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我军果断的撤退,摆脱了战略上的被动,又一次避免了不利条件下的决战,保存了有生力量。另一方面,经过四平保卫战和大撤退的反面教育,彻底消除了和平幻想,对东北全党全军在和战问题,根据地建设问题上统一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曾任东北我军三纵司令,一九五五年投衔中将,任某大军区司令员的那位当年东北战场战功卓显声威赫赫的战将韩先楚,就是这样评说四平保卫战的:
四平保卫战,是在特定历史事件下形成的城市防御战,是我军进入东北后,领导层对和战问题看法不一掌握不定的集中反映。……
在我军处于劣势条件时,过多的看重了一城一地的得失,与敌进行了不利条件下的作战,在战略上是失策的。……
由于我军果断的撤退,摆脱了战略上的被动,又一次避免了不利条件下的决战,保存了有生力量。另一方面,经过四平保卫战和大撤退的反面教育,彻底消除了和平幻想,对东北全党全军在和战问题,根据地建设问题上统一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曾任我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司令员,建国后任秘书长兼总参谋长的黄克诚将军,更是说得直言不讳,很有代表性:
……我不大相信国民党会真正停战。四平被我攻下后一个月,即四月中旬,马歇尔从美国返回中国,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阴谋已经明朗化了。在此情况下,我军再固守握点已无意义,应当避开强敌,把大城市暂时让出来,给敌人背上这个包袱。
当林移驻四平附近时,我向林谈了我的想法和建议,并把西满部队全部交给林直接指挥。
国民党军认为可以象进占沈阳一样长驱直入地进占四平,遇到狙击之后,才知那样是不行的。于是敌人重新布署进攻,兵分三路攻打四平。敌正面是新一军和新六军,左翼是陈明仁的第七十一军,右翼是五十二军和六十军等部。
林曾征询我的意见,商讨这一仗怎么打法。我建议选择敌三路中较弱的一路,在西面打敌左翼,可以消灭一部份敌人。林遂决定指挥山东部队梁兴初的一师、罗华生的二师和新四军彭明治的七旅、钟伟的十旅、吴信泉的独立旅以及张天云的八旅(欠一个团),在八面城以南大洼一带,将敌陈明仁的七十一军之八十七师歼灭,俘敌四五千人,还击落一架敌机。国民党区组织的第一次对四平的分进合击遂被我击退。
旋即,敌人倾其全部兵力再度猛攻四平。
这次东北国民党军集中了八个军的兵力同我作战。其中新一军,新六军和青年军二〇七师(相当军),全是美械化装备,敌其余的五个军,即十三军、五十二军、六十军、七十一军、九十三军等,也都是半美械化装备,均有一定的战斗力。
相比之下,在四平一线我军的兵力要少得多。虽然后期又调来山东部队的七师和新四军第三师的八旅一部参战,但我我力量对比仍然悬殊,尤其是我军装备远不如蒋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林指挥东北我军约十万人马与敌人在四平一线展开激战。
当时,西满分局已撤到白城子,我在白城子给林打电报,建议适可而止,不可与敌硬拼。
敌人一开始进攻的时候,打它一下子,以挫致锐气,是可以的,现在的情况是敌人倾巢出动,与我决战,而我军尚不具备决战的一切条件。因此,应当把四平及其他大城市让出来,让敌人进来,我们则应到中小城市及广大乡村去建立根据地,积蓄力量,等到敌人背上的包袱重得走不动了的时候,我们再回过头去消灭它,那时候我们就主动了。
我连续给林发去好几封电报,建议他从四平撤退,但林既不回电,也不撤兵。
于是,我于五月十二日又给中 央发了电报,就四平保卫战提出了对东北局势的意见,
电报说:我“由关内进入东北之部队,经几次大战斗,战斗部队人员消耗已达一半,连、排、班干部消耗则达一半以上。目前虽尚能补充一部份新兵,但战斗力已减弱。顽九十三军到达,如把大量炮兵及部份坦克用上来,四平坚守有极大困难。四乎不守,长春亦难确保。如停战短期可以实现,则消耗主力保持四平、长春,亦绝对必要;如长期打下去,则四平、长春固会丧失,主力亦将消耗到精疲力竭,不能继续战斗。故如停战不能在现状下取得,让出长春可以达到停战时,我意即让出长春,以求得一时期的停战,也是好的,以争取时间,休整主力,肃清土匪,巩固北满根据地,以应付将来与敌决战……”我给中 央的电报,也始终不见回音。
在四平打的这场正规防御战,从四月中旬一直打到五月中旬,整整一个月时间,敌我双方争夺异常激烈。国民党军虽被我大量杀伤,但仍疯狂地轮番向我进攻。我军伤亡亦相当严重。最后,我军不得不被迫放弃阵地后撒……
据可靠资料统计,我军在四平保卫战中伤亡达八千人以上。
黄克诚之三师七旅,原为井岗山时期的老红军部队,四平撤退时只剩下三千人,失去战斗力。
陈毅之三师,原有一万三千多人,四平战斗中伤亡及撤出四平时被打散,只剩下四五千人,失去战斗力。
一师梁兴初部,还剩五千人,还保持战斗力。
二师罗华生部虽有较大伤亡但还保持战斗力。
邓华保一旅是四平保卫战正面防守部队(写日记的战士即保一旅一团战士),伤亡相当严重。
还有三师、八旅、十旅,杨国夫部队等,都打得疲惫不堪和受到损失……
而且,这八千人绝大多数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在无数次生死搏杀中幸存下来的我军战斗骨干,也就是我军基层官兵中的精华。
付出了八千人的鲜血和生命,结果,却是被迫弃城撤退。
四平保卫战,是胜,还是败?
有人说,此战,是林第一次四平“走麦城”。
来源:追寻历史了解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