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手机行业热门事件回顾:华为步步紧逼,苹果降价求生

B站影视 2025-01-08 10:19 2

摘要:比如,曾经在高端市场不可一世的苹果,正面临华为的挑战。手机的设计也不再一味追求曲屏和大屏,而是向着直屏、小屏回归。手机的厚度虽然没有变化,但电池容量却飞速增长。

转眼间,2024年已经成为过去。去年手机行业可谓风云变幻,各大品牌你追我赶,新技术、新功能层出不穷。

比如,曾经在高端市场不可一世的苹果,正面临华为的挑战。手机的设计也不再一味追求曲屏和大屏,而是向着直屏、小屏回归。手机的厚度虽然没有变化,但电池容量却飞速增长。

那么过去一年,智能手机行业到底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热点事件?这些热点事件蕴含着哪些深刻的发展趋势?下面,我们一起全面复盘下2024年手机行业的十五大热点事件。

1、手机行业走出寒冬,出货量回暖

前几年,大家都捂紧钱包,不舍得换手机。但手机的寿命毕竟有限,撑了几年后,手机越用越慢,不换是真得不行了。

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报告预测,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为12.2亿部,同比上升6%。虽然涨得不多,但好在终于不跌了。这一方面是因为此前用机时间拉长,积蓄了巨大的换新潜能,另一方面也与手机大幅升级有直接联系。由于是升级的大年,很多手机的性能、续航、拍照等配置都很顶。

展望2025年,智能手机行业或将继续稳步发展。IDC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达到2.89亿,同比增长1.6%, 未来几年出货量保持稳定。

2、直屏复兴,未来更多机型将“弃曲投直”

近年来,手机圈关于直屏与曲面屏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去年,直屏党迎来了大胜,OPPO、小米、荣耀等厂商的旗舰手机清一色采用直屏设计。

比如,小米15搭载6.36英寸直屏,1.38mm超窄四等边,亮屏后的视觉效果极为出色。屏幕素质也是顶级水准,采用定制M9发光材料,配合独特的双微腔结构,提升光谱集中度,使得发出的光色彩更纯净、能量更集中,率先实现了多场景3200nits亮度的“真阳光屏”。

虽然直屏看上去不再炫酷,但使用体验非常出色,不用再担心误触问题了。由于消费者市场喜闻乐见,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称,今年更多旗舰手机都将“弃曲投直”。还没换机的直屏党,可以准备攒钱了。

3、小屏旗舰层出不穷,单手掌控力极佳

去年不光直屏复兴,小屏旗舰也开始成为主流。比如,小米15和vivo X200 Pro mini的屏幕尺