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靶向CD38单抗艾沙妥昔单抗重磅上市,中国RRMM治疗迎来新曙光!

B站影视 2025-01-14 20:47 3

摘要:2025年1月8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艾沙妥昔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赛可益)上市,用于与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治疗(包括来那度胺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多发性骨髓瘤(MM)成人患者。

导读

2025年1月8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艾沙妥昔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赛可益)上市,用于与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治疗(包括来那度胺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的多发性骨髓瘤(MM)成人患者。

NMPA官网截图

共盼新药

中国RRMM的治疗面临生存困境

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调节剂(IMiDs)等药物在一线治疗中的应用,MM患者的总生存期(OS)已明显延长,但MM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患者终将面临复发。患者复发次数越多,无进展生存(PFS)和复发后的生存时间越短1。因此,复发难治性(RR)MM的治疗,尤其是首次复发MM的治疗仍是目前的重点和难点,且获得最大程度的缓解,延长PFS也成为首次复发MM的治疗目标1。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对至少一种PI和IMiDs产生耐药的RRMM患者,其后续治疗的中位PFS仅约5个月,中位OS为9~13个月2。因此,RRMM患者存在明显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亟需具有全新机制的药物来克服治疗难题,改善患者的生存。

重磅登场

艾沙妥昔单抗

助力中国MM治疗迈向新征程

此前,艾沙妥昔单抗已于2020年3月在美国获批,此次在国内成功获批,一方面为中国RRMM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另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真实世界研究助力创新产品上市模式的加速发展。作为全新靶向CD38单抗,艾沙妥昔单抗通过独特的创新机制,显著的疗效,良好的安全性等诸多优势,助力中国MM患者开启全新治疗篇章。

CD38在MM细胞上广泛均匀表达,靶向CD38的单克隆抗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抗MM新型药物3。全新靶向CD38单抗艾沙妥昔单抗是嵌合性IgG1-κ型抗体,其独特的结合表位和结构可带来更强的抗体亲和力和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具有直接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4-5,即使在缺乏效应细胞交联的情况下,仍能发挥疗效。艾沙妥昔单抗强效特异性抑制CD38酶活性,可克服CD38催化产物腺苷(ADO)带来的免疫抑制从而产生更好的疗效6。此外,艾沙妥昔单抗较少依赖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效应发挥抗MM作用,从而避免了1q扩增MM患者CD55高表达而产生的补体抑制效应,有望通过强效杀伤机制克服1q耐药7-9。因此,艾沙妥昔单抗凭借其全新机制和独特优势,在骨髓瘤的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强调的是,艾沙妥昔单抗与新一代IMiDs泊马度胺,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作用,诱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增强,从而进一步加强抗肿瘤作用10。此外,泊马度胺会增强艾沙妥昔单抗的直接凋亡作用,并增加调节性T细胞上CD38的表达,从而使艾沙妥昔单抗介导的清除作用得以增强10。综上,艾沙妥昔单抗凭借自身独特的结合表位、结构及相关作用机制展现出良好的抗MM活性,且与泊马度胺联合时通过多种协同机制进一步增强抗肿瘤作用。

图1 艾沙妥昔单抗作用机制

Isa-Pd方案显著提高RRMM患者缓解率,改善患者生存

基于其独特的创新机制,艾沙妥昔单抗可精准靶向肿瘤抗原,多维度诱导MM细胞凋亡,这也为其有效治疗MM患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III期ICARIA-MM研究3共纳入307例既往至少接受过2线治疗的RRMM患者,其中Isa-Pd组(n=154)中,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3,来那度胺难治占94%,肾小球滤过率(eGFR)≥30且7。结果显示,Isa-Pd于35天快速起效,13个月持续缓解,总体缓解率(ORR)高达60%。与Pd组相比,lsa-Pd实现近2倍生存获益,达到近1年的中位PFS,显著降低40%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11.5个月vs 6.5个月;HR=0.596,p=0.001)3(图2)。

图2 整体人群的PFS

11,共纳入24例既往接受过≥2种治疗(包括来那度胺和PI)的RRMM患者。结果显示,研究者评估的ORR达82.6%,与全球III期ICARIA-MM研究结果一致;达到首次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18个月,中位随访8.41个月时,中位PFS、OS和持续缓解时间(DOR)均未达到。

Isa-Pd方案安全性良好,为MM患者的安全用药保驾护航

药物安全性是药物研发与应用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治疗效果,只有确保药物安全性,才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保障,避免严重不良反应,促进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在ICARIA-MM研究3中,将艾沙妥昔单抗加入Pd方案中,和Pd组相比耐受性良好,并未增加治疗中断或致命事件发生率,且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的总体健康评分相较于基线未出现变化。而IsaFiRsT研究11中,Isa-Pd方案治疗中国RRMM患者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以上结果表明,Isa-Pd方案的安全性良好,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同时保障了其生活质量,也为其在MM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Isa-Pd方案获国内外权威指南一致推荐

权威医学指南作为医疗实践的重要参考,基于大量临床研究数据、专家经验与共识构建而成,以客观的标准和依据,为医生应对复杂疾病诊疗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方向,助力患者获得契合病情的治疗方案。

