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赌债卖掉我,养父临终前给我个红本,原来30年前他就认出我!

B站影视 2025-01-08 17:37 2

摘要:人们常说,血浓于水,可有些缘分,却比血缘更深。这话搁在我身上,那是再贴切不过了。那年我才六岁,懵懂无知,却因为一场赌债被迫离开生父。如今回首,我才明白,有些伤害是上天对我最大的眷顾。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人们常说,血浓于水,可有些缘分,却比血缘更深。这话搁在我身上,那是再贴切不过了。那年我才六岁,懵懂无知,却因为一场赌债被迫离开生父。如今回首,我才明白,有些伤害是上天对我最大的眷顾。

我叫李守诚,今年36岁,在省城开了家不大不小的建材店。说起我这一生,真是又苦又甜,就像老家那口井里打上来的水,又苦又咸,可到头来却是解渴的。

记得那是1993年的秋天,老家在皖北一个叫杨湾的小村子里。那时候村里人大多靠种地为生,能有个手艺人那就是村里的"体面人"了。我爹李根生年轻时是个木匠,手艺不差,可惜好赌如命。

"你爹又去赌钱了!"那天,隔壁王婶子跑来敲门,操着浓重的乡音喊道。我娘早就习以为常了,手里继续择着菜,只是眼角的皱纹又深了几分。

说起我娘,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了一辈子。可我三岁那年,娘就因病走了。从那以后,我爹就更不着调了,整天跟一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赌得昏天黑地。

"根生,你这是要把儿子的命都赌没啦!"我至今还记得大伯气得脸通红,一巴掌拍在我爹肩上。那会儿我爹已经欠下了15万的赌债,那年月,咱们村一套大瓦房才两万多块钱呢!

债主姓黄,是县城开赌场的。那天下着小雨,他带着两个彪形大汉来了我家。我爹吓得跪在地上直磕头,可黄老板却盯上了我。

"李根生,你要是还不起钱,那就把你儿子卖了抵债!现在卖到南方,一个小子能顶你一半债呢!"

我至今记得黄老板那个阴森森的笑容,就像地里的蛇一样,让人浑身发毛。我虽然年纪小,可也知道害怕,紧紧抓着门框不撒手。

就在这时候,一个中年男人出现在我家门口。他穿着一件灰布中山装,背着个老式医药箱,腰板挺得笔直。

"这娃娃,我要了。"

这话一出,屋里人都愣住了。

这个突然出现的男人,就是我的养父王德明。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养父身上还带着一股浓重的药味,那是老中医常年跟中药打交道才会有的味道。

"老王,你可是来得及时!"黄老板眼睛一亮,他认识养父。

原来养父在县城开了家中医诊所,生意还不错。那会儿养父刚五十出头,膝下无儿无女,就他和我养母两个人过日子。

"多少钱?"养父开门见山地问。

"十五万,一分不能少!"黄老板伸出五个指头。

养父二话不说,从怀里掏出一个棕色的信封,"这里是十万,我现在就能给你,剩下五万,明天一早取了银行定期去你赌场给你。"

黄老板接过信封,掂量了几下,笑着说:"老王,你这是要做善事啊!"

"做生意而已。李根生,你把户口本拿来。"养父的声音不冷不热。

我爹跌跌撞撞地起身,从里屋抽屉里翻出户口本。他的手抖得厉害,在养父和黄老板面前,就像个被人捏住了命根子的蚂蚱。

"按个手印吧。"养父从医药箱里取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文件。

我爹瞥了一眼我,眼泪啪嗒啪嗒地掉在纸上。可他还是咬着牙,在文件上摁下了红手印。

从那天起,我就跟着养父来到了邻省的一个小县城。这里离老家只有一百多公里,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像是另一个世界。

养父的诊所不大,就在县城最热闹的街上。门面是清朝留下来的老房子,青砖黛瓦,门楣上挂着"德仁堂"三个大字。

"从今天起,你就跟我姓王了。"养父蹲下身子,帮我整理着衣襟,"以后要叫我爹,叫她娘。"

