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浪漫的导演,他的感性超越了语言

B站影视 2025-01-13 10:13 2

摘要:我们在看电影时,确实如此。虽然电影可以启迪人心,但我们大多数人去看电影是想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进入一个比我们现实生活更为丰富愉悦、更能引发共鸣的光影世界。关于此,大多电影都未能像王家卫所拍的,兼具娱乐性与视听上的共鸣。这位戴着标志性墨镜的香港导演,其作品比许

“娱乐消遣,“塞缪尔·巴特勒(Samuel Butler)在《众生之路》(The Way of All Flesh)中写道,“是比权利或义务更为安全的指标。”

我们在看电影时,确实如此。虽然电影可以启迪人心,但我们大多数人去看电影是想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进入一个比我们现实生活更为丰富愉悦、更能引发共鸣的光影世界。关于此,大多电影都未能像王家卫所拍的,兼具娱乐性与视听上的共鸣。这位戴着标志性墨镜的香港导演,其作品比许多其他导演的电影更出名。

王家卫是少数的电影辨识度极高的创作者,他的作品融合了流行文化的悲与欢,洋溢着亢奋的情感与被疏远流离的忧郁情绪:在他的电影里,你可以从每一个滴答作响的时钟、每一个面对镜头的角色他们的心碎颤抖中、每一个深陷糊涂心灵的时刻中——比如一个警察对着肥皂自言自语——去感受到他的存在。然而,尽管这些镜头致力于导演的个人表达,王家卫的电影还是在银幕里定义了一个 20 世纪末与21 世纪初的文化时刻——无论在香港还是全球。在金钱至上的香港电影里,他的成功抬升了这个声名狼藉的电影行业的艺术水准。如同文坛届的村上春树,王家卫成为了第一个占领全球酷炫前沿的亚洲电影人。

《重庆森林》(1994)

当然一路走来,王家卫赢得了无数奖项和荣誉。在《视与听》最近一次(2012年)组织的票选中,国际影评人对影史最伟大电影展开投票评选,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是前25名里中唯一的新千年电影。然而,还有一个标准可以真正地衡量王家卫在世界影坛的成就,那就是他的影响力在一些广受赞誉的电影里随处可见。这些电影形形色色,均致敬着王家卫:比如索菲亚·科波拉的《迷失东京》(2003),马修·韦纳的电视剧《广告狂人》(2007)(剧中在引出男主唐·德雷柏时,致敬了王家卫的一个镜头),巴里·詹金斯的《如果比尔街可以作证》(2018)以及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2018)(这部电影独特地融合了王家卫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风格)

如果有何不同,那就是这些电影让观众们对王家卫更加神魂颠倒了。王家卫的电影让五湖四海的影迷都爱上了他——《时代》杂志影评人理查德·科利斯(Richard Corliss)封他为“世界上最浪漫的导演”并非无缘无故。在此次的七部合集收藏中——包括七部最受人挚爱的剧情片,再加上他那令人春风洋溢的短片《爱神之手》(The Hand,2004)——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王家卫的感性超越了语言,雅俗共赏。他的作品结合了黄金时代好莱坞电影制片厂的星光魅力(他曾说:“我喜欢明星。”)和大胆的形式风格,以及如水银般流动的光影。这些灵感来自于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田纳西·威廉斯等人。

王家卫

如果仅看王家卫的出身,不会有人看好他成为之后一代潮流的化身。他出生在1958年的上海,时逢在毛泽东上台执政后的近十年。五岁时,王家卫的父母为了谋求更好的经济出路,带着他搬到了香港。父母把他的哥哥姐姐留在亲戚家里,打算等香港稳定后再择日接回。但猝不及防的是,之后文革爆发,整个国家处于封锁状态。十年间,王家卫没有见到哥哥姐姐一面,这种亲情的离间剥夺让他在香港更加茫然若失。突如其然地陷入新的文化环境,他面临的是不同的饮食,不同的时尚,不同的电影。他说的还是上海话,而非当地的粤语。

