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外,微信也从不主动向用户推荐特定的小程序或公众号。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并未通过流量扶持来打造自己的头部主播或公众号作者。
你是否察觉到,微信在众多APP中显得颇为“独特”?
让我为你列举几个实例来加以说明:
首先,微信从不主动向用户推送官方的通知信息。
其次,在微信的公众号和视频号平台上,我们无法直接看到任何账号的粉丝数量。
再者,尽管搜一搜是微信内部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但它却鲜少展示广告。
此外,微信也从不主动向用户推荐特定的小程序或公众号。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并未通过流量扶持来打造自己的头部主播或公众号作者。
最后,微信选择在本地存储用户的聊天信息,而非云端。
这些做法,是否让你感到有些不寻常?
事实上,上述的每一项都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
比如,如果微信对视频号进行流量倾斜,想必会有无数品牌争相付费以获取这样的曝光机会。
然而,即便品牌方提出了这样的需求,腾讯的回应依然是坚决的拒绝。
再比如,如果微信能对用户的聊天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那么它就能为用户构建出精准的画像,并据此推送最为匹配的广告。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就曾表示,中国用户对于隐私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愿意以部分隐私来换取便捷性和效率。
又比如,如果微信能在搜一搜的结果旁边展示广告,那么这无疑将成为其另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正如谷歌的搜索广告业务一样。
此外,如果微信能利用流量来培养自己的头部主播,那么直播电商领域无疑会因此迅速繁荣起来。这些显而易见的盈利机会,为何微信却选择视而不见呢?
微信的核心价值观与全球视野
要理解微信这些看似怪异的行为,我们要从微信的价值观,或者说微信之父张小龙的几个产品价值观说起。
张小龙在2016年的微信公开课上,曾经讲了微信的四个价值观: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让创造发挥价值
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
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我们要理解微信的行为,需要从微信的这四个价值观构成的原点出发。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将用户价值视为最高准则,意味着在所有决策的制定过程中,首要考量的是该决策是否对用户有价值,是否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正如段永平所言:“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再正确地去做它。”在这里,“做正确的事”是方向性的、原则性的前提,就如同驾车前往杭州,若方向指向哈尔滨,即便驾驶技术再高超,也无法抵达目的地。
对于微信而言,将用户价值置于首位,正是其“做正确的事”的体现。明确区分用户的真实需求与自身的主观愿望,是所有产品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核心课题。这意味着,产品公司需要深入洞察用户,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并以此为导向来制定产品策略和发展方向。
让创造发挥价值
这里所强调的是,作为一个平台,其目标并非仅仅作为一个流量的聚合与分发中心,而是致力于尊重并赋能平台上的创作者,让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自然脱颖而出。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采用逆向思维:如果不依赖创作内容的价值,而是单纯依靠流量来创造价值会怎样?
例如,平台可能会选择将大量流量导向特定的公众号或直播账号,利用流量的聚焦效应吸引用户聚集,进而吸引更多新用户加入。
事实上,淘宝、抖音等平台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扶持起了众多头部主播,使这些主播成为了平台的标志性存在。
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的
张小龙主张,任何产品本质上都是工具,而优秀的工具应当旨在以最高效的方式助力用户达成目标,并随后迅速退出。
当用户发现某工具能带来愉悦且高效的体验时,他们才会倾向于在未来再次选择该工具。这便是“用完即走,但走了还会再来”的理念。
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张小龙认为,优质的商业化应当深深植根于用户的需求之中,而非通过骚扰用户或单纯依赖流量变现来实现。
除了前面提到的四个核心价值观外,微信还秉持着一个重要的生态或系统观念,即“去中心化”。
张小龙曾表示,“去中心化”是他们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为微信的世界观。
现在,如果我们将这五个要点——一切以用户价值为核心、让创造发挥价值、好的产品追求用完即走的体验、让商业化无形地融入用户生活,以及“去中心化”的世界观——综合起来,用以观察和理解微信,那么微信的商业化策略就会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在这个框架下,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微信商业化的精髓。