我看着站在一旁的养母,她虽然脸上带着笑,可眼里却闪着泪光。后来我才知道,养母年轻时因为一场重病,再也不能生育了。

刚开始的日子并不好过。我总是做噩梦,梦见黄老板要把我卖掉,惊醒后一身冷汗。养父养母也从不勉强我,就守在我床边,给我讲他们年轻时的故事。

慢慢地,我开始跟着养父学认药材。中药房里上千种药材,养父总是耐心地教我,"这是当归,补血的;这是茯苓,健脾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养父的医术很好,每天诊所里都有不少病人。有一次,我偷偷翻开养父的医案本,发现他记录的第一个病例,竟然是我生父李根生的名字!

这让我很是困惑,可我不敢问。养父的书房里一直锁着一个红漆木盒,我问过养母,她说那是养父的秘密,等我长大了自然会知道。

"你是不是买来的啊?"

这话是我上小学时,一个同学问我的。那时候我已经跟着养父生活了四年,早就把自己当成王家的孩子了。这句话就像一记重锤,砸得我喘不过气来。

那天回到家,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养父敲了很久的门,我就是不开。最后是养母用她的办法把我哄出来的。

"孩子啊,你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养母搂着我,说这话时眼里噙着泪,"你要记住,这世上,养育之恩大于生恩。"

从那以后,养父对我更好了。他不光教我认药材,还手把手地教我把脉。那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总是那么温暖。

"守诚啊,你要记住,做大夫的,要心中有德。"这是养父经常说的一句话。每次看到穷苦人家来看病,他总是少收钱,有时候干脆不收。

可我注意到,每年清明节,养父都会独自出门一整天。那天诊所也不开门,养母说他是去祭拜老朋友。直到很多年后,我才知道他去了哪里。

就这样,在养父的培养下,我考上了省城医科大学。那天接到通知书,养父难得地喝了两杯,眼睛红红的,不知道是酒劲还是高兴的。

"你要好好学,将来继承我的诊所。"养父拍着我的肩膀说。

大学四年,我如愿学了中医。毕业后,我在省城开了家小诊所,生意还不错。每个月我都会寄钱回家,养父却总是让我自己留着。

有一次,我偶然在养父的账本里发现,他每个月都会寄出一笔钱。起初我以为是给亲戚的,可地址却是我老家那边。我一查才知道,收款人竟是我的生父李根生!

这个发现让我很是困惑。为什么养父要资助那个把我卖了的人?可我始终没有勇气开口问。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直到去年冬天,养父突发脑溢血住院。

那是个寒冷的早晨,养母的电话打来时,我正在给病人看诊。

"守诚,你爹...你爹倒了!"养母的声音带着哭腔。我二话不说,撂下病人就往老家赶。

到医院的时候,养父躺在重症监护室里,插着各种管子。养母坐在走廊的长椅上,显得那么苍老无助。

"大夫,我爹他...能好起来吗?"我抓住主治医生的手,声音都在发抖。

"病人年纪大了,情况不太乐观。"医生叹了口气,"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那几天,我寸步不离地守在医院。养父的药方本,我来来回回翻了无数遍,想找出一副能救他的方子。可是,这一次,我却束手无策。

整理养父的遗物时,我在他的箱子底下发现了一沓汇款单。那是寄给我生父的汇款凭证,整整二十多年,分文不差。

"为什么?爹,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握着养父的手,泪如雨下。

就在这时,养父突然睁开了眼睛。他用尽全力,指了指床头柜的抽屉。我打开抽屉,发现里面放着一个红色的账本。

"这是..."我刚要问,养父却又陷入了昏迷。

那个红本子记载的是一个三十年前的病例。那年冬天,一个年轻人背着重病的父亲,大雪天里走了四十里山路来看病。那个年轻人,就是我的生父李根生。

原来,那时候我爷爷得了重病,是养父出手相救。我爷爷临终前拉着养父的手说:"老王啊,这救命之恩,我们李家没齿难忘..."

