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19日是TikTok“不卖就禁”法律生效的截止日期,目前最高法院的裁决仍未出炉,如果法院最终裁定不干预,TikTok将被从美国的应用商店下架,也就是说,新用户不能下载使用TikTok,但对于老用户而言,已下载的用户即使禁令生效后仍能继续使用,只不过无法在苹
就在1月19日的“大限”将至之际,TikTok主动加码,计划将完全关停美国业务,令这起事件的走向,增加了新的看点。
一、拒绝再玩,TikTok计划全面关停美国业务
1月19日是TikTok“不卖就禁”法律生效的截止日期,目前最高法院的裁决仍未出炉,如果法院最终裁定不干预,TikTok将被从美国的应用商店下架,也就是说,新用户不能下载使用TikTok,但对于老用户而言,已下载的用户即使禁令生效后仍能继续使用,只不过无法在苹果和谷歌应用商店获得更新维护。
很多人认为,事情大概也就这样了,孰料TikTok可能升级这一行动,在周日完全关停美国业务。据知情人士透露,TikTok计划在1月19日,主动向其1.7亿美国用户关闭应用程序。
据知情人士披露,根据TikTok的这一计划,1月19日之后,任何尝试打开该应用的用户将会看到一个弹框,引导指引他们前往一个介绍禁令信息的网站。如果用户希望保留自己的信息记录,TikTok也可以提供下载个人数据的选项。
如果TikTok最终决定主动关停,这就意味着,所有现有的TikTok美国用户,也无法使用这个应用了。
二、展示决心,TikTok不惜玉石俱焚
在1月10日的法庭辩论中,TikTok与司法部代表就“不卖就禁”法案是否违反美国宪法进行激烈的辩论,TikTok方面及用户代表认为“不卖就禁”法案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对于言论自由保护的规,而代表政府的律师则认为,法案是基于保护美国国家安全考虑,对公司所有权结构进行限制,因此不会构成触犯第一修正案。
从庭审交锋的场面,以及法官的问话及发言中,大多数旁听者可以感觉到似乎大法官们更加倾向于政府的观点, 也就是说“不卖就禁”法案未涉及对平台传播内容的限制,而仅仅是出于国安因素要求对股权架构进行调整。
因此,即便大法官最后发出阻止禁令,也只是技术性地延缓禁令生效,对TikTok的实质性帮助极其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TikTok计划全面关停其在美国的应用,看样子,是要展示一种玉石俱焚的决心。
三、兵行险着,TikTok事件能否迎来转机?
TikTok计划全面关停其在美国的应用,应该说是在不得已情况之下的一步险棋,但在当前的这个局面下,也只有兵行险着,才有可能绝地求生。
1、TikTok此举,其实是把争论的焦点,从保护“言论自由”向保护“财产权利”进行转变。因为直接关闭应用之后,美国所有TikTok用户在该平台上的粉丝、流量以及预期受益,将统统化为乌有。
2、如果说,法案要求平台“不卖即禁”是否构成侵犯言论自由,在法律上仍有争议空间,但TikTok受法案影响而被迫关闭业务,对于用户的“财产权利”侵害,则是绝对不容置疑的。
3、政府当然有权维护国家安全,但美国“联邦宪法”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公民财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因为国家安全问题造成公民私有财产的损失,政府必须给予恰当的补偿。因此,接下来,TikTok可以就其遭受的损失,向联邦政府和国会进行求偿。
TikTok兵行险着,这一下,所有的压力都转到高等法院、国会和联邦政府身上了,在巨大的民意压力之下,他们应该会采取措施,不会让这一幕在1月19日上演的。
对此,也许有人会说,想当年谷歌等应用撤离中国,走了也就走了,因此TikTok撤离,估计也搞不出多大的动静。这个判断,忽视了当年的谷歌中国与如今的TikTok美国,在社交功能以及商业化发育方面的巨大差异,当然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文素材参考公开媒体(含自媒体)信息,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相关图片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近期评论区频繁出现违规留言,有相当数量留言遭平台屏蔽或删除等处分,为净化网络环境,本号现设置为”关注后留言“,希望各位读者文明留言。
来源:洋杨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