早期的流离失所,可能解释了为何王家卫会在电影中,持续迷恋般地关注那些格格不入的人物和流落他乡的华人。他的电影宇宙携带着导演本人与角色人物,走进了台湾、菲律宾、新加坡、柬埔寨和阿根廷等地。电影中多种不同语言的碰撞——从不同的汉语方言到英语、西班牙语和日语——凸显了角色的文化流动感。

《春光乍泄》(1997)

后来,他和父母住在香港九龙尖沙咀诺士佛台的一套公寓里,该地离父亲经营西式的夜总会碧瑶(Beatles)不远(披头士乐队曾来过!)而这家店就在因拍摄《重庆森林》而闻名于世的重庆大厦的底层。

正如费德里科·费里尼的想象力根植于他的家乡里米尼,王家卫的很多作品都源自他成长过程中所感受到的那种《阿玛柯德》式的活力。《花样年华》里的麻将戏来自于他的母亲在家住公寓里通宵打麻将。也正是在从小生活的大楼里,王家卫遇到了今后电影几个主要角色的原型:《阿飞正传》中张国荣演的无情狠心的浪荡靓仔,《2046》里梁朝伟演的科幻作家,章子怡饰演的交际花。在诺士佛台上,年轻的王家卫像《一代宗师》那般纵目远望功夫学校。也是此地,王家卫耳濡目染不同语言的流行音乐,这些音乐后来成为他电影的标志和创作的驱动力。从一开始,香港街道的喧哗热闹与诗意就点燃了王家卫的想象力。

王家卫对母亲心生爱慕,她善解人意、活跃而有趣,支持鼓励着王家卫。相比父亲,母亲更文雅精致,但同时也是一个八面玲珑的赌徒。她还是一个影迷,每在香港,母子俩都会去看电影。“她就像是我的电影学院。”王家卫喜欢这样形容她。王家卫的母亲几乎喜欢每一种类型的电影,对星光十足的电影情有独钟,而且显然的是,她把这种口味传给了王家卫。尽管这些关联最终难以确定,但这让人不免展开联想,王家卫与母亲在电影方面建立了亲密联结和对电影的耳濡目染,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上世纪90年代的环境下,比如好莱坞都几乎不愿费心去打造银幕上的女性,但他的电影里总是着有多元丰满的女性角色。

《东邪西毒:终极版》(2008)

尽管他的父亲希望他学点实用的东西,但王家卫却选择在香港理工大学学习平面设计,设计专业的学习可能培养了他的电影品味,以及如何用电影画面抓人眼球的本领。他当时一直梦想着拍电影,在1980年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当时很多行业新人所从事的:电视工作。他起步于参加当地TVB电视台的培训课程,并很快就开始创作剧本,成为一个出了名的天赋异禀且爱拖延的编剧。他合作过电影导演谭家明(两人合写过1989年电影《最后胜利》的剧本),并通过他结识了设计师兼剪辑张叔平,后者之后成为王家卫合作最长久的重要影人(他参与了王家卫迄今为止所有的剧情片)。王家卫和张叔平都来自于上海,又有着深度契合的审美情趣。当年,年轻的他们俩可以一聊就是数时,情同手足,心有灵犀。一旦他们开始合作,王家卫说,他们从来不需要额外去讨论什么。

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商业电影蓬勃发展,但即便在那个黄金时代,这座城市仍然容不下王家卫的野心。他曾告诉我,他想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人。虽然王家卫本人是我见过的最不具有线性思维的人之一(他喜欢点唱机并不是巧合),但他在施展抱负的拍电影过程中,极好地体现了线性发展。他合作的最著名的摄影师杜可风很爱说“先来后到”,这话无疑适用于王家卫。他的每一部电影在创作时都在映射着个人的生活与周遭,同时也在回应并延续了他之前的电影。

《花样年华》(2000)

