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安徽省安庆市,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众多厚重的红色记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陈独秀的出生地和先期革命思想的传播地、安徽省委首个城市党支部的发祥地、多支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地、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实践地……安庆市岳西县是
本报记者 崔斌伟 张辉 通讯员 苏娟
在“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安徽省安庆市,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众多厚重的红色记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陈独秀的出生地和先期革命思想的传播地、安徽省委首个城市党支部的发祥地、多支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地、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实践地……安庆市岳西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红三十四师、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在这里重建、战斗或修整。当年,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率先到达陕北,胜利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担当“先遣队”的历史使命。革命战争年代,四万岳西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
岳西茶园
近日,本社采访小组来到安庆,去探寻新时代长征路上,“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安庆答案。
古茶换新颜 茶香茶农欢
2024年12月17日,皖水潺潺、细雨漫漫,皖西南边陲、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因为平均海拔600米,森林覆盖率77.33%的显著地理特质,让初来乍到的采访组感受到当地“湿冷”的凛冽。秀美的县城因“湿冷”鲜有行人,但走进衙前河畔,由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翡冷翠岳西茶文化展示中心,宽阔的品茗区却是宾客满门,热闹非凡。
“天冷了,喝杯我们岳西红茶,暖暖身。”“我们岳西茶可有历史了,可以追溯到秦汉,位于我县的罗源场系宋代千年古茶叶山场之一。”“你看看我们岳西翠兰外形是不是很优美,芽叶相连,自然舒展,是不是酷似小兰花?”“岳西翠兰品质特点突出在‘三绿’,即干茶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茶艺师们一会优雅地拿起茶壶盖或泡过茶的茶杯让茶客们感受茶后余香,一会又热情地斟茶换茶,让茶客们陶醉在不同茶味中。该茶文化展示中心二楼的国礼茶展示柜台及“让国礼茶走进寻常百姓家”的书法篇幅,更是成为茶艺师们介绍的重点。
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所长詹罗九教授曾撰文指出,当今岳西之辖域,历史上也曾有古老茶区的辉煌。众所周知,安徽省素来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中国十大名茶安徽占了四个,分别是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岳西茶,这个从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渐渐回到世人视野中的“新秀”,如何在“大佬”云集的安徽茶界出圈?如何实现“将岳西翠兰推出安徽,飘香全国”?如何成为当地富农增收的一个产业呢?对于相对欠发达的山区县岳西,的确是一个挑战。
已经是地方公用品牌的岳西翠兰是在1985年前后诞生的。但当时的发展环境并不乐观,因为茶种、价格等问题,一度出现了“毁茶种粮”的情况。当地政府邀请茶叶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岳西境内包家石佛寺和姚河黄树两个地方的茶树原料为主,试制茶叶,改良茶种,并进行推广。县里成立了茶产业化指挥部、岳西翠兰品牌管理委员会等领导小组,还出台了产业政策和品牌管理方案。各乡镇也相应建立了工作小组,层层落实茶产业发展任务和指标,形成了全县上下联动,凝心聚力抓发展的良好氛围。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扶持高标准茶园建设、低产茶园改造、茶叶加工厂建设、良种推广、技术培训和品牌建设,支持茶产业发展。
“在推动低产茶园改造、良种推广、标准茶园建设过程中,爬山进村,现场讲解和指导,两脚泥土半夜才能回家成为工作的常态。”“自从县委、县政府提出岳西翠兰品牌化建设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很多以前很少有机会去的大城市,也渐渐被我们熟悉;会展公司、商超老板、茶叶商贩、品牌推广人等以前没有或少有交集的人,逐渐也变成了熟悉的面孔。”这是岳西县农业农村局很多干部职工的经历和心声。
标准化一定是茶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岳西县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茶产业发展要求,新建标准茶园2.7万亩,全部采用无性系良种。全县茶园获得无公害认证15.5万亩、绿色食品认证5500亩、有机食品认证3000亩、ISO认证企业2家。与此同时,不落地连续化加工、清洁能源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得到示范推广。
当前,岳西县正通过国企的引领作用,来带动茶产业发展壮大,特别是皖岳集团对安徽翠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增资扩股,培育茶叶骨干龙头企业,致力于打造完整的茶叶全产业链。在政府的支持下,该企业与科研院共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岳西茶产业研究中心”、合作挂牌成立岳西县茶产业研究院,进行人员培训、优质资源保护利用、新产品开发等,进一步对岳西茶产业进行延链、强链、补链、壮链。
如今,岳西县各类茶叶经营主体发展到1400余家,其中涉茶龙头企业35家、专业合作社670家、专业协会103家、家庭农场73家、产业化联合体3家。全县茶园面积扩大至18.5万亩,茶园遍布全县24个乡镇,182个行政村,茶叶产量高达6300吨,第一产业中,茶叶产值达到8.02亿元,综合产值更是达到23.5亿元,岳西翠兰品牌价值达到27.2亿元。
如今,“中国名茶之乡”岳西县正在大力依托岳西翠兰品牌,助力茶叶这个富民产业升级,让茶香飘向全国,让茶农腰包更鼓。
茯苓上餐桌 产业链更全
中药界有“十方九苓”一说,彰显了茯苓在中药里的地位。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岳西县盛产多种中药材,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茯苓。
岳西茯苓品质虽好,但长久以来,因技术问题,其规模、产量一直难以提升。直到1974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成功地从野生茯苓中分离出了纯菌丝种的菌引培育种植,为大规模人工种植茯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通过菌核定点“诱引栽培”技术的运用,岳西的茯苓栽培已经迈入了高产高效的全新阶段。
驱车走在岳西县秀美的山区乡村,可以看见许多村民家门口的平地上铺晒着雪白的东西,就像一块块硕大的白玉。随行人员介绍:“这是岳西县农民致富的另一支撑点——茯苓,普通种植户一年也能靠它增收好几万元。”