审慎的微信
外界普遍认为,微信在商业化方面表现得相当克制,这一评价也得到了腾讯创始人张志东的赞同。
然而,当张小龙听到这样的评价时,他感到有些困惑,因为在微信团队内部,他们从未刻意追求过“克制”。
在他们看来,“克制”意味着先产生欲望,然后再用理性去抑制,而这样的观念并不符合微信的核心价值观。
微信团队致力于打造一款真正对用户有用的工具,他们绝不会无故打扰用户,也不会向用户推送其不需要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会为了增加用户的使用时长而设计一些诱导性的功能。
微信更像是一个与用户建立深厚友谊的平台,它理解用户的需求,并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但绝不会利用这份理解去谋取私利。
对比微信的视频号和抖音,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在界面设计和内容呈现上存在显著差异。
微信视频号的内容更侧重于资讯和知识分享,鲜有擦边或过度的商业内容。
而抖音则展现了一个更加自然、平民化的生态,个人号更加繁荣,这充分说明了其生态的活力和普通用户的参与度。
尽管外界对微信的商业化持克制评价,但微信团队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以用户为中心,打造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视频号在商业化进程上不及抖音
让我们再次聚焦于文章的标题,探讨为何我认为视频号在商业化进程上不及抖音。
这主要源于微信的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它们决定了微信在商业化上的态度必然是保守且克制的,将商业化置于其价值体系中的较后位置。
相比之下,抖音展现出了更为强烈的商业化欲望,仿佛要竭尽全力吸引用户,消耗他们的精力与金钱。
在微信视频号的发展初期,团队曾考虑邀请明星入驻,但这些明星期望微信能提供签约费。
他们认为,为平台带来流量理应获得报酬,这看似是一场公平的交易。
然而,微信却拒绝了这一提议,认为明星应自主经营,通过吸引粉丝来获得回报,而非依赖平台的资金支持。
同样,一些品牌也曾向微信提出付费推广其视频号的请求,但微信同样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微信坚持认为,品牌应自主运营其视频号,而非依赖平台的流量倾斜。
在微信的生态中,小程序、公众号和视频号都被一视同仁,没有受到任何流量上的特殊照顾,它们都在既定的规则下自由成长。
这与抖音和淘宝的做法截然不同,后者会与网红签署合作协议,并提供流量支持。
在抖音上,我们见证了诸如疯狂小杨哥、东方甄选、张大仙等超级网红的崛起,而在视频号中,我们却难以找到同等影响力的网红。
这并非因为视频号的流量不足以捧红一位超级网红,而是微信选择了一条更为保守的道路。
如果将这两家平台比作国家,那么抖音所走的经济道路更类似于国家资本主义,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扮演积极角色,市场则发挥主导作用。
而微信则更像是一个小政府大市场的典范,政府制定规则,所有人在规则下自由竞争,政府不直接参与资源的分配。
这两条道路各有优劣。第一条道路在起步阶段能够更高效地集中资源,推动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实现经济的快速腾飞。
而第二条道路虽然理论上看起来更为理想,但实际上却更为艰难,见效也更慢,没有强大的底蕴很难度过起步期。
就像自然形成的森林与植树造林形成的森林之间的对比一样,自然形成的森林生态无疑更为稳定。
但如果在同样的环境下,有些地方可能永远也无法自然形成森林,而人类通过植树造林则能加速这一过程,尽管在造林过程中也要接受自然的筛选。
微信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它不可能像抖音那样高度商业化,也不会像淘宝和抖音那样通过培养超级主播群来加速生态的成熟。
因此,在视频号这一领域,微信的商业化程度永远也无法与抖音相提并论。它不会拥有那么高的广告加载率,也不会形成那么繁盛的直播生态。阻挡视频号商业化的,并非竞争对手,而是微信自身的价值观。
有人可能会担心,抖音如此强烈的商业化欲望是否会毁掉其产品,导致其无法持久。
然而,这种担忧可能低估了抖音的自我调整能力。当抖音发现自己的商业化开始削弱其竞争地位时,它有能力做出调整。我们不能将自己的产品经理视为高尚无比,而将对手视为愚蠢短视的猪。
在中国这样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只有那些具备强大实力和敏锐洞察力的企业才能生存并发展壮大。
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在接受凤凰网专访时解释了制造“信息茧房”并不符合平台的利益导向,这是对社会舆论关切的一种回应。
如果你在刷抖音时明显感受到算法对用户的宠溺性很强,容易导致用户上瘾并沉浸在一个信息茧房里,那么抖音今天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有能力做出调整。
我说视频号的商业化永远无法赶上抖音,或许你会认为我对微信的商业化持悲观态度。
然而,并非如此。我只是说在短视频这一单一领域,视频号无法与抖音相提并论。但我对微信的商业化前景非常看好,甚至认为其有可能超越抖音。
微信的整体商业化有可能构建出一个更广阔、更深厚的商业生态,这可能是一个稳定性更高、空间更大的商业生态。
谢谢观看
记得转发+收藏
来源:电播会姚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