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就有《黄石》第五季,《我的天才女友》第四季,《小谢尔顿》第七季。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多部高分剧集迎来了最终季。
其中,就有《黄石》第五季,《我的天才女友》第四季,《小谢尔顿》第七季。
(《黄石》&《我的天才女友》&《小谢尔顿》)
还有《良医》,这部2017年首季开播,豆瓣均分8.7的医务题材美剧在第7季圆满收官。
如今的肖恩迎来了家庭中的新生命。
(《良医》第七季剧照)
六七年的时光仿佛倏然之间,追剧的日子里,剧集陪伴的时光总是充满着喜悦与感动。
如今故事谢幕,心中不由得生出些许怅然。
然而,荧屏上“一代新剧换旧剧”,可能记忆中某个熟悉的角色、某个记忆深刻的场景又以另外一种形式与观众重逢。
最近一部新开播的英剧,就让人感到有点熟悉。细一看,还真有点《良医》的影子。
只不过,新剧中的女主角改换了赛道,没有像肖恩那样救死扶伤,而是铲除罪恶,揭示真相。
她,拥有着“特殊”的天赋,侦破案件的才能堪称“神奇”——
《奇探佩辛丝》
Patience
探案剧《奇探佩辛丝》改编自法国剧集《子不雨双姝奇探》,原作迄今已经出了五季。
本剧的角色同样是“双姝”设定,双女主之一,劳拉·弗雷泽出演过《失踪》《尼斯湖谜案》《岁月留痕》等多部影视作品。
最被观众熟识的,是她在《绝命毒师》第五季中饰演的“Lydia”。
(《绝命毒师》第五季剧照)
另外一位女主,艾拉·梅西·珀维斯是一位00后英国女演员,出演过《渎职》《闪闪火花》等英剧。
(《奇探佩辛丝》剧照)
这次,她将运用非凡的探案天资,与劳拉·弗雷泽饰演的探长一起揭开罪案背后的重重迷雾。
01
奇案
银行内,一个男人径自走向柜台。
他要取钱——8000英镑。
从银行出来的男人神色木然,对身边的事物仿佛毫无感知。
他来到一处停车场,把刚取出来的钱扔进了一个垃圾桶里。
(《奇探佩辛丝》截影)
接着,从后备厢中取出一桶汽油,淋满全身。
拨动砂轮,火苗蹿起,男人的身体瞬间被烈焰吞噬。
(《奇探佩辛丝》截影)
案件到了碧雅(劳拉·弗雷泽 饰)手里。
原本被定性为自 杀的案件,但在调查时却查出了蹊跷。
自焚身亡的男人叫乔普拉,生前是一名精神科医生,性情温和,过着普通而安稳的生活。
实在想不出任何理由,他会去自 杀。
(《奇探佩辛丝》截影)
最关键的是,乔普拉从银行取出的现金不翼而飞。
这就很可疑了。
不是自 杀,难道是他 杀?
可监控画面清楚地记录着,乔普拉死时,没有第二个人在现场。
一个念头在碧雅脑海中闪过,她想起两年前也有一个类似的案件。
死者詹姆森,在酒店的浴缸里割 腕 自 尽,而在他去世的前一周,他刚刚迎来了自己孩子的出生。
毫无缘由、毫无征兆的自 杀,和乔普拉案一模一样。
更诡异之处在于,两人的职业都是精神科医生,死前又都取了现金,现金在自 杀事件发生后均不见踪影。
碧雅赶紧向刑事档案室调取了詹姆森案的卷宗,想要发现更多的相关线索。
不过,档案室的工作人员好像出错了。除了詹姆森的案卷,还送来一份名叫克拉克的档案。
(《奇探佩辛丝》截影)
碧雅摊开案卷,只扫了几眼,就发现另有玄机,她赶紧去了档案室。
档案室管理员佩辛丝(艾拉·梅西·珀维斯 饰)直言“没有拿错”。
克拉克同样是自 杀,同样取了钱,同样是精神科医生。
佩辛丝又指出,两人都死于星期五且都是当月的第四天。
碧雅翻看了一下日历,猛然发现最近的案件中,乔普拉也是死在这样的一天。
(《奇探佩辛丝》截影)
高度重合的三个案件,已经不能称为巧合了。
会有另外的凶手存在吗?
