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倾听师,即以文字、语音或视频的形式,听顾客倾诉烦恼和心事,帮助倾诉者走出情绪低谷,整个过程类似于找个“树洞”聊天。有消息称,倾听师听人“聊天”就能月入三万元。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馥梅
“树洞吐槽”“情绪价值提供者”……当前社交平台上,涌现了不少名为树洞聊天的店铺,一种名为“倾听师”的职业也引发了网友讨论。
所谓倾听师,即以文字、语音或视频的形式,听顾客倾诉烦恼和心事,帮助倾诉者走出情绪低谷,整个过程类似于找个“树洞”聊天。有消息称,倾听师听人“聊天”就能月入三万元。
快节奏的社会环境带来许多情绪的积压,也滋生了更多“被听见的需要”。当下火热的倾听师是一种怎样的职业?其与心理咨询师有何差异?月入三万是普遍现象吗?过程中又需要注意哪些边界和尺度?潮新闻记者展开调查。
微博热搜截图。
价格多从10元-1314元不等,用户体验褒贬不一
“15分钟倾诉树洞”“做你最安心的倾听者”“情绪疏导倾听师”……打开网络社交平台,能看到不少类似的帖子。不过,倾听师真的有用吗?通过线上聊天是否能排解负面情绪?
陈幸(化名)就曾体验过这项服务。“前段时间刚分手,感觉每天浑浑噩噩。”陈幸表示,线下了解几家心理咨询室,价格都要七八百,后来在网上刷到线上倾听师,“一个小时只需要百来块钱,体验下来觉得效果还不错。”她告诉潮新闻记者,接通电话时感觉很紧张,不过对面的姐姐挺耐心的,声音也很温柔,“后来又买了几次服务,感觉心态确实有所好转。”
社交媒体相关帖子截图。
与陈幸相比,刘童(化名)的体验感并不怎么如意。“能明显感觉到,对方有点不知道怎么回应,或者就是生硬地引导我往下说。”他表示,过程中有时会觉得好像有点用,可是结束之后,似乎对生活也没什么影响,尝试过几次就没再购买相关服务了。
除了社交平台之外,一些购物平台也不乏这类服务,且可供选择的类型更为多样。潮新闻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以“倾听师”为关键词检索,发现了不少付款人数过千的店铺,店铺名字大多有“24小时在线”“聊天唠嗑”“树洞”“情感倾听师”等字眼。
潮新闻记者以顾客身份咨询了其中某家店铺,店铺客服表示,该店店员遍布各个领域,包括985、211研究生,留学生,博士生,职场员工等等。服务则包括树洞倾诉、聊天搭子、情感解惑、哄睡电台、学习交流、游戏陪玩等等。
客服介绍,根据工作人员的等级和服务类型时长,价格从10元-1314元不等。服务类型包括文字语音条和语音通话,时长可选择15分钟、30分钟、60分钟和包天。而工作人员的等级则有金牌、镇店、神级、首席、锦鲤、甜语等。客服介绍,“神级”指有一定音色与学历,共情能力好,而“首席”则是颜值、情商、音色都比较出色,被客户认可的工作人员。
潮新闻记者发现,这一产品链接下方已有1万多条评论。不少用户表示“气氛轻松愉快,能够恰到好处地回应我的情绪”“聊完很放松,感觉体验超值”“情绪得到了缓解”,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语速和反应都很慢,情商一般”“起不到任何劝解和指导的效果”等等。
电商平台的相关店铺。
月入三万多是“噱头”,入行培训也有“割韭菜”的味道
据了解,从事倾听师这一行的大多是宝妈、自由职业等人群,工作时间较为自由,36岁的那澜便是其中之一。“2019年我全职在家带孩子,想要有一份收入,同时也想拓宽一下自己的交际圈,所以去了某心理学平台参加培训,成为一名倾听师。”
那澜向潮新闻记者介绍,在报名培训之前,平台工作人员先向自己介绍了职位、课程安排、未来规划等内容,然后会有老师带着学习,也有一些作业需要做。培训都在线上完成,结束课程之后,需要参加平台的考试,合格的话会获得证书,然后就可以入驻平台接待客户,每个季度也会有相应考核。
“我花了半年左右参加培训,2020年6月份正式入驻平台。”那澜表示,这类平台的考核有些严格,尤其是倾听师人员数量趋于饱和,“毕竟平台就那么大,机会有限,也有一些人选择自己在社交平台接客户”。
面对网上“月入三万”的传闻,那澜表示,这更多是一个噱头,有所夸大,大多数倾听师无法实现这个收入。她介绍,周围和自己差不多资历的倾听师,客单价基本在30-60元/20分钟,60-120元/40分钟,60分钟、80分钟以此类推进行累加。“以前我每个月大概能有六七十单,可以赚个几千块钱,现在这个行业越来越饱和,效益没有以前好了。”
“如果个人能力很强,运气也很好,那也不排除可以实现月入三万,但是对大多数倾听师来说,基本每个月只能拿到两三千到四五千。”那澜表示。