当然,电影行业本质如此,即使是最大胆的导演,通常他职业生涯的开端,是先拍一部制片人认为安全的电影项目——每一部传统保守的处女作背后,都本有可能成为《精疲力尽》。

王家卫在1988年的处女作《旺角卡门》也是如此。1986年吴宇森的大片《英雄本色》(1986)带来了黑帮题材电影的繁荣,而《旺角卡门》的出现则有意借着黑帮片的东风在市场上捞一笔钱。然而,这部电影远非纯粹的香港电影,它的情节让人想起《穷街陋巷》(Mean Streets,1973)(马丁·斯科塞斯是王家卫的点金石之一),瘦如轻刀的刘德华饰演的阿杰混迹于黑社会,想要改过自新,却因不断保护照料他的蠢蛋小弟乌蝇(张学友饰),而周旋于各种冲突麻烦。阿杰的困境似乎不止于此,他还爱上了表妹阿娥(张曼玉饰),阿娥就像是他想要获得却注定无法实现的体面生活。

《旺角卡门》在亚洲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是一部颇有魅力的黑帮故事,让电影中的演员得以展现演技,也让其他明星想和王家卫合作。《旺角卡门》是刘德华迄今为止的最佳表演,也是张曼玉第一次成功的银幕表演转型,铺垫了她今后的表演之路,并将张学友推向了一种几乎歇斯底里式的外放张狂的表演,值得与罗伯特·德尼罗在《穷街陋巷》中所饰演强尼小子的表演相提并论。回想起来,相比对于王家卫在电影中对类型规则的坚持,世人更爱那些电影里体现他创作野心的画面和奇特的品质,这些不断指向了他今后的作品:从吉姆·贾木许的《天堂陌影》(Stranger Than Paradise,1984)借鉴而来的有收集零碎东西癖好的角色人物;粤语版“Take My Breath Away” 作为超长的背景音乐;动作打斗场景慢半帧拍摄;以及王家卫非同寻常地喜欢将画面的叠印处理去模糊动作。

《旺角卡门》(1988)

《旺角卡门》里的爱情故事推进了人物关系的不同走向。阿杰与阿娥注定破裂的关系预示了今后王家卫几乎所有电影里的人物感情走向。他镜头下的人物无论是温柔敦厚或冷若冰霜,世俗肉欲或贞洁高雅,年轻或中年,同性恋或异性恋,人类或机器人——爱情并不如意。或许人们会由此猜测,王家卫可能像晚年的伊丽莎白·泰勒那样,一生都经历着心碎之情,然而事实恰恰相反。19岁的夏天,他在一家卖牛仔裤的服装店打工,遇到了未来的妻子Esther(陈以靳),她也是上海人。自此,他们就在一起从未分开过。但生活就是生活,艺术就是艺术,王家卫的艺术想象力日渐没落,只不过是因为他知道失意的爱情故事更能使人兴趣盎然。

《旺角卡门》的广受欢迎开启了他的下一部电影《阿飞正传》,一部真正的王家卫作者电影。以6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阿飞正传》与《花样年华》《2046》形成偶有相连的三部曲。这是一部充满浪漫、失意、痛苦的电影,以令人神魂颠倒的绿色调为基调,演出阵容都是当时香港最炙手可热的年轻演员。故事最初发生在王家卫年少时的上海社区(值得注意的是,配乐中有来自《阿玛柯德》的音乐),展开了属于放荡不羁的主角旭仔(张国荣饰)的一段无因反叛之路。阿飞从小被生母抛弃,不知晓她是谁,抚养他的继母控制欲强,他成日徘徊于自我陶醉的焦虑与调情生活中。他是位不留情面的罗密欧,伤害了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为他堕落情网的女人——楚楚动人的苏丽珍(张曼玉饰),魅影妖娆的卡巴莱舞女咪咪/露露(刘嘉玲饰)——或者倾慕他的男人(刘德华和张学友饰)。

《阿飞正传》(1990)