和平乡是岳西最早种植茯苓的乡镇,也是茯苓经纪人最具规模的乡镇。乡党委书记汪志鹏如数家珍地介绍该乡茯苓产业:“2023年,由和平乡企业家、经纪人经手的茯苓达2.1万吨,产值高达5.6亿元,占据了全县加工、销售总量的半壁江山。在全乡2565户家庭中,有35户在云贵川地区,7户远赴非洲马达加斯加从事茯苓的种植与收购工作,66家企业在亳州、安国、广州等中药材市场销售茯苓,600余户家庭从事与茯苓加工相关的工作,每年为近4000名乡亲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村民在种植茯苓
当地还新近打造了特色项目——大峡谷漂流,尝试将文旅与茯苓结合。当地农家乐中推出茯苓炖排骨、茯苓烧鸡、茯苓馒头等餐品,让游客更深刻地认识茯苓。
历经爷辈、父辈两代人的深耕和努力,和平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助力茯苓产业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茯三代”们正传承着茯苓产业深厚的底蕴,在追求品质的同时,不断创新,在保持原料加工和销售优势的同时,结合茯苓作为食药物质的特点不断延展出更多的新产品,如茯苓饼干、茯苓面、茯苓米糕、茯苓茶等。
和平乡茯苓产业的发展,只是岳西县大力发展茯苓产业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该县2023年茯苓种植面积达5705亩,产量1.2万吨,完成初加工2.9万吨,占全国的60%;销售3.8万吨,占全国的75%,销售额达11.4亿元。茯苓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并依托岳西县中药材加工园区,逐渐从产地转型到全国集散地,形成完整产业链。
“吃干榨尽”一粒米 拓展增收路
万里长江,生生不息。长江中下游的望江,是成语“不越雷池一步”的古雷池所在地。望江和岳西相邻,地貌却是迥然,与“八山一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全山区岳西县相比,望江县广阔的平原、丰沛的水系,让采访组感悟到“鱼米之乡”美誉的来历。
近年来,望江县政府紧紧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富饶的农产品资源,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决贯彻“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加强粮食种植面积保护、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注重新质生产力引领,使该县粮食产量持续增收,油棉种植面积常年居全市首位。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安徽联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联河”)诠释了如何将一粒稻谷“吃干榨尽”。该公司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最初的作坊式小米厂逐步发展成为集优质大米开发、科研、生产、销售、粮食精深加工等为一体,年加工大米能力达30万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在安徽联河党支部书记兼副总经理田元元的带领下,采访组深入稻米生产加工车间。一粒稻谷经圆通初清筛、振动初清筛、去石机等一直到成品仓库,需经历18道工艺流程。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堆积如山的稻谷变成了白花花的大米。田元元说:“公司建强种植基地,保障粮食高产优产,引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及大型种业公司优质资源,开展粮食丰产工程及绿色种植相关技术攻关,推广特色优质品种20余个。目前,我们拥有1.4万亩经过绿色食品认证的农田、1万亩有机认证的农田,以及5个有机认证产品和15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我们的基地被选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安庆市市级成品粮应急储备基地,同时也是全省首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此外,我们还为‘圳品’(专供深圳的食品)、古井贡酒等多家知名企业供应优质专用原粮。我们的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全国20多个省市的批发市场,并成功进驻全国各大卖场,同时开通了线上旗舰店。”
离开大米包装车间,步入宛如园林的厂区,采访组探访了饮料加工区。安徽联河将科技视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近10年来,已投资5.26亿元专注于营养健康和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领域,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产品附加值,致力于最大化利用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目前,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携手,研发出一系列大米蛋白产品;制定并公开备案了“大米”“米淀粉”“米乳”等3个企业标准;与江南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适合高血糖人群的专用米;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发生产零添加米乳及精深加工产品,实现了饮料产品零添加剂和零蔗糖……这些创新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需求,为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
田元元表示,公司正致力于稻米全产业链的扩展与强化,新近启动了稻米副产物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将专注于生产包括一级稻米油、米糠蜡、谷维素、脂肪酸以及压榨菜籽油在内的多种深加工产品。目前,项目正处于积极施工阶段,预计将在今年6月迎来投产。一旦投产,预计每年可生产20万吨米糠油和10万吨菜籽油。
田元元说:“我们作为一家以农业为核心的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离不开党的富民政策和乡亲们的养育之恩。公司党委以‘一粒米’为起点,通过帮助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实现富裕一方区域。2022年,公司党委继‘五大扶贫模式’之后,又推出了‘四大振兴模式’。我们开展了粮食丰产工程和绿色种植技术攻关,建立了专属品牌粮食生产基地,并推广了小红米、紫米等20多种特色优质品种。如今,我们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家庭:累计与农户签订的订单面积达到461.3万亩,原粮产量达到299.9万吨。仅通过订单加价,就为农户增加了2.064亿元的收入,惠及11.36万余户农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带动望江县及周边10多个县域的农民增收。”
不仅是安徽联河,安徽中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持续致力于拓展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在促进富民产业升级方面,该公司专注于推广双低高油油菜新品种及其种植技术,并致力于纯物理压榨7D菜籽油的生产加工。这不仅促进了当地菜籽产业的发展,还助力望江县成为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的示范县,实现油菜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96%。
据悉,安庆市在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以及让农民增收方面还有很多好的尝试和实践,尤其是在红色基因的影响和传承下,未来将有更多绚丽的花朵绽放、更多的果实成熟飘香。
《中国食品报》(2025年01月16日01版)
来源:中国食品报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