基于在各项临床试验中展现出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艾沙妥昔单抗已获得最新国内外权威指南的一致推荐。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4年修订)12推荐CD38单抗联合Pd方案用于硼替佐米和/或来那度胺耐药的RRMM患者:包括首次复发及二线及以上复发患者(强推荐)(图3)。2025年第1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MM指南13优先推荐Isa-Pd治疗对硼替佐米或来那度胺耐药的RRMM患者(图4)。

图3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4年修订)推荐

图4 2025 v1版NCCN MM指南推荐

14和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15也推荐Isa-Pd等艾沙妥昔单抗联合方案用于治疗RRMM患者。以上信息表明,Isa-Pd方案受到国内外权威指南的青睐,该方案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使用艾沙妥昔单抗提供了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有利于该方案在临床实践中更广泛地应用,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专家寄语

李娟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MM的高复发率和耐药性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全新靶向CD38单抗艾沙妥昔单抗的获批无疑是一大利好。它多种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其在MM治疗中独具优势。从国内外权威指南的一致推荐更可看出该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急需性。艾沙妥昔单抗基于IsaFiRsT真实世界研究获批,为首次复发的RRMM治疗带来新希望,同时也为国内以真实世界研究推动创新产品上市的模式提供了有力范例,促进该模式进一步发展与成熟。今后,希望艾沙妥昔单抗能引领MM治疗迈向新的高度,推动整个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为攻克MM疾病带来更多曙光。

路瑾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全新靶向CD38单抗艾沙妥昔单抗注射液的获批,为MM首次复发的创新性治疗策略提供了关键支撑。特别是基于IsaFiRsT真实世界研究成果,有力地增强了临床应用艾沙妥昔单抗的信心。为我们在中国患者人群中的使用带来了信心。展望未来,艾沙妥昔单抗有望成为MM治疗的核心药物之一,随着相关研究深入开展,联合用药方案的优化创新,艾沙妥昔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将为更多MM患者带来生存希望。

糜坚青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全新靶向CD38单抗艾沙妥昔单抗基于IsaFiRsT研究结果,重磅登陆中国,以创新机制与卓越疗效,力克MM患者首次复发困境,助力医患携手逐光前行,拥抱更多生活新希望。

傅琤琤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庆祝全新靶向CD38单抗艾沙妥昔单抗中国获批,为MM患者抓住首次复发的关键治疗窗口提供了创新武器,推动更早的生存获益,开拓希望坦途。

专家简介

李娟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名医,中山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过或正主持的基金有国自然基金等20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0多篇,SCI收录90多篇,以第一负责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和三等奖、华夏医学奖二等奖、广东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主编专著9部。

路瑾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骨髓瘤-淋巴瘤病区主任

研究方向:主要进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系统性淀粉样变性 、淋巴瘤、细胞免疫治疗等的临床以及实验室的研究。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总干事、常委北京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组织细胞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副会长兼多发性骨髓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学组副组长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疾病专业学组副组长

中国及国际原发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协作组成员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亚太骨髓瘤工作组委员

国际肾脏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研究组委员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100余篇,包括leukemia、Clin Transl Med、BCJ、BJH等;主编专著5部,参编21部;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重点项目1项,首发基金1项,985子课题2项,参加科技部重大专项等基金项目等,目前主持在研基金4项。作为项目总负责人承担国内及国际多中心试验分中心负责30余项。是国内多部浆细胞疾病领域指南的主要执笔者。

糜坚青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血液内科 科主任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血液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血液医学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上海抗癌协会理事、血液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分会主任委员

亚洲骨髓瘤工作组成员

Nature Genetics 、Cancer Cell、Leukemia、PNAS、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Blood等知名刊物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2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作为项目负责人,共承担课题22项,其中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等国家级课题9项、省部级课题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

傅琤琤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浆细胞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分会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委员

女医师协会靶向治疗专委会委员

女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及相关疾病专业学组副组长

江苏省抗癌学会血液肿瘤分会,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分会,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浆细胞疾病学组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常务委员

亚太骨髓瘤网成员

国际骨髓瘤协会成员

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获江苏省卫生厅科教兴卫重点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基金。获得过教育部、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等.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43(10):810-817.

2.贾静,等.肿瘤,2023,43(9):701-709.

3.Attal M, et al. Lancet. 2019 Dec 7;394(10214):2096-2107.

4.Martin TG, et al. Cells. 2019 Nov 26;8(12):1522.

5.Díaz-Tejedor A, et al. Cancers (Basel). 2021 Mar 17;13(6):1353.

6.Zannetti BA, et al. Cells. 2020 Dec 11;9(12):2666.

7.Martin T, et al. Haematologica. 2022 Oct 1;107(10):2485-2491.

8.Nijhof IS, et al. Blood. 2016 Aug 18;128(7):959-70.

9.Mohan M, et al. Br J Haematol. 2020 Apr;189(1):67-71.

10.van de Donk NWCJ, et al. Blood. 2018 Jan 4;131(1):13-29.

11.Zhao WL, et al. 2024 EHA PB2729.

12.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等. 中华内科杂志, 2024, 63(12): 1186-1195.

13.NCCN Guidelines, Multiple Myeloma, Version 1.2025.

14.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4版.

15.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多发性骨髓瘤.2024.

审批编码:MAT-CN-2501127

来源:灵科超声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