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一层深意便是:一个人的品行,尤其是那份发自内心的厚道,往往在不经意间,为自己积攒了莫大的福报。
(码字不易,请勿搬运,全网维权!)
年岁渐长,犹如登楼远眺,方见世事纷纭,人心百态。
年轻时,总以为机巧善辩者能占尽先机,精明算计者能无往不利。
然,行至中年,历经风雨,回望来路,却常有醍醐灌顶之悟。
《易经》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其中一层深意便是:一个人的品行,尤其是那份发自内心的厚道,往往在不经意间,为自己积攒了莫大的福报。
翻译过来就是:那些看似“吃亏”的厚道人,其实是走了最稳的捷径,最终会被岁月温柔以待。
这句话,在无数中年人看透了浮华与喧嚣后,恐怕都会在心底深深认同。
什么意思呢?我先讲几个故事。
01
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牙,同在齐国经商与从政。
管仲家贫,鲍叔牙家富。两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常常多分钱财,鲍叔牙的仆人看不过去,鲍叔牙却说:“管仲并非贪心,是他家境贫寒,我自愿让给他。”
管仲曾三次为鲍叔牙谋划事情,都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不认为他愚笨,说:“时运有利有不利,非其智之过也。”
管仲三次做官都被罢免,鲍叔牙不认为他没有才能,说:“是他未遇明主。”
后来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公子纠败,管仲被囚。鲍叔牙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甘愿居其之下。
鲍叔牙的这份厚道与知人善任,不仅成就了管仲“春秋第一相”的功业,也使得齐国迅速强大,称霸诸侯。而鲍叔牙自己,也因此名垂青史,受人敬仰。
他便想,真正的益处,不在于眼前的分毫得失,而在于长远的道义与人心。
02
唐代名将郭子仪,功高盖世,权倾朝野。
他一生历经玄、肃、代、德四朝,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入侵,屡建奇功。
然而,他为人极为谦逊厚道,从不居功自傲,对同僚宽容,对下属体恤,甚至对曾经构陷过自己的人也不念旧恶。
有一次,奸臣鱼朝恩派人挖掘郭子仪的祖坟,意图激怒他。朝中大臣都以为郭子仪会兴师问罪,甚至引发兵变。
但郭子仪入朝后,却流泪对皇帝说:“臣久主兵,未能禁暴,军士残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德,上天谴之,非人事也。”他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平息了一场可能的政治风波。
他深知,身居高位,更需谨慎谦恭,以厚道待人,方能消弭猜忌,保全自身与家族。
他的这份厚道,使他在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中得以善终,家族也得以保全,福泽绵长。
03
宋代名臣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
他出身贫寒,早年刻苦求学。为官之后,清正廉明,体恤百姓。
他主持“庆历新政”,虽因触动权贵利益而失败,但他为国为民之心,日月可昭。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发达之后,并未忘记贫苦出身。他用自己的俸禄购置“义田”,救济族人与乡邻,开创了中国慈善史上的先河。
他便念及,个人的富贵不足恃,唯有推己及人,广施恩泽,方能使家族与社会长久受益。
范仲淹的厚道与仁爱,不仅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其家族也数百年兴盛不衰,人才辈出,被誉为“苏州第一望族”。
04
第一个故事,鲍叔牙的厚道,成就了挚友,也成就了自己和国家。
第二个故事,郭子仪的厚道,使他在功高震主之际,依然能全身而退,福荫子孙。
第三个故事,范仲淹的厚道,泽被乡里,使其家族获得了长久的兴旺。
他们的人生昭示我们,厚道并非愚钝,而是一种深藏的智慧与远见。
这便是《道德经》中所说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这也是民间常说的:“吃亏是福,傻人有傻福。”
05
人到中年,看过太多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也见过太多斤斤计较最终一无所获的结局。
才渐渐明白,那些看似不争不抢、默默付出、与人为善的厚道人,他们或许在短期内会“吃亏”,但从长远来看,他们积攒的是人心,是信誉,是关键时刻的援手,是命运的眷顾。
这份眷顾,并非虚无缥缈的运气,而是他们用厚道播种下的因,自然结出的善果。
如何在中年之后,活出这份被“老天宠爱”的厚道?三点感悟与君共勉:
1. 守住善良的底线,不以小恶而为之
中年人见多了世态炎凉,很容易变得愤世嫉俗或麻木。
但真正的成熟,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善良。
三国时刘备临终前告诫其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哪怕只是举手之劳的帮助,哪怕只是一个善意的微笑,日积月累,都会在你的周围形成一个正向的能量场。
不占小便宜,不背后议论人,守住内心的那份纯良,这是厚道的根基。
2. 懂得适度“吃亏”,眼光放得长远
中年人肩上担子重,很容易在利益面前变得计较。
但有时候,情分比利益更重要,长远的和谐比一时的输赢更有价值。
清代郑板桥有言:“难得糊涂。”这“糊涂”之中,便有不与小人争利,不为琐事烦心的厚道。
在非原则问题上,让一步,宽容一些,看似吃了亏,实则赢得了人心,减少了阻力,为未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所谓“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3. 常怀感恩之心,真诚对待他人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对身边的人以诚相待,这是厚道之人自然流露的品质。
《诗经》有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感恩与回馈,是人际关系中最美好的循环。
不把别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不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尽力完成。你的真诚与可靠,会为你赢得长久的信任与支持。
古语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人到中年,渐渐褪去青涩,也看淡了浮华。才发现,那些不事张扬、默默行善、以诚待人的厚道者,他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世界的善意。
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活得踏实安稳,内心充盈,这何尝不是“老天”最实在的宠爱。
愿我们都能在中年之后,修一颗厚道之心,种一路芬芳,收获满程的阳光。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
来源:聪明的梦想GHt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