流离失所,成为难民。“Tiktok难民”这个词,是美国网民对自身处境以及造成这种处境由来的一种清晰反映。
语言文化不通没关系,有人工智能、翻译软件,有信息技术对个体的赋能。这次事件最大的意涵,就是原先在中美之间有一堵被美国媒体构建起来的信息差异之墙,今天,在非常意外的情况下,美国网民“用脚投票”,从美国“到了中国”,然后“留在中国”,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和中国民众直接进行沟通、接触和交流。
这是一场在信息化背景下,对美国霸权进行一种带有美国特色的、后现代主义反抗的行动剧,它未来最大的影响和后续产生的连锁反应是,少数精英和媒体垄断中美之间信息流动,垄断向美国民众传播中国真实信息的特权被彻底打穿了。中美之间的交往,甚至中美之间更广义的关系发展,有可能迎来一个新的阶段。
沈逸:“交猫税”玩梗背后,是美国民众的心理阴影
凤凰卫视主持人 杨舒:
这些天,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美国用户加入小红书后,纷纷开始pay cat tax(交猫税),就是把自己宠物猫的照片发出来,以此拉进和中国网友之间的距离。为什么会有这种自发的趋势出现?您怎么看中美网民之间的这种社交方式?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沈逸:
中美之间的交往,民间交往、青年交往是很关键的部分。在小红书上,两边的网民见面,不确定有任何东西可以作为共同语言,我喜欢猫、你也喜欢猫,大家交换一下喜欢猫的照片,拉近了距离,开始沟通交往。
至于“猫税”,可能就是一个极其具有美国特色的梗。美国老百姓对税非常敏感,税给美国民众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心理阴影,以至于他们要拿这个词玩梗,见面交换一张猫的照片,互相熟悉一下,要戏称为“猫税”。
“猫税”这个词本身是一个非常值得进行文化探究的现象。甚至有人还有猫税狗税的完税证明,这些网上的谐音梗,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向。不管你参加不参加,不管你看好不看好,都应该秉持一种乐观和信任的观点去乐见其成,因为这些人在勇敢地探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第一次见面,怎么寻找良好的沟通方式。
沈逸:“TikTok难民”打破信息茧房,“洋悟运动”击穿美政府舆论霸权
凤凰卫视主持人 杨舒:
我们注意到有声音指出,这波TikTok难民潮只是暂时性的,来得快去得也快,小红书也不具备走向国际市场的能力。您认为小红书能够接住“这泼天的流量”吗?这波流量的狂欢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沈逸:
说实话,这件事情小红书怎么想是不重要的,这件事情由不了小红书,这是历史把一个机会放到了小红书面前。单纯从数字经济的角度上来讲,这次进入的这波流量,有相当一部分是Tiktok上的企业主,那些做电商的,他们可能是需求方,可能是供给方。
中国是什么?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供给来源,供需双方在网上已经直接见面了,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是有商机的。这个东西放在那了,这种直接利益的勾连会简单化地变成一次流量潮汐的涨落?那些所谓的研判,我觉得有点过于想当然。
还有一点,这次流量的发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而且很多人不希望看到这个局面,希望小红书用最快的速度把这波流量给掐灭,为什么?因为这一波流量消除了这批人在中美两国之间吃美国信息差的空间。
有人专门向美国贩卖虚假错误的中国信息,有人专门向中国贩卖虚假错误的美国信息,现在中美双方一见面,开启了“大对账”时代。对谁的账?公知说了哪些假话,网络自媒体说了多少关于对方的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对于以此为职业的人来说,当然希望看到这个流量赶紧结束,他会说流量是非理性的,小红书根本接不住,你赶紧把它切断。
再直白一点,中国台湾岛内有一批人,挂着一些特定省份的梯子在网上制造了大量的虚假信息,但是在对这波流量的诅咒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虚弱、脆弱和恐惧。
就算(这波流量)后面真的留不住了,我肯定,流过去的信息(让)事情已经变得不同了,有些变化已经不可阻挡地发生了。这帮人在中间吃差价,靠信息差挣两边的钱,靠忽悠两边的老百姓在那贩卖虚假信息,甚至是忽悠两边的官员,在那贩卖虚假信息的好日子,要被这波流量无意中击穿了。这对于中美关系来说,是好事,对于美国网民来说,是他们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件大事。
现在中国网上有个词叫“洋悟运动”,醒悟的悟。美国网民可以醒悟一下了,看看中国人的生活,两边一对比,有哪些信息是假的,基于这些虚假信息所提出的所谓对华的战略和政策,美国老百姓是不是要支持他?这个问题可以放到台面上,大家来讨论一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这一波流量所产生的影响,远远不是那些在商业生态上对它进行非常浅薄的分析所能够涵盖和影响的。
来源:《华闻大直播》
编辑:王二丫
来源:凤凰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