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布洛芬”能治愈你吗?

B站影视 2025-01-16 15:34 2

摘要:诸如动漫的衍生物、萌宠视频等能够带来情绪治愈效果的事物,成为一些年轻人的“电子布洛芬”。记者走访发现,身边不少人都有自己专属的“电子布洛芬”。

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工作,赵倩回到家中,拿出针线,开始给自己的棉花娃娃做裙子。

一旁的丈夫开玩笑地说:“你多大了,还玩娃娃?”29岁的赵倩说:“你不知道吗?这叫‘电子布洛芬’!”

诸如动漫的衍生物、萌宠视频等能够带来情绪治愈效果的事物,成为一些年轻人的“电子布洛芬”。记者走访发现,身边不少人都有自己专属的“电子布洛芬”。

童年“补偿药”

29岁的赵倩在运河区一家企业从事财务工作。每天和数字打交道,容不得一点粗心,必须得紧绷着神经,尤其是赶上月初或月末结算时,赵倩还会连续加班到很晚。

“赶上结算期,我整个人状态都不好,精神紧张,身心疲惫。”赵倩说,“刚上班时,我会用逛街来安抚情绪,看看漂亮衣服和饰物,就会让我放松下来。后来发现,逛街已经起不到作用了。”

一次,赵倩在逛潮玩店时被一个软萌可爱的棉花娃娃吸引,便将其带回了家。从此,这个棉花娃娃就成了她的“精神安慰剂”。

每天下班回到家,疲惫的赵倩就会拿出棉花娃娃,给它扎个小辫,或是换身衣服,换个饰品……摆弄着娃娃软乎乎的身体,赵倩觉得心情瞬间就轻松了许多,一天工作的疲惫和焦虑就被暂时放下了。“有时候忙得焦头烂额,看到棉花娃娃冲我笑,我就觉得一切都没有那么糟糕了。”赵倩说。

买了10多套娃衣之后,赵倩开始给娃娃设计服装。以前只会补袜子的赵倩开始在网络上搜索教程,并买来布料设计、缝制娃娃服装。

赵倩发现,她缝衣服的时候,心特别静,萦绕在脑海中的工作会被暂时放下。“松弛有度,大脑得到放松,反而更有利于我第二天的工作。”赵倩说。

“我们单位的白姐也是棉花娃娃的忠实爱好者。”赵倩说,“以前,我和白姐并不熟悉,有一次我买的娃衣邮到了单位,我们两个才发现有共同的爱好。”

棉花娃娃帮赵倩和不熟识的同事建立起情感链接,为她们带来纯粹的社交体验。

以前,赵倩还觉得成年人玩娃娃有点不好意思,从那以后,她才发现身边不少年轻人都有相似的爱好,只是有的喜欢棉花娃娃,有的喜欢卡皮巴拉,有的喜欢黄油小熊。这些动漫的衍生物以不同方式,让年轻人在生活与工作间隙得到情绪“按摩”。

对于一部分年轻人而言,动漫的衍生物也像是童年“补偿药”。当他们成为可以“做主”的大人后,治愈童年,成了很多年轻人与自己和解的出口,而“电子布洛芬”就成了童年“补偿药”的一种。

“刷”出来的心灵慰藉

“夜深时,刷喜欢的电视剧精彩片段,能够转移我的注意力,缓解工作生活带来的紧张和焦虑情绪。”34岁的孙琪说。

孙琪在市区的一家公司上班。繁琐的工作让她忙得如陀螺一般转个不停。回到家中,她来不及休息,又得围着孩子转。

孙琪的丈夫在外地工作,家里的事帮不上什么忙。老人帮着照顾孩子,可是孩子的学习则需要孙琪来辅导。

“给孩子辅导学习,让我更加焦虑。”孙琪说,她只能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别对孩子发火。

晚上直到孩子睡下,孙琪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时的孙琪会打开手机,刷一会儿电视剧精彩片段。《甄嬛传》是她比较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在视频平台上,有很多这部电视剧的片段。吸引人的剧情,会让她焦虑的心逐渐放松。

“有的人喜欢看综艺节目,让自己放松,有的人喜欢各种盲盒,买了之后能开心一整天。我就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看一会儿电视剧片段。”孙琪说,累的时候,看到那些片段以及一些网友的评论,她的心情会变好。

如果说电视剧片段是孙琪的“电子布洛芬”,那网络上的萌宠视频则是张洋洋的“电子布洛芬”。

28岁的张洋洋家在外地,独自一人在沧州工作。不爱社交的她下班之后,就会回到租住的房子里。

张洋洋工作压力不小,可给父母打电话时,她总是报喜不报忧,自己一人消化紧张、孤独的情绪。刷萌宠视频就成了她治愈自我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