在王家卫的职业生涯中,《阿飞正传》可谓是他的覆舟之作,也是他艺术上的救生艇。观众们期待这会是一部犯罪大片,结果看到的却是文艺片——但他们并不喜欢。在香港,首映场的观众看完口呆目钝,在沉默不语中不悦退场;在新加坡,愤怒不满的观众直接劈砍了电影院的座椅。整个风波简直是一场灾难——但抛开这些...《阿飞正传》后来在国内外横扫了一系列奖项(包括六项金马奖),并时至今日仍被奉为是最伟大的香港电影之一。他与技艺高超的张叔平、杜可风其兴会神到的共同创作也在这部电影展示得淋漓尽致:张叔平赋予了电影的服化道一种惊艳刺人的华丽繁茂,而杜可风,王家卫则称他为“摄影界的查尔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除此之外,王家卫成了香港影坛不受欢迎的人物,驱逐于主流电影圈,获得自由。自此,他不得不踏上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路,创作自己的电影,这让他几乎完全掌控了自己的工作。

王家卫与杜可风在片场

今天再看《阿飞正传》,你会发现许多属于王家卫标志性的优点,从他每个镜头的华丽程度,到张国荣令人着迷的精湛表演,但刨除这些,你不得不承认最吸引人的还是他那从不加掩饰的,疯狂而不切实际的故事。如果说电影一开场苏丽珍搭讪旭仔的情节为观众带来了纯好莱坞式的快乐——两人的相遇实在是动人心魄地充斥着诱惑,那么影片的结局,即使是在三十年后也依然留存着那种震撼。当梁朝伟在片中第一次突然现身时,作为观众我们会觉得进入了另外一部完全不同的电影,然后,就出片尾字幕了——什么情况?!这可能是继安东尼奥尼《蚀》(L'eclisse,1962)那个著名的空旷大街的收尾之后,最大胆的一次情境转变——那个著名的结局深刻地影响了王家卫。

而如此过人的胆识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王家卫拥有博尔赫斯式(Luis Borges)的意识,即每个故事中都潜藏着许多岔路。他一直是个不安分的叙事实验者,“线性”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几乎隐身。他在人物和时间之间跳来跳去,影片充满了开放式的结尾、互文性、消失的主角,以及相互反射和折射的故事。虽然这样的描述可能使他的作品听起来很抽象,或是带有倒人胃口的艺术特质,但他呈现出来的活力却是十分有趣的。这一点在《重庆森林》(1994)和《堕落天使》(1995)中最为明显,这两部电影为王家卫奠定了声誉,一个为青春喃喃低语的影人,成为新浪潮中生活之乐(joie de vivre)的中国后继者。

《重庆森林》(1994)

《重庆森林》是王家卫最享受、最不痛苦的一部作品——他在进行《东邪西毒》(在94年晚些时候上映)收尾工作的同时,花了几周时间就完成了。影片犹如一份从当代爱情的前线发回的快讯,嗖嗖地穿过银幕。在快餐店和便利店林立的香港,这部充满创意的二重奏讲述了两个陷入爱情的年轻警察(呆萌的金城武和忧郁的梁朝伟),他们各自与一个难以捉摸的女人(分别是林青霞饰演的金发毒贩和王菲饰演的小吃店员工)产生关系的故事。然而,这部电影呈现的不仅仅是对现代爱情的诙谐看法,更多是香港回归中国之前最后辉煌岁月的写照。如果说《阿飞正传》的背景设立在一个梦幻般的,神秘空旷的香港,《重庆森林》则是王家卫对真实家乡的一封求爱信,这里有眼花缭乱的霓虹灯、狭窄拥挤的公寓、户外的自动扶梯、喧闹的电器商店、让人汗流浃背的餐馆厨房、蔬菜堆积的路边摊,以及从不间断的流行文化的喧嚣声。王家卫和杜可风在奔跑中偷拍下了那些镜头——他们的影像魅力启迪了数以百计的模仿者——影片也由此证明了这种眩晕的抒情手法的胜利。现代电影中很少再有比王菲伴着“加州之梦”(California Dreamin’)起舞更令人愉快的场景,这种滑稽有趣、面无表情的舞姿让所有观众都为之鼓掌。

