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医药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特色诊疗技术方法,对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的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重心、基础、活力在基层。农工党宁夏区委会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区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还存在不足。
中医药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特色诊疗技术方法,对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的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重心、基础、活力在基层。农工党宁夏区委会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区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还存在不足。
一方面,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基层医卫机构发展相对滞后,技术力量和人员配备不足,中医药服务能力与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间还有较大差距。中医人才梯队呈倒金字塔结构,优秀的中医药人才集中在大医院,基层严重缺乏中医药人才,尤其是全科医生。依托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中医馆,由于缺少高素质中医药专业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
另一方面,中医“治未病”认知低。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在基层宣传推广不足,加之群众“重治轻防”的观念根深蒂固,对于“未病”养生重视不足。同时,由于医疗资源紧张,基层医务人员终日忙碌于“治已病”的疾病诊疗,无暇对“未病”人群开展健康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治未病”的推广。
此外,基层中医药发展不均衡。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滞后,群众接受中医诊疗的机会偏少,“看好中医难”“用好中药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对此,农工党宁夏区委会提出三方面建议:
加大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强化综合医院中医科和市县中医院对基层医卫机构的对口帮扶,重点帮扶中医特色科室建设、培训业务骨干及中医科室带头人、适宜技术和特色诊疗技术推广应用等核心服务能力。二是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院校教育、在职培训、师承教育体系,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医药卫生事业人员编制制度和薪酬保障制度,让基层中医药人才在职称晋升、工资收入和社会地位上更有获得感,帮助基层医卫机构吸引和留住人才。
健全基层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一是打造区域平台。支持设立中医“治未病”门诊及综合治疗室,全力打造、推广宣传“治未病”特色优势病种。尤其针对慢性病、亚健康等,积极运用中药汤剂、膏方、药膳辨证内服,同时注重中医适宜技术如针刺、艾灸、耳穴、贴敷等在“治未病”中的推广应用,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治未病”干预和调治方案。二是营造良好氛围。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共同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和适宜技术推广。加大中医药法规、政策和服务宣传,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推广活动,为群众开展免费中医问询诊疗、提供康复保健服务,传播中医文化理念。
创新基层中医药服务模式。一是加强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将中医健康体检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制定针对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或指南。鼓励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针对不同健康需求,开展儿童体质调理、中医特色护理、运动指导、饮食指导等中医健康养生定制服务。二是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好中医。拓展医联体建设中医药服务内涵,由上级医院预留中医专科或专家号源,基层医卫机构负责煎药、康复理疗等诊后服务,让居民就近享受优质、便捷的中医诊疗服务。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支持中医民营医院和诊所发展,鼓励退休中医老专家在社区坐诊。三是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鼓励市场主体和基层医卫机构合作开发药食同源产品,共建中医养生馆、经络按摩馆、太极运动馆等。遵循医养结合方向,推动中医药服务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延伸休闲康养产业触角。(宁夏日报记者 马越)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