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关注】被“精神内耗”困住的HIV感染者,如何走向抗艾突围之路

B站影视 2025-01-09 07:03 3

摘要:近年来,随着HIV抗病毒治疗的推广,越来越多的HIV 感染者获得了更长的寿命。然而,HIV感染者依然受到社会中许多人的歧视和污名化。在长期疾病及其引发的社会压力下,HIV感染者相较于普通人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又或者失眠、多梦等负面状态。这些沉重的精神负担,使

近年来,随着HIV抗病毒治疗的推广,越来越多的HIV 感染者获得了更长的寿命。然而,HIV感染者依然受到社会中许多人的歧视和污名化。在长期疾病及其引发的社会压力下,HIV感染者相较于普通人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又或者失眠、多梦等负面状态。这些沉重的精神负担,使感染者持续地陷入“精神内耗”的困境,甚至走向生命的绝路。数据显示,中国HIV感染者中抑郁和焦虑的比率高达53.8%和41.1%,精神疾病或精神健康不佳甚至成HIV感染者自杀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自杀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20.9倍。

许多感染者时常忽视自己的精神健康问题,或者更倾向于把这方面问题归咎于疾病本身或其他社会因素。但实际上,侵蚀他们精神健康的罪魁祸首,也可能是他们正在使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部分抗病毒药物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CNS)不良反应,不仅损害了HIV感染者治疗期间的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使感染者的治疗依从性大打折扣,从而导致治疗失败,放弃治疗等事件发生。因此,帮助HIV感染者优化治疗,减少或消除药物引发的精神健康问题对实现长期治疗成功显得尤为重要。

HIV感染者“精神内耗”的真相与警示

“感染者出现精神内耗的问题,通常是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仅从单一的层面分析和判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张彤教授指出,首先,HIV感染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HIV病毒可以通过巨噬细胞或白细胞跨越血脑屏障,一旦侵入大脑,病毒便会在其中进行繁殖并藏匿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病毒会引起大脑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炎症,进而造成CNS神经元受损,脑白质的完整性或遭破坏,最终引发认知障碍、抑郁等其他症状。所以,长期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尤为重要,尽早抑制HIV复制,阻止疾病进展,避免病毒对身体造成更多的破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张彤教授

“一些抗病毒药物引起的CNS不良反应也是不容忽视的。研究显示,某些抗病毒药物也可能因中枢神经毒性,导致神经精神疾患的发生或加重,且其相关症状可能不会随着时间而得到缓解”,张彤教授分享,“同时我们发现,CNS不良反应也是HIV感染者治疗不耐受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个比例甚至高达62.3%。HIV治疗效果是非常依赖感染者服药依从性的,很多HIV感染者可能本身对长期治疗就有抵触情绪,如果药物再加剧他们精神健康问题,那对治疗的影响是巨大的。“张彤教授分享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案例:一位年轻的钢琴家感染HIV后选择了一些传统的治疗药物,在治疗半年多后,再也没有来过医院,后来从其家人口中得知,由于她无法忍受药物带来的精神问题,决定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无疑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结局。

张彤教授强调,一旦感染者察觉到自己可能出现了精神问题,要及时与医生沟通交流,以便医护人员能开展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治疗方案的优化,避免类似的悲剧上演。

创新药物应用联合多学科干预,助力HIV感染者摆脱精神内耗

除了治疗方案的选择,张彤教授还提到,多学科会诊(MDT)在保障HIV感染者的精神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鼓励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感染者,到专科门诊向精神科医生进行咨询,并与医生紧密沟通。专科医生会共同评估感染者状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规避药物间相互作用。此外,希望社会能给予HIV感染者更多关爱和包容,减少对他们的污名化和精神压力。张彤教授感慨道,现如今,创新治疗方案、多学科医生的紧密协作以及社会的包容关爱,帮助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摆脱焦虑和“精神内耗”的困境,走向更优质的生活。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力量加入,共同为HIV感染者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让他们在抗艾之路上不再暗自“伤神”。

向下滑动阅览

相关文献

1. 袁清青, 李芙蓉, 阮艺宏, 等. 中国艾滋病患者群体中抑郁症患病率Meta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1, 27(1): 45-49.

2. Guo X, Meng Z, Huang G, et al. Meta-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of anxiety disorder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5[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1): 28033.

4. Chen et al.The Lancet HIV. 2022;9(2):e102-e111.

5. ADEOTI A O,DADA M,ELEBIYO T,et al. Survey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dherence and predictors of poor adherence among HIV patients in a tertiary institution in Nigeria[J]. Pan Afr Med J,2019(33):277.

6. SAYLOR D,DICKENS AM,SACKTOR N,et al. HIV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pathogenesis and prospects for treatment [J]. Nat Rev Neurol,2016,12(4):234-248.DOI:10.1038/nrneurol.2016.27.

7. Cañizares S, et al. Semin Neurol. 2014 Feb;34(1):27-34.

8. OcampoA,et al.J Antimicrob Chemother.2018 Aug 1;73(8):2171-2176.

9. 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抗HIV病毒药物行业分析:现状、困境、前景》

10. 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 AIDS : Palliative Care : UNAIDS Technical Update[R]. UNAIDS,2000.

11. Vergori et al.CROI 2021.Abstract#334.

专家

张彤,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感染性疾病教研室主任,兼北京市性病防治所副所长、首都医科大学艾滋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佑安)执行主任。张彤教授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30余年,是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抗机会性感染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兼艾滋病学组副组长、北京市艾滋病治疗专家组委员兼秘书。张彤教授还是北京市高层次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人才培养计划“登峰”人才、北京市总工会及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感染性疾病防治创新工作室领军人。张彤教授多次带领团队参与国家和北京市艾滋病、新冠、SARS等重大和突发传染病的现场处置和诊疗方案制定。张彤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等课题。张彤教授在N Engl J Med、Immunity、J Infect Dis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参编著作10余部,多次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北京医学科技奖和华夏医学奖等。

出诊时间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