然而,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很轻巧,《重庆森林》实际上是经过了高度精细的设计的。影片的两部分都充满了纳博科夫式(Nabokov)的思考。第一部分在夜晚的九龙,在那些混乱的,居民密集的街道上,第二部分则在阳光下,在香港的港口之间。两部分在许多方面都互相映照,从主人公的食物所包含的主题,到对时间概念(王家卫痴迷的事情之一)持续的精准呈现,再到白天的爸爸妈妈乐队(Mamas & the Papas)与夜晚的丹尼斯·布朗(Dennis Brown)那首经典的《Things in Life》的呼应。这种镜像既是作者的标志,也是将香港的两面粘合起来的方式。同时,它也在提醒着观众,我们不仅仅是在观看一系列随机的城市场景,而是进入了一个充满幻想的电影城市,在那里,神秘的联结无处不在。

王家卫、王菲和梁朝伟在《重庆森林》片场

这些所有的双重镜像呈现,在第二年的《堕落天使》中又再次加倍了,这部影片本身就是一副从内部迸发着重重回声的双联画(diptych)。但是,与《重庆森林》围绕着警察展开的温暖故事不同,《堕落天使》中故事的主角是几个混子——杀手(黎明饰演)与他的拍档(李嘉欣饰演),还有一个性格开朗但神经兮兮的小混混(金城武饰演),这次的金城武几乎是故意地想让自己完全没有魅力可言。黎明和李嘉欣的表演谈不上吸引人;金城武的那些滑稽戏也让人烦躁;而王家卫的广角镜头虽然巧妙地强调了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却让每一场戏都给人以疏离感,影片中唯一打动人的真挚情感存在于金城武与他的父亲之间(这还是在张叔平说第一版剪辑过于冷血和不人道之后添加上去的)。当影片到了结尾那场无与伦比的摩托车戏时——伴随着飞行哨兵乐队(The Flying Pickets)唱着《Only You》,辽阔天际在高楼大厦之间探出头来——每个人的疲惫此刻都得到了宽恕。话虽如此,影片的寒意也是王家卫想要达到的效果之一,他并非要复制《重庆森林》,而是要把故事放在对称轴上,任其旋转,然后沿着它的分岔通往新的地方。事实上,一些影评人偏爱《堕落天使》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该片批判了早期电影普遍呈现出来的那种漫不经心,就像《教父2》对《教父》的评论和去感伤化那样。

《堕落天使》(1995)

在这两部影片之后,王家卫变成了一个标志品牌,也成为了一个名扬海内外的目标。香港喜剧开始模仿他那标志性的影像效果——比如人群像河流一样在主人公前面匀速流动。一些保守派影评人标榜着沉闷的清教主义美学,指责王家卫只是提供了给眼睛吃的冰淇淋,另一些则批评他的电影像MTV和广告一样。且不说王家卫的风格是随着他所讲的特定故事不断变化的,真正的事实是,王家卫选择这样的呈现并不仅仅是因为那些美丽、引人注目的图像本身。他一直在寻找新的方法去捕捉那些痛苦、渴求、欲望和活力。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那种因为沉浸在自己的感受里,人群仿佛不相干似地从身边匆匆掠过的时刻。如果王家卫确实用了一些广告和MV中常用的技巧,那也并非是为了向观众推销什么,他只是拓宽了目前电影已经有的那些视听语言,然后把观众吸进他故事里的那些情绪中。

然而,当人们都还在指责《堕落天使》中的人物太过冷酷,王家卫已经转移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去拍一部不留一丝可爱的外皮,到处都是精神创伤和痛苦的电影。这便是又一个破碎的爱情故事,《春光乍泄》(1997)围绕两个从香港去阿根廷的男人展开,集中展现了他们之间充斥着性爱与痛苦的关系:诱人的、施虐的何宝荣(张国荣饰演)和他的情人,清醒的、本质上十分善良的黎耀辉(梁朝伟饰演),梁朝伟在这里开启了他为王家卫贡献的那些世界级的戏剧表演。

