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杭州市建兰中学新一期智慧父母研修班(以下简称“父母班”)开营,不大的教室内坐满了近百名家长。来听课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每周三下班后匆匆赶来,只为学习如何“做父母”。在这里,父母的教育理念被重塑,家长们表示经历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共情孩子的压力,第一次
□唐传艳
近日,杭州市建兰中学新一期智慧父母研修班(以下简称“父母班”)开营,不大的教室内坐满了近百名家长。来听课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每周三下班后匆匆赶来,只为学习如何“做父母”。在这里,父母的教育理念被重塑,家长们表示经历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共情孩子的压力,第一次体验被大声吼叫,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课堂上,指导老师通过情景演练、互动问答等方式,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亲子交流问题一一模拟、解答。(1月7日央视网)
对于这类培训班,社会上存在不少质疑和调侃的声音。有人认为,为人父母是人之天性,纵使父母有改进之处,也多属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差异,不能要求所有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准。尤其是,一些机构还给培训班的合格学员颁发相关证书,似乎只有如此,才有资格当父母似的。有人还认为,现在培训机构赚钱门道真不少,看准了养娃焦虑就开班搞父母“速成”,不过是想借此捞钱而已。
其实,对于部分父母,这类培训班的确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少数父母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一开口就是责备,一行动就打骂,全然不懂孩子的心理,不在乎孩子的感受。通过集中培训,这样的父母可以获得与孩子沟通的基本交流技巧,改掉一些不好的交流习惯,说不定双方的关系因此得到转圜。更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培训机构,还可为父母提供他们急需的亲子交流技巧专业培训,让参加培训的父母受益匪浅。
因此,对于“父母班”开营并受到追捧,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培训是否对父母有帮助,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这种培训班的出现对于广大家长也是一种提醒,家长学会与孩子打交道,既要重视集中培训的作用,但也不能依赖于通过培训等方式谋求“速成”,而是要强化平时的学习与提升,注重日积月累,尤其要注重身教,比如要求孩子要多读书和少玩手机,自己首先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互联网时代,对于家长和孩子都构成更大的诱惑和考验。对于家长而言,社会竞争激烈,职场内卷严重,各种知识与技能需要不断更新,与孩子打交道的技能就容易被忽视。此外,部分家长还容易将工作上的负面情绪带到家庭,进而殃及配偶和孩子。对于孩子而言,游戏和短视频等互联网产品极具诱惑,沉浸在虚拟世界久了,在现实生活当中就容易变得叛离。
由此看来,当前亲子交流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出于个人原因,有些则与环境有关。因此,“父母班”受追捧对父母是一种提醒,也值得在整个社会层面加以反思,在社会自发出现这类培训班的基础上,还应该提供更多服务,甚至除了短期提供亲子培训公益服务之外,还要立足长远,采取更多长效举措。通过长短结合和标本兼治,让代际更亲密、家庭更和谐。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