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知青告别恋人去参军,意外伤残后提了分手,18年后再续前缘

B站影视 2025-01-08 15:57 3

摘要:1995年,周建国苦心经营的建材公司,已经小有成就了,那年公司下面的一家砖厂招聘了几名新工人,按照惯例,厂里每次招人,周建国都会去设宴招待,这次也不例外。

文/故园旧时光 素材/下乡知青

声明:以知青为故事原型,为顺畅阅读,部分情节虚构处理,请理性阅读!

1995年,周建国苦心经营的建材公司,已经小有成就了,那年公司下面的一家砖厂招聘了几名新工人,按照惯例,厂里每次招人,周建国都会去设宴招待,这次也不例外。

那天周建国和往常一样和新来的工人推杯换盏,席间,在和几位打工仔交谈之时,意外得知其中有两人来自他当年下乡的地方(小坳村),当时他心里“咯噔”一下,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三两杯酒下肚后,还和他们讲起了自己当年下乡当知青的生活片段……

席间,他对其中一位姓张的打工仔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仿佛在哪见过一样,尤其是眉宇间总觉得似曾相识。

那晚,周建国躺在床上转辗反侧,当年下乡当知青的那段岁月,时隔20年又缠绕在他的心田,尤其是白天席间遇到的那个打工仔,莫名想亲近。

翌日,周建国怀着再次来到砖厂,又找到那个姓张的打工仔聊天。

得知他父亲前几年在煤矿上,因意外不幸身亡,懂事的他最终选择了辍学,为减轻家里负担,供妹妹读书,他这才选择了进城打工。

这让周建国对他心生好感,不知为何,周建国又鬼使神差地问了他母亲的情况,而当小张说出“李艳梅”三个字后,周建国险些惊慌失措,又确认了一遍:“李艳梅是你的母亲?”

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周建国难掩内心的激动,尽管此刻他还不知道眼前的少年就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一刻,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对李艳梅的情债,到了该兑现的时候了。

事后,周建国让人把小张接到了总公司上班,放在自己身边培养,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孩子勤奋又能吃苦,把公司的办公室收拾得有条不紊,而且,在处理一些日常事务上,还显出精明的才能,很是欣慰。

之后周建国决定去见见李艳梅。

在一个艳阳天的早晨,周建国开车直奔当年下乡的小坳村,径直赶往李艳梅的家,一路上,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要告诉李艳梅所有真相,如果她愿意,不管她如今变得如何老态,都要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

再次来到阔别20年的地方,感慨颇多,虽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仍旧有着一种熟悉感。

周建国迫不及待地赶往李艳梅的家,一阵短促的敲门声后,出门迎客的正是李艳梅,这些年,岁月在她脸上留下很多痕迹,而当李艳梅看到周建国的那一刻,很是诧异,两人对视良久,而往事也如放电影一般浮现在彼此的脑海中。

20年前,周建国来到这个小山村插队,村子虽然偏僻,但风景很美,村前流淌着一条河,村子的后面是环绕的大山,一座挨着一座,把村子围得严严实实。

但也因此,小山村相对封闭,比较落后。

村里的娃娃们,每天要背上干粮,到河对岸的一所小学去上学。当时,河上没有桥。有时,河里发洪水,学生过不去,便只好待在家里,等洪水退去后才能去上学。有时,一耽误就是好几天。

我们大队的书记和队长都是有苦水的庄稼人,他们尝够了没文化的苦头,就盼后代们能通过学文化有个出息。

周建国是高中毕业下的乡,到生产队劳动一年,突然有一天,生产队长找到他,对他半开玩笑地说道:“建国,队里准备给你派一个‘重活’,你能不能帮帮忙。”

周建国问道:“什么‘重活’?”

队长笑着说:“活倒也不重,就是费心。队里都认为你有文化,想让你给咱队上办一所学校,教孩子学习。”

什么?办学校?自己哪有那么大的能耐,周建国思忖着。可一想起孩子们上学的艰难,周建国最终还是将这件事应承了下来。

当时,队上没有校舍,便临时找了一个废旧的山庙,队长领着周建国把山庙清理了一下,并配了一些桌子和凳子。

这些桌凳缺胳膊短腿,有的还用石头垫着。队里给砌了一块石灰墙,刷了些锅底黑,学校就算有了,当时学校除了周建国,还有一个老师正是李艳梅。

来上学的学生大大小小,程度参差不齐,最大的就比周建国小4岁,最小的五六岁。

从那天起,寂静的小山村热闹了起来。孩子们的笑声、读书声,给小小的山村增添了不少生机。

后来周建国又自己上山伐了一棵树,在沟底的平地上整理了一块操场,大队书记亲自到一家工厂联系,做了一副篮球架。

两年的光景,他们把将学校办得有模有样。孩子们再也不用淌河涉水去上学,家长们也安心了。

农村办学很不容易,没有资金来源,只有自己养活自己。期间,周建国和李艳梅就常常带着孩子们进山采药,晒干了卖到医药公司。

另外,他们还帮助生产队干活,水稻收了去拾稻穗,秋收了去掰玉米,通过劳动,还能给学校记点工分,增加点收入。

农村的老师也不像城里的老师那样,该教什么,分工明确、而是一个人教六个年级,复式教学,语文、数学、音、美、体、画全部承包。

白天累了一天,晚上还要到农户家,给没上课的孩子补课,回到窑里还得提水做饭,一天忙得马不停蹄。老师忙,学生也忙。他们除了要完成功课以外,还要承担许多家务劳动,实在不容易。

