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仍持续上升,手把手教你如何预防和早期识别及诊治

B站影视 2025-01-11 21:25 3

摘要:一直以来,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今年也不例外。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

作者:王生成

一直以来,冬春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今年也不例外。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

甲流和普通感冒有着明显差异。普通感冒通常不死人,而流行感冒不仅传染性强,而且可引起并发症导致死亡。因此每个人都非常有必要注意了解以下有关“甲流”的预防、识别和防治知识。

1什么是“甲流”?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根据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质——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多种亚型,例如H1N1、H3N2等。这些亚型在人群中的传播能力和致病性有所不同,今年多地流行的以H1N1为主,这个亚型通常传染病很强,曾经发生世界大流行。

2“甲流”和其他流感有什么区别?

虽然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但实际上因为丁型流感未见感染人的证据,《内科学》教材等医学资料更是直接将其忽略,所以在这里也不对此进行赘述。

“甲流”(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丙型流感的主要区别在于病毒类型、流行特点和影响范围的明显不同。

①病毒类型上的区别:

甲型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这种病毒可以感染人类、鸟类、猪等多种动物。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的两种蛋白质——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多种亚型。主要有18种H亚型和11种N亚型,共计198种不同的甲型流感病毒‌。常见的亚型包括H1N1、H2N2、H3N2、H5N1、H7N2、H7N3、H7N7和H7N9等。

乙型流感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这种病毒主要感染人类,不感染其他动物。乙型流感病毒没有亚型,但可以分为不同的谱系,如B/Victoria和B/Yamagata。

丙型流感是由丙型流感病毒引起,这种病毒主要感染人类和猪,但引起的症状通常较轻,且较少引起大规模流行。

②流行特点上的区别:

甲型流感传播速度快,容易引起季节性流行和全球大流行。历史上多次大流行都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如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2009年的H1N1流感。

乙型流感的传播速度相对较慢,通常引起局部或区域性流行,较少引起全球大流行。

丙型流感传播范围有限,通常引起散发病例,较少引起大规模流行。

③影响范围上的区别:

甲型流感因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因此影响范围广,可以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乙型流感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但仍然可以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儿童和老年人。

丙型流感影响范围最小,通常引起较轻的症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较小。

④临床表现上的区别:

甲型流感症状通常较重,包括高热、咳嗽、喉咙痛、鼻塞、身体疼痛、头痛、疲劳等,部分患者可能有呕吐和腹泻。严重时可导致肺炎、心脏疾病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乙型流感的症状与甲型流感相似,但通常较轻,发热和呼吸道症状较常见。

丙型流感症状通常较轻,主要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喉咙痛等。

⑤疫苗和治疗上的不同:

目前在全球上市的流感疫苗主要分为三种,即流感灭活疫苗、流感减毒活疫苗、流感重组疫苗,其中号称不打针、不吃药就能安全有效抗流感的“网红”鼻喷流感疫苗是减毒活疫苗中的一种。

我国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包括三价灭活疫苗(IIV3)、四价灭活疫苗(IIV4),以及“网红”国产鼻喷剂型减毒活疫苗。

传统的三价流感疫苗用于预防甲型流感H1N1,甲型流感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 B/Victoria(BV)系;四价流感疫苗除了以上三种流感病毒外,增加了乙型流感的另一个亚型——乙型流感病毒B/Yamagata(BY)系。

因为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能力强,容易出现新的亚型,因此需要定期更新流感疫苗以应对病毒的变异,即通常疫苗预防流感者,应每年接种一次。

目前最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口服)、玛巴洛沙韦(口服)、扎那米韦(雾化)、帕拉米韦(注射液)等,主要是针对“甲流”,对乙流也有作用。

丙型流感由于影响较小,通常不需要特别的疫苗或抗病毒治疗,主要通过支持性治疗缓解症状。

总的来说,甲型流感是最具威胁性的流感类型,需要更多的公共卫生关注和防控措施。

3感染“甲流”后有什么症状?

感染流感病毒后至发病的时间(即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C,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新生儿,可仅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相较于乙流、丙流,感染“甲流”后出现症状更快、更重。很多人主要表现为突然的高热,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常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咽喉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道不适感。

4出现哪些表现要及时就医?

如果高热超过3天,持续精神萎靡,或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呼吸困难、发热伴有黄痰,或口干、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等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

5“甲流”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甲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感染的物品以及空气(气溶胶)传播。

①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含有病毒的飞沫。这些飞沫可以被附近的人吸入,从而导致感染。

②接触传播:病毒可以在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手机等)存活数小时。如果一个人接触了这些被污染的表面,然后再触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就可能感染甲流。与感染者直接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也可能传播病毒。

③ 气溶胶传播:在某些情况下,病毒可以通过较小的气溶胶颗粒在空气中传播,尤其是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这些气溶胶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增加传播风险。

6日常该如何预防甲流的感染?

为了减少甲流的传播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① 接种流感疫苗: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手消毒剂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

避免触摸面部: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③戴口罩:在流感高发季节或人群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尤其是当自己或周围人有感冒症状时。

④保持社交距离:尽量避免与有流感症状的人密切接触,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⑤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⑥注意个人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如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⑦及时就医:因为流感、支原体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在症状上通常很难鉴别,而且其针对病原的药物完全不一样,因此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可及时就医,必要时建议完善相关检查以鉴别,以便得到正确的治疗和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7学校等教育机构如何预防“甲流”?

学校等教育机构是人口聚集的场所,很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预防甲流。

①开展流感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师生们掌握上述“日常该如何预防甲流的感染”等知识,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鼓励师生接种流感疫苗。当班上有流感样症状的学生时,避免未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下,安排学生围在一起大声朗诵。

②日常监测:建立健康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师生。

防控措施: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隔离,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④防并发症:流感可继发心肌炎等,严重者可致命。有的心肌炎可以完全没有相关症状,有的一开始表现为腿痛,有的可以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活动受限、呼吸困难,重度患者可出现暴发性心肌炎,病情发展迅速,以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若未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死亡率很高。因此,感染流感后一定要注意休息,包括流感退烧后的2~4周内,尤其是要杜绝剧烈运动,这一点不仅是家长,学校老师也要重视——因为孩子在学校有可能有体育课,或者有需要跑步、跳绳等运动,老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身体状态,如果是正在有流感样症状或者流感刚恢复,要尽量避免体育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建议感染流感后3~4周再运动,科学地逐步恢复运动,以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发生的风险,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多补充维生素,保持心情愉快。在甲流发病期间,如有高热、心慌、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来源:医脉通呼吸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