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学期,为了配合新初一娃学习历史新教材,又开启了百集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的三刷。
这个学期,为了配合新初一娃学习历史新教材,又开启了百集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的三刷。
但实在是因为时间有限,只能按照教材挑着选了20集来看。
这个与课本最为“掐点”的20集名单一经分享后,很多友友倒是很感兴趣,纷纷留言:
什么时候把七下的名单也赶紧列出来?
我们也是等着放寒假呢,这不等到七下新书一到,琢磨好课本与纪录片怎么个匹配法,就先把初步的单子给列了出来。
话不多说,先拉单子。
这回对应七下历史书的21节课,《中国通史》有哪些集,是最为精准“掐点”的?
第一,根据七下历史书,“精选”出来的30集:
1、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纪录片第40集《再造统一》。
2、第2课《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纪录片第42集《贞观之治》。
3、第3课《开元盛世》,纪录片第44集《开元盛世》。
4、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纪录片第45集《安史之乱》与46集《中晚唐的困局》。
5、第5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纪录片第48集《吐蕃兴衰》与50集《唐朝的对外关系》。
6、第6课《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纪录片第47集《世界都会长安》。
7、第7课《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纪录片第49集《敦煌》。
8、第8课《北宋的政治》,纪录片第53、55、56集《宋太祖》、《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安石变法》。
9、第9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纪录片第54集《澶渊之盟》。
10、第10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纪录片第57集《靖康之难》。
11、第11课《元朝的统一》,纪录片第70集《忽必烈大帝》。
12、第12课《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纪录片第60集《东京梦华》。
13、第13课《宋元时期的对外交流》,纪录片第73集《海上丝绸之路》。
14、第14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纪录片第62集《宋代文化》。
15、第15课《明朝的统治》,纪录片第76集《明太祖朱元璋》。
16、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纪录片第78集《郑和下西洋》。
17、第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纪录片第83、87、88集《张居正改革》、《崇祯帝》、《入主中原》。
18、第18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纪录片第90、91集《收复台湾》、《统一大业》。
19、第19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纪录片第92、94集《军机处》、《文治与文字狱》。
20、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纪录片第85集《江南市镇》。
21、第21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纪录片第77、81集《永乐迁都》、《王阳明心学》。
第二,看“精选版”的一些个人观点:
1、为什么上册能精选出20集,下册却冒出了30集,超出了之前“一节课配一集纪录片”的预期标准?
我觉得那是因为在中国古代史部分,七下比七上,考点要多,比重更大。
而且从纪录片上来看,一百集的分配,七上约占了40集,而七下却去到60集,即使减掉划到近代史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6集,也还有54集呐。
所以,老母亲是认为七下的内容要更加扎实,左减右减,还是留下了匹配度很高的30集。
2、有一些小专题太重要了,绝对是学语文的好帮手。
在上一篇的分享里就提到了,《中国通史》有一些集数,可能不是历史的重要考点,但它一定会是语文的重要考点!
比如第16集《诸子百家》前面还有一集,是专门讲孔子的。《孔子》这一集就重点讲了他的生平和《论语》,而《论语》对初中、高中语文的重要性,就不用咱多说了吧。
而这种文史结合的强烈特点,在七下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了,不光是历史重点,更是语文重点!
比如教材第4课讲《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尽是干货,而且还点到为止;
可纪录片我就建议把第45集《安史之乱》和46集《中晚唐的困局》一并都看了,
因为这是多少著名大诗人生活的年代,多少经典作品诞生的背景啊,
李白、高适、杜甫、白居易、刘禹锡、韩愈、李商隐、杜牧等等,语文里的文学常识,那得考多少啊。
还有第8课的《北宋的政治》,虽然也只有一课,可纪录片第53、55、56集《宋太祖》、《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安石变法》,一定要集合在一起看。
北宋政治很特别,重文轻武,士大夫们的主人翁精神很强,文化亦是中国古代的高峰。
唐宋八大家,北宋就占了6个,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还有大史学家司马光,又都可以和王安石变法串联起来。
单单是能跟这三集历史挂钩的初、高中必背课文,就至少有这5篇: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范仲淹《岳阳楼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苏洵《六国论》等。
简直就是名篇集中爆发啊。
所以说,这几个小专题,可不能像刷剧一样,看看就算了,知识点太密集了,要结合背诵名篇一起看,效果才更好。
3、这30集纪录片的观看顺序为什么不是按序来的?
或许有些友友发现了:
为什么这30集的纪录片,不是按顺序来看的呢?
比如最后一课讲《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又倒回去看纪录片第77集《永乐迁都》,分明已经看到90多集的清朝的军机处、文字狱了。
我只能说,毕竟纪录片不是专为初中课本而生的,它有它的内容编排顺序,它是通史,它得一个朝代接一个朝代的讲。
而初中课本也有它独有的划分要求,七下就只划出了三个时期(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每个时期的重点史实讲完后,就是这个时期的经济、对外、科技、文化的专项梳理。
它俩的顺序细节,有些实在是同步不了。
所以,按我个人的想法:
1)、如果要以七下课本为顺序为主,可以考虑优先挑着看这30集“精选”,但片子的顺序会错开。
2)、但如果有时间的,我还是真心建议:
慢慢把这60集给看完,可以寒假安排一部分,开学后每个周末再安排一部分,这样,孩子对整个古代史的脉络和深度,都会有更通畅的认识。
4、对于考试直接提分而言,看纪录片不是必须走的一步。
是的,通过七下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老母亲依然得实话实说:
看纪录片对于提分并不是必须走的一步,你不看一样能考高分。
上课不开小差,知识点背熟,关键是注意总结一下主观材料题的答题模板,多做题巩固一下应试技巧,分数在初中这个阶段,并不会太差。
看纪录片,亮点在于帮助充分理解史实和提高历史思辩深度,长期效益会比较明显,但短期效益却并不突出。
所以,我们也是选择了寒假来做这件“性价比并不高”的事,大伙儿还是仅当这是个不同的思路参考吧。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来源:B计划老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