晚上,张洋洋吃着简单的饭,眼前的手机上播放着可爱猫咪的视频。看着猫咪萌萌的样子,张洋洋的脸上也堆起了笑容,仿佛心也被融化了。

张洋洋曾经养过一只小猫。那只小猫带给她很多的快乐。后来,她到沧州工作,不方便养猫,就开始观看萌宠视频。那些毛茸茸的小家伙,凭借着憨态可掬的模样、古灵精怪的行为,深深地吸引了她,给她忙碌的生活增添了一些乐趣。

“电子游戏让我快乐”

31岁的王丽肖是一名销售员,作为一名90后,她也有自己的“电子布洛芬”。

“压力大的时候,我就会玩一会儿电子游戏,放松一下。”王丽肖说,“电子游戏让我快乐。”

除了是一名销售员,王丽肖在生活中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年底的时候,我的工作压力更大。”王丽肖说,她是在工作后开始玩电子小游戏的。

在那之前,王丽肖完全生活在校园中,性格很单纯。可当工作后,她发现周边的环境变了,在做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客户的关系。

“我是个性格内向的人,不善于交际,可工作后又有很多不得不去应付的人和事,让人身心疲惫。”王丽肖说。

有一次她在和妈妈聊天诉苦时,发现妈妈正在手机上玩一款名叫《消消乐》的小游戏。

“刚开始我看着觉得很无聊,可上手玩了两把后,觉得很轻松。”王丽肖说,她感觉在玩小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了那些不太难的关卡,好像就把生活中的压力释放出去了。

后来,王丽肖像很多同龄人一样结婚生子。随着阅历增多,王丽肖的内心慢慢变得强大了很多,可生活中的很多琐事也会让她感觉烦、压力大。

“我有两个孩子,对于女人来说,每生一个孩子,都像扒一层皮。”王丽肖说,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她也像很多新手妈妈一样遭遇了产后抑郁、婆媳之间的摩擦,那段时间的心情也很压抑。

也是在那个过程中,王丽肖在手机上又看到了其他小游戏。

“比如像《大家来找茬》这样的小游戏,我觉得还比较考验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王丽肖说,她靠着这样的小游戏驱赶心中的烦闷。

“之前想不通的事,在玩几次小游戏后,就会在心里慢慢想开,避免了很多冲动。”王丽肖说,不仅如此,有的时候她和同事或者朋友玩了同一款小游戏,闲暇时候她也会和同事、朋友聊一下过关技巧。

“在和大家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又会延伸出很多别的话题,感觉关系更好了。”王丽肖说,她觉得这种小游戏真的挺好,能让人得到短暂放松和快乐。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能控制住自己,不会把大把时间放在小游戏上。”王丽肖说,这样的小游戏,只要不沉迷其中,真的是很好的“电子布洛芬”。

不要过分沉溺“电子布洛芬”

“每当很累的时候,看到它就莫名感到放松。”经常看网剧的徐薇说,平时压力大,工作了一天,刷网剧是她缓解压力的方式,为此,她还花钱充了会员。

“近段时间,网剧就是我的‘电子布洛芬’,花100多元钱充会员就能承包我一年的快乐,我觉得很值。”徐薇说。

“每次逛街的时候,我都要买几张小马宝莉的卡片。”市民张伟华说,小时候喜欢看《小马宝莉》的动画片,现在也很喜欢。最近,她喜欢花钱收集这些卡片。现如今,这些卡片就是她的“电子布洛芬”。

市民刘明辉表示,平时工作压力大,买了这些喜欢的玩偶摆在家中,能开心一整天。“就像发烧的时候吃了一粒布洛芬一样有效。”

对于很多年轻人沉溺于“电子布洛芬”这件事,我市长期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于丽丽表示,“电子布洛芬”能在很多年轻人中引起共鸣,确实可以让他们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得到治愈。

缓解“情绪焦虑”、克服“社交恐惧”、有助“治愈童年”……现如今,有很多人因缺乏实际社交而在情感层面产生空缺,这个时候,“电子布洛芬”可以帮助到这些人。

“这些数字文化产品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它们确实能够帮助年轻人缓解压力。”于丽丽说。

但是,“电子布洛芬”并不是万能的,正所谓“是药三分毒”,过分沉迷于它也会产生副作用。

人们遇到压力或者应对问题,不能一味逃避。因为,生活中有些伤痛需要去经历。有了经历才能有成长。

至于很多人对于年轻人喜欢动漫的衍生物表示不理解,于丽丽表示,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布洛芬”,它承载着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诉求,希望人们之间多些理解和尊重、宽容和善意。

来源:沧州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