《春光乍泄》中的张国荣与梁朝伟

这部以探戈为主题的电影迅速获得了成功,作为王家卫的“同志电影”而闻名。《春光乍泄》对许多亚洲观众来说是大胆的——这两个顶级男星的性爱戏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但对王家卫来说,“危险的爱情”这一主题已不新鲜。你可以在影片里看见尖锐的,南·戈尔丁(Nan Goldin)风格的内饰、斑斓而可爱的阿根廷街道,以及在伊瓜苏大瀑布拍摄的那些令人陶醉的镜头,杜可风用高反差的影像,也许完成了自己最出色的作品。在主题上,王家卫利用黎耀辉和何宝荣之间痛苦的关系(以及与张震饰演的台湾男人之间稍微幸福一些的关系)间接地评论了失去与复得、文化认同、中国人的离散,以及《春光乍泄》在戛纳首映(王家卫在那里赢得了最佳导演奖)六个星期之后开始若隐若现的香港回归问题。它提出的这个心照不宣的问题,时至今日仍在不断回响:香港和大陆究竟能够再现春光吗?

此时,王家卫、杜可风和张叔平已经形成了一种紧张而华丽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反身性使得这经常喜新厌旧的三人组又对一些完全不同的东西产生了尝试的渴望,于是他们拍出了《花样年华》(2000)。影片穿梭于幽闭的公寓走廊和被阴影笼罩的夜晚街道上,这些都直接取自王家卫的童年印象。这部关于记忆的电影再简单不过了。梁朝伟和张曼玉(两人都非常出色)分别饰演周慕云和苏丽珍,作为邻居,他们都各自发现自己的配偶有了外遇,两人由此开始秘密见面——他们也会成为恋人吗?

《花样年华》(2000)

王家卫曾说,他所有的电影都像音乐剧,只是演员不会唱歌而已。他在《花样年华》中把这个概念做到了极致,影片中的一个眼神、一句暗示、一次影射,都随着梅林茂的《Yumeji’s Theme》缓缓向前推进,这可能是过去二十五年里最萦绕在观众心头的一个电影主题(仅仅是听到描述,你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电影的画面)。被表述出来的东西很少——在吴哥窟的结尾部分也很难以捉摸——这让《花样年华》确实很像一部音乐剧,或是一出舞剧;事实上,上海芭蕾舞团(Shanghai Ballet)在2007年把这部电影的芭蕾舞版本搬上了舞台。考虑到他手上有的预算,张叔平也许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电影美术设计,在电影的视觉外观上——平底鞋、发型、服装——他已经超越了自己之前的水平。他为张曼玉搭配的20多件旗袍实在太精美,甚至打动了VOGUE里那些我都难以取悦的编辑们,他们曾让我写过一篇关于这些旗袍的文章。

王家卫一直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导演,《花样年华》的美丽诱人很容易成为表面的假象让你一带而过。然而,王家卫的艺术精髓却在于,那些来自他所塑造出来的世界的表面诱惑,与隐藏其中的渴求、失望和失败之间是脱节的。这部电影可能用它华丽的风格吸引到了观众,但留住我们的是希望梁朝伟和张曼玉能够在一起的(不切实际的)愿望,这种复杂的感觉很好地体现在了中文标题上:花样年华,最美的那些时光。

《花样年华》幕后照

除了无果的爱情,王家卫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主题——时间。

时间,是一分钟的时间、是历史的时间、是地理的时间、是心理层面的时间,更不用提这些时间之间的相互作用。他的作品中,时钟无处不在,时间兀自跳跃,带来了时间的另一种令人着迷的形式,记忆。在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平凡普通的现实产生出魔幻的一瞥——很少有导演像这样对这种姿态和音乐情有独钟。所有上述的这一切都集大成于《2046》(2004)。这部电影的名字明显标志着香港作为中国特别行政区存在的五十年中的最后一年,其故事唤起了一个未来世界,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寓言——令人沉湎的过去远不如人们记忆中那样辉煌。