网络上的心理倾听师招聘海报。
业内人士向潮新闻记者透露,现在网上有很多广告,打着“成为心理咨询师/心理倾听师很简单,月入过万”的标语,来吸引一些想要入行或者兼职的人,然后收取培训费。可是学员在平台上并不能顺利接到单,或者说收入性价比并不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割韭菜”。
那澜也同样表示,某些平台存在为了培训费在内部刷人的机制。她解释,就是报完名之后,拿一些严苛的条例在培训环节把学员刷下来,不给入驻的权限,这样学员就没有办法接单获得报酬,“可能(成功)入驻率也就百分之二三十。”
“倾听师”与心理咨询师,有何差异
提到倾听师,许多人会觉得与心理咨询师有一定关联,也有不少人视倾听师为心理咨询师的“前身”。
那澜坦言,在接触倾听师之前,自己一直好奇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了解之后,觉得心理咨询师涉及更多的伦理责任,也要承担客户更多的效果期待,而倾听师相对而言轻松很多,就想先尝试一下,之后可能会往咨询师方向发展。”
在本硕心理学出身、从事咨询工作4年左右、累计咨询时长达500多小时的心理咨询师Aura看来,二者的确有某些相同之处。倾听师在工作时会使用到一些心理咨询中的技术,比如倾听、共情、回应技术等等。心理倾听师的培训大部分应该是心理学的基础课程,这和心理咨询师刚入门的学习内容是比较相似的。
不过,与心理咨询师相比,倾听师的门槛显然较低。Aura表示,要成为一名能够接咨询的心理咨询师需要许多前期的投入,包括学习、培训、实践。她介绍,心理咨询有丰富的流派和技术,需要针对性的培训,一般至少有一个长程的培训(两年以上)才能够系统地掌握。在正式开始实践之后,也就是开始接咨询的时候需要有督导,新手刚开始更严格一点,是一案一督。
“人的心理问题是复杂的,我认为心理咨询师算门槛挺高的职业了。倾听师虽然也有经过培训,但大部分应该没有这么高的要求。”Aura说。此外,就流程而言,倾听师一般线上语音工作,工作设置灵活,咨询师线下面询或线上视频,与来访工作的时间和频次设置相对稳定。咨询会有比较明确的咨询目标,过程中如果需要转介、就医、中止都有比较清晰的流程。
据了解,倾听师并未被列入人社部新职业,与心理相关的职业中只有咨询师被收录。而当前市场上的许多倾听师,在业务能力上并不专业。与此同时,尚未规范的行业环境也导致了一些乱象的出现。
图源央视新闻。
听与被听,也要不断规范尺度底线
与此同时,当前社交平台上还有不少倾听师吐槽的帖子。曾尝试成为倾听师的王晨(化名)表示,在完成培训开始接单之后,连续接到了“大尺度”的单子,“感觉都可以算是性骚扰了,和平台反馈也没有用,连续几次后我就退出不再接单了。”
对此,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李肖峰律师表示,如果倾听师在倾听过程中提供涉黄服务或擦边服务涉嫌违法。而且还需要注意,倾听师可能接触到倾诉者的个人隐私信息,这类信息如果不当泄露,则可能受到行政处罚和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对于倾听师培训机构,首先应当具备办学许可或相关资质,如果没有则涉非法经营的法律问题。机构培训后在自有平台进行服务,平台有义务禁止和采取策略预案,防止聊天内容涉黄擦边的内容传播。如果平台对内容审查不严,导致相关内容传播,轻则承担连带责任,重则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李肖峰表示。
图源央视新闻。
Aura表示,与心理咨询相比,对倾听师这个刚出现不久的行业来说,一些规范并不完善,无论是倾听师还是消费者的权益都没有办法得到保证。比如保密、比如借倾听的需要擦边如何中止,保护自身权益,“我觉得还有很多要做的,包括心理咨询行业在国内发展多年,现在仍然有行业乱象,我们也需要更多的行业规范出现。”
“不过,倾听师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大众有这样的需求,被倾听的需要,释放情绪的需要,缓解孤独的需要。”Aura表示,当前的社会压力比较大,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体在心理上的、情绪上的需求也逐渐呈现出来了,“我也挺高兴能够看到不同类型的心理服务出现,能被更多不同的人选择。”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