养父在本子最后写道:"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找报答李家的机会。直到那天,我在黄老板那里遇见了守诚..."

看到这里,我再也忍不住了,扑在养父床前失声痛哭。原来这一切,早在三十年前就埋下了伏笔。

养父走的那天,外面下着小雨。他最后握着我的手说:"守诚,去看看你亲爹吧,这些年,他也不容易..."

我跪在养父的病床前,久久不愿起来。那个教我认药材、教我做人的背影,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冬天。

养父走后,我按照他的遗愿,回了趟老家。二十多年没回去了,村子变了样,可那口老井还在。

"根生,有人找你!"我站在门口,听见院子里传来喊声。

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走出来,花白的头发,沧桑的面容,我几乎认不出这就是我的生父。

"守诚?是守诚吗?"他老泪纵横,一个劲地向我跪下。

我赶紧扶住他:"爹,都过去了..."

破旧的堂屋里,我这才知道这些年的故事。原来自从我走后,生父就戒了赌。养父每个月按时寄来的钱,他一分都没花,全都存了起来。

"你养父,是个大好人啊!"生父抹着眼泪说,"这些年,要不是他每个月来信开导我,我早就..."

我打开生父的柜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几摞存折。存折上的钱加起来正好是当年的赌债数目。

"这钱,我一直存着,想着有朝一日亲自还给你养父..."生父的声音哽咽着,"可是我没想到,他他..."

我扶着生父的肩膀,看着他苍老的面容,心里五味杂陈。往事如潮水般涌来,那些我以为的恨意,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爹,我准备在县城重开德仁堂。"我说,"您要是愿意,就搬过来和我一起住吧。"

生父愣住了,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

就这样,我把生父接到了县城。养母知道后,二话不说就收拾出了一间屋子。"这是守诚的亲爹,咱们就是一家人。"养母朴实的话,让生父又掉下泪来。

德仁堂重新开业那天,来了好多老病人。他们都念着养父的好,说王老先生的医术救了多少人。我把养父的牌位供在药房里,希望他在天上能看到德仁堂重新开张的样子。

有一天,一个中年人带着他女儿来看病。

"你就是王德明的儿子?"他一进门就问。

我点点头:"您是..."

"三十年前,我还是个孤儿,是你父亲救了我一命。"中年人红着眼圈说,"不光给我治病,还垫付了学费。这些年,我一直在找他,想当面说声谢谢..."

原来,养父不光帮助了我生父,还默默帮助过很多人。每当清明节,他总是一个人去看望那些他帮助过的人。

"守诚,你爹是个大善人啊!"村里的老人常这么说。

如今,我也学着养父的样子,每逢贫困的病人来,就少收点钱。渐渐地,德仁堂的名声越来越好,常常有几十里外的病人特意来找我看病。

生父现在在药房帮我抓药,虽然认字不多,但胜在认真。每天晚上,他都要把药材一样样清点,生怕出了差错。

"守诚,你养父留下的账本我看了,都是治病的重要经验啊!"生父小心翼翼地翻着养父的医案。

"爹,您要是愿意学,我教您认字。"我说。

就这样,到了晚上,德仁堂的后院总是亮着灯。我教生父认字,教他认药材。虽然上了年纪,他学得很认真,像个小学生似的,一笔一画地描着字。

去年,县里要给德仁堂挂牌"百年老字号"。来采访的记者问我:"您觉得德仁堂最宝贵的是什么?"

我想了想,说:"是善良的传承吧。"

养父走后,我在他的日记本第一页发现一行字:"收留守诚不是报恩,而是续写善缘。"

如今的德仁堂,每天都会免费给贫困患者看病。生父常说:"你养父一辈子积德行善,我们可不能给他丢脸。"

有时候我在想,也许这就是养父的用意。他不仅救了我,还救了生父,更让善良的种子,在这座小城生根发芽。

那么,善良的种子,究竟能开出怎样的花?

来源:舀一池星星给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