02
奇探
除去死因、职业等共通线索,三名死者还有一个相同的表现——
自 杀前,三人都是精神恍惚的状态。
东莨菪碱。
佩辛丝再次抛出自己的大胆假设。
因为工作的关系,在她看过的很多案卷中都有这样的先例。
受害者因东莨菪碱的致幻作用,被人操控,导致自我伤害。
(《奇探佩辛丝》截影)
尽管这种推理貌似有点不着边际,但是在线索和证据都十分欠缺的条件下,碧雅还是听取了佩辛丝的建议。
尸检复检表明,佩辛丝是正确的。
在乔普拉的呼吸道中,发现了东莨菪碱的微量残留。
“自 杀”被推翻,之前的案件也将并案调查。
可在案情分析会上,佩辛丝却逐渐“不对劲”起来。
忽高忽低的说话声,按动圆珠笔的声音,复印机的声音,周遭的一切都让佩辛丝分外不安。
(《奇探佩辛丝》截影)
她似乎再难坚持,转身,夺路而逃。
(《奇探佩辛丝》截影)
明明分析得头头是道,展现着对侦破案件的天分,因何会突然情绪崩溃呢?
出于好奇,碧雅尾随下班之后的佩辛丝,得知了真相。
佩辛丝,是一名自闭症患者。
(《奇探佩辛丝》截影)
自闭症,全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是一种发病于发育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
主要临床特征包括: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以及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
因此在剧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情节。
为了给碧雅打个电话,佩辛丝精心地制作了“社交对话”思维导图,还提前演练多遍。
(《奇探佩辛丝》截影)
虽然功课做足了,但碧雅接电话时的一句“yes”而不是“hello”,还是让佩辛丝败下阵来。
(《奇探佩辛丝》截影)
这些都属于典型的刻板行为模式和社交障碍,没有按照佩辛丝的计划进行的事情,她不知道该如何继续。
张开的嘴巴蠕动着,却发不出一个音节。只能挂断电话,戴上耳机重新回到自己的世界之中。
(《奇探佩辛丝》截影)
相关数据显示,大约25–75%的自闭症患者会有某种程度的学习障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也有少部分的自闭症患者在某些领域会表现出极高的智商天分,被称为“高功能型”自闭症,他们的记忆能力、空间视觉能力等较为突出。
佩辛丝的角色设定属于后者。
她不拘泥于表面证据,而是深挖案件细节的推理方式,神奇地把三个案件串联,关键线索和真相呼之欲出。
病症赋予了佩辛丝不同的思维角度,这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奇探佩辛丝》截影)
正当碧雅准备进一步调查案件之时,意外不期而至。
佩辛丝遭警方扣押,进了拘留室。
自焚案中,监控拍到佩辛丝在案发前36个小时到达停车场,出现在了乔普拉的车辆旁进行查看。
这种不寻常的举动,让警方有理由怀疑她与此案有关,甚至可能是首要嫌疑人。
(《奇探佩辛丝》截影)
更要命的是,另一起案件中的死者克拉克是佩辛丝儿时的精神科医生,并且曾把她的自闭症误诊为精神分裂。
当时,他还向佩辛丝的父亲施压,要把年幼的女孩送去精神病院。
这无疑更加深了警方关于“蓄意报复”的猜测。
佩辛丝是凶手吗?
(《奇探佩辛丝》截影)
如果是,她为什么又特意提示碧雅重新调查?
如果不是,她的隐瞒又该作何解释?
凶手,还是奇探,真相究竟是什么?
03
正名
本剧主演艾拉·梅西·珀维斯在现实中就是一名自闭症患者。
剧中的那些挣扎与困境,那些不屈与顽强,真的不需要“演”出来,或许剧情就是自己生命的写照。
童年的佩辛丝,早早就被定义为一个将来可能“对社会完全没用”的人。
(《奇探佩辛丝》截影)
但凭着努力,她还是达到了“独立生活”的程度。
她却并没有满足于此,她要更进一步,想“帮得上忙”。
(《奇探佩辛丝》截影)
对佩辛丝来说,没有什么比一句“我需要你”更能提振精神的了。
对于自闭症患者和其他特殊病患群体而言,“变得有用”不仅是对他们的认可,更是生命的褒奖。
(《奇探佩辛丝》截影)
以自闭症患者为主角的影视作品,除了本剧和前面提到的《良医》,其实还有不少。
比如,好莱坞电影《雨人》。
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雷蒙德是“数学天才”,可即便如此,因为患有自闭症,他还是不得不直面生活中的挑战与困境。
(《雨人》剧照)
再比如,国产电影《海洋天堂》。
为了让自闭症儿子在自己离开后依然能活下去,李连杰饰演的父亲努力教导儿子独立生活的技能。
逆境中,亲情的坚韧与希望不灭不消。
(《海洋天堂》剧照)
事实上,在以上影视作品以及大众文化中,经常出现的具有出众才能的自闭症患者形象,譬如“奇探”“医术高超的医生”“数学天才”,在现实中是很罕见的。
自闭症不是“天才病”,他们之中的一些重度患者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
疾病带来的不仅仅是患者的苦痛,还有对家人的折磨——繁重的责任,日常的照料,身心的双重疲惫。
比起这些,更让患者和家属难以接受的,是来自社会和他人的不公对待。
有时候,自闭症甚至会和人们口中的“精神病”“傻子”画上等号,备受欺辱与歧视。
在本剧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在互助小组里,有患者说别人都“无视他”,把他当成“傻子”,即使辛苦取得了高阶学历,也只能做一些很微薄的工作。
(《奇探佩辛丝》截影)
社会对于自闭症患者的宽容度很低,在用工时总会让这些患者主动说明自己的情况。
就像得了这种疾病就成了某种“怪物”一样。
(《奇探佩辛丝》截影)
还有人感到迷茫。
是应该公开自己的诊断结果,还是继续在情绪崩溃的边缘继续伪装自己。
(《奇探佩辛丝》截影)
可以说,本剧不只是一部探案剧,它的主题是想要唤醒公众对自闭症和特殊病患群体的关注与理解。
让这些患者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不是病症本身,而是偏见。
尽管立意很不错,但本剧也略有瑕疵。
第一个案件在两集过后结束,铺垫得很满的悬疑感,结束得有点仓促。
有一种铆足了劲,但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的感觉。
但瑕不掩瑜,还是值得追的。
(《奇探佩辛丝》截影)
剧中,佩辛丝的奇探生涯还在继续,那些不适感和窘境仍在迎接着她。
某些略显亲昵的举动,会让她很紧张。
(《奇探佩辛丝》截影)
或者,总要得到某些“指令”才能缓解自己的无所适从。
(《奇探佩辛丝》截影)
无论怎样,佩辛丝都在试着让自己成为一名“普通人”。
普通人,或者换个说法——“正常人”,我们说起来很轻松很简单,但对于有些人来说,何其艰难。
最近的国产电影《小小的我》中,外婆说的那句话:“刘春和是脑瘫,不是傻子。”
自闭症、过动症、阿斯伯格症、脑瘫……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多发病于童年甚至是婴幼儿时期。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自闭症患病率大概为1%,总患病人数超过1000万,0-14岁的儿童超过200万。
想想看,来自社会与他人的歧视,会让这些孩子早早就背上“病耻感”,去度过怎样艰难的一生。
佩辛丝的灵感让碧雅跳出了“思维的框框”。
然而,真正要跳出和打破的“框框”,仍然是偏见与歧视。
要为“自闭症”正名,要为“脑瘫”正名,要为一切已经被污名化的病症正名。
本剧剧名佩辛丝“Patience”直译为“耐心”,同样在提醒着我们,对那些患者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爱与包容。
他们的“与众不同”没什么大不了,他们只是生病而已。
来源:分派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