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不能说“快乐”,得说“端午安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31 10:02 4

摘要: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都会跟亲朋好友道一声“端午节快乐”,就像其他节日一样。直到今年,有位朋友跟我说:“大力啊,你错了,端午节不应该说‘快乐’,得说‘端午安康’。”这一下就把我搞蒙了,难道这么多年我都说错了?

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都会跟亲朋好友道一声“端午节快乐”,就像其他节日一样。直到今年,有位朋友跟我说:“大力啊,你错了,端午节不应该说‘快乐’,得说‘端午安康’。”这一下就把我搞蒙了,难道这么多年我都说错了?

端午节的由来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产生的。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对此深感痛惜的人们纷纷包粽子、赛龙舟,想以此来纪念他。另有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等人。

有史学家指出,纪念屈原这一说法不一定对。因为,在屈原生活的年代以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最初,端午节是中国南方沿海的上古先民通过龙舟竞渡的形式来祭祀龙祖的节日。还有端午节跟星宿有关的说法。在“二十八宿”中,龙形星象的“苍龙七宿”在仲夏端午时期,高悬于正南中天,处在“正中”之位置,被古代人认为是处于最鼎盛的状态,是大吉大利的天象,故而要用盛大的节日来庆祝这一天。

还有资料显示,端午节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农历的五月初五是夏季的开端。古代人认为这是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阴阳和谐,过犹不及,阳气极盛的日子一般被认为是不好的。夏天来了,气候炎热多雨,各种蚊虫生长较快,瘟疫流行。人们因此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五毒尽出。古代的医学落后,于是就有了“躲午(五)”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祈求平安,后来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端午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在后来的传承、发展中,因各地文化差异,在习俗上又略有不同。

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有两个标志性的习俗:赛龙舟和吃粽子。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习俗吗?

有的地方讲究“一吃二拴三采”的传统习俗。“一吃”就是吃五黄或者吃名字中带有黄字的食物,寓意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够接起来。有的地方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人们认为喝了雄黄酒,就可以驱除病疫。“二拴”是拴葫芦、拴扫把或者是在家里挂五毒图。“三采”就是采艾蒿。人们把艾蒿插在门上,不局限于艾蒿,有的地方还会悬挂菖蒲、石榴和胡蒜等,用于驱邪。提到菖蒲,我们就不由得联想端午节可能还跟鬼怪有关。因为菖蒲的叶片状如宝剑,古代便有了它是水剑的说法,认为它可以斩妖除魔。

有的地方会挂上钟馗像。民间传说,唐玄宗生病时梦见一个相貌奇异的大鬼,戴着破帽,穿着蓝袍、朝靴,专门捉偷他宝物的小鬼。这个大鬼生于终南,自称“终南进士”。钟馗说他应举不第,抗辩无果,怒撞殿柱而亡,请求皇帝封自己为“赐福镇宅圣君”,这样唐玄宗醒后病就能痊愈。唐玄宗醒来后发现自己的病竟然好了,便命画家吴道子画了一幅钟馗像挂在宫中,以驱逐邪祟。唐朝时期,皇帝还会把钟馗像赐给大臣。民间也效法起来,大家纷纷购买钟馗画像,粘在自家门上,用来驱鬼避凶。最早是在正月里挂钟馗画像。后来,有的地方渐渐变成了在端午悬挂画像。

有些地区还流传着晒端午的习俗。在端午这天的正午12点,让体弱多病的人在大太阳底下晒一会儿,据说能把身上的邪气晒跑。

大家不光晒端午,还有人会把整头的大蒜丢在炉膛内烤熟,然后给孩子们吃。一个孩子必须独吃一整个蒜。“独”与“毒”同音,这是希望孩子在夏天不得痢疾,肚子里不长虫子,能够健健康康的!

还有写王字的习俗。一般家里有小孩的,大人会给孩子耳朵上夹艾蒿,给孩子的头上戴菖蒲,还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一个“王”字。据说,这个“王”字跟老虎额头上的王一样,可使百鬼畏惧,保护孩子的健康。

这么看来,端午节在古代被视为驱病防疫的一个节日,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公共卫生日。照这个思路来理解的话,好像端午节是不太适合说“快乐”。毕竟谁会在公共卫生日见面时问候别人,对别人说“祝你公共卫生日快乐”呢?

端午节能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呢

有人提出,不能说“端午节快乐”的话,可以说“端午安康”。这听起来好像是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是说了这么多年的“端午节快乐”,突然要改口,我还真不习惯。我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我们可以祝大家“端午节假期快乐”。

其实传统节日传承到今天,传承习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让人们了解和记住其文化内涵,让人们在这一天聚在一起,感受幸福生活,这才是重中之重。端午节不就是古代人为了祈求幸福生活而产生的一个节日吗?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这一天祝福大家端午节快乐,端午节幸福呢?这就好比我们都知道春节有放鞭炮的习俗,按照最初的说法,放鞭炮是为了赶跑年兽,用来祈求平安。我们既然可以说春节快乐,为什么就不能说一声端午节快乐呢?

南方有很多地区在端午节时会有不少热热闹闹的民俗活动,像赛龙舟、吃龙船饭等。这完全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也是一种快乐的情感传达。大家的快乐与幸福都写在脸上,这才是传统节日的意义。

说到底,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从古至今的很多传统习俗一直在传承、在改变。但是,我们中国人尊重传统习俗,热爱生活,彼此关爱的这种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没有改变。

(摘自《从前的古人生活慢》 大力丸儿/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编辑:殷华 二审:周华 三审:马驰

一校:王欣 二校:何建 三校:董小玥

来源:读者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