《阿飞正传》(1990)

就像《堕落天使》对《重庆森林》的处理一样,《2046》对《花样年华》做了重构和折射。观众再一次回到了王家卫同年代的香港公寓,梁朝伟也再一次成为我们的主角,他再次扮演了被苏丽珍的记忆所困住的周慕云。但这一次,主题不再关乎压抑的欲望,风格也失去了妖娆的绿意。留着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式小胡子的周慕云现在是一名花心的科幻作家,他那些浪漫的施虐本性被他掩藏在了迷人微笑之后。他对亚洲最著名的那几位女主角们施展自己的魅力,包括刘嘉玲、巩俐还有中国的麦当娜,王菲。在与章子怡饰演的白玲邂逅之后,梁朝伟的诱惑力达到顶峰——从令人愉快转为残忍冷酷——那场令人心碎的激情表演标志了章子怡迄今为止演艺事业的巅峰。在这条故事线上,王家卫又加入了相互交织的一层,从慕云的作品中他又用想象延展出一个科幻未来。再一次,丰富的镜像出现了——从在两条故事线中启用大量相同的演员开始。在这个虚构的未来世界里,木村拓哉(在六十年代的香港,他饰演王菲的情人)被困在了那辆开往2046的火车上,这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个机器人服务员,而这个角色,自然是由王菲来出演。

《2046》中的王菲

虽然《2046》是王家卫层次最丰富、最有回报的一部作品之一,但它的制作过程却是出了名的耗时费力,当他表示需要推迟首映时间,戛纳着实是震惊了。有人猜测,这段折磨人的往事解释了一个十分核心的缺陷:与王家卫处理六十年代香港的想象力相比,未来世界在视觉和主旨上都显得营养不良。

讽刺的是,正是在《2046》期间,王家卫创作了无可否认的完美作品《爱神之手》(The Hand,2004)(这里说的是56分钟加长版),这是2004年主题电影《爱神》(Eros,2004)中的一集,王家卫的这一集彻底使他的英雄安东尼奥尼相形见绌。这部短片将王家卫对浪漫的痴迷和时光的流逝结合在一起,讲述了美丽的高级妓女华小姐和年轻的裁缝小张之间多年的恋情。小张被她的魅力吸引,即使她身上的风华已经不可避免地褪去,他也从未失去过对她的幻想。从张震对华小姐的狂热崇拜,到巩俐的专横,再到杜可风摄影的高度升华,小张对华小姐身体的抚摸,或是对织物的测量,在这里均变成了一种近乎拜物教的性快感形式。

《爱神之手》(2004)

“《手》的完美在某种程度上比王家卫其他作品更伟大”,这种暗示可能会招致反感,这就像是把一篇短篇小说和一个系列的生动的小说集进行比较,然而,这部毫无瑕疵的短片确实是一出优秀的作品,他定义了王家卫的世界,并让他成为了一个文化上的检验标准:对时间、记忆和受挫的爱情的深沉迷恋;张叔平极致的制作和服装设计;杜可风捕捉人脸上那种活力的天赋;以及王家卫自己的能力,他可以毫不费力地就掌控住那些经典明星转变形象所带来的冲击力。没有哪个在世的导演能像他一样如宝物一般对待自己的演员,他让他们看起来更美。

我曾经问他,他是如何让演员呈现如此精彩的表演,如何显得那样具有吸引力。他笑笑说,“我总是和我的演员说,我是你们的安全网。不要担心,往下跳吧,我会托住你。”

你也可以给那些打开他电影的人提供同样的建议。说到快乐,没有哪个导演的工作能比王家卫提供更可靠的保障,所以不要担心,也不要再犹豫,一头扎进这些电影吧,王家卫会托住你。

来源:深焦精选plu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