但两人乐此不疲,而在日复日,月复月的相处中,周建国和李艳梅不知不觉地互生了情愫,在彼此心里播撒爱情的种子。

1977年,周建国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一被推荐入伍,这是周建国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为完成这个梦想,他和李艳梅商量将婚期延迟。

1个月之后,入伍通知书下来了,在奔向军营的前一天,周建国将成功和喜悦和艳梅分享,情深之时,两人提前扮演了夫妻的角色,周建国给李艳梅留下了了承诺:等我回来娶你!

结果等来的是一封决绝信。

说起这,并非是周建国变了心,事实上,来到军营后,即便部队生活紧张,但周建国一直没有忘记对艳梅的承诺,两人一直通过鸿雁传书、互诉衷肠。人隔千里,俩心依旧。

然而世事无常,之后发生的一场意外,打破了一切的美好。

就在周建国入伍没多久,也就是77年下半年,根据上级命令,他所在的连队派到了广东湛江执行施工任务。

结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坑道塌方,周建国和另一个战友受重伤送往医院抢救,一名战友(从广西扶缓县入伍刚下连队的新兵)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周建国还算幸运,但最终也因为这次意外,腿落了个残疾,当时他很绝望,害怕自己以后会拖累李艳梅,经过一番思想争斗后,终于战胜了自己,他爱艳梅,但绝不拖累她。

于是,他给艳梅写了一封分手信,在信中他表示谎称自己要提干了,不愿娶一个山妹子为妻。请她原谅……

事后,李艳梅几番来信,他都未再回应,就此和艳梅断了联系。

出院后不久,周建国退伍回到了城里,当时也颓废过一段时间,但生活还要继续,之后他拖着残疾的右腿卖过西瓜,帮建筑工程队搞过建材......慢慢走了出来。

1985年,他也踏上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自己东拼西凑筹集了2万块钱,接手了镇上一家亏损的乡镇砖厂。

经过几年的打拼,砖厂日见红火起来,尤其是建筑业的规模扩大以后,给砖厂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在生意上,周建国逐渐地成功了。

风雨兼程,岁月蹉跎,但晓梅时常浮现在周建国的脑海中。

期间,他也曾去过那个让自己梦魂牵绕的地方,但得知李艳梅早已嫁了人,还育有一儿一女(其实一个是周建国和她的儿子,另一个是李艳梅丈夫和前妻的女儿)。

最终,周建国不想再去打扰,便带着几分眷恋和忧伤返回了……

后来,周建国也有过一段婚姻,但最终因为性格不合,没几年便又匆匆离了婚,自那以后,周建国再未谈过感情,而是全心投入,奔波商海,一直过着单身男人的生活。

原以为自己和李艳梅再也不会有交集了,没想到,上天似乎有意成全两人,其儿子误打误撞找到了他的砖厂工作。

周建国一五一十地和李艳梅讲述着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最后哽咽的说道:“自从见到你儿子,才知你的情况,我就决心来找你,实现今生的夙愿。”

提到儿子,李艳梅的心中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

当年,李艳梅在收到周建国的决绝信后,仿佛兜头一颗冷水,从头浇到脚,因而大病了一场。病愈后的艳梅犹如从梦中醒来,坚强地面对现实。

她不怨恨那个男人,反而更多地为他的前程考虑,为他的幸福着想,尤其是得知自己怀有身孕后,她决定重新开始。

可随着肚子里的孩子渐渐长大,再也无法掩饰,一个女人如何能拉扯大一个孩子,无奈的情况下,她就随了父母的安排,嫁给了邻村一个离异带有一个女儿的张姓山民为妻……

好在他宽厚善良,李艳梅生下儿子后他从来没有嫌弃过他们母子,一家人平平淡淡地过日子。后来,儿子考上县城的高中后,其还坚持要供他读书,为了多赚点钱,就上山帮人开采煤炭挣钱。

没曾想“屋漏偏逢连夜雨,厄运专挑苦命人”,90年代初,其丈夫所在的煤窑崩塌,他不幸丧生,家里就缺乏财源了。

李艳梅一个妇女,实在没有能力供养儿女读书。因此,懂事的儿子选择了辍学,他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供妹妹读书,便外出打工,没想到机缘巧合找到了其父亲的工厂......

至此,一切误会得以解释清楚,彼此还爱着对方的两人,也在那一刻冰释前嫌,相拥而泣,不久,周建国还为李艳梅举办了一场迟到了18年之久的婚礼。

经过18年人生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磨砺,被扯断的姻缘线终于连结了,他们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也成为了知青年代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

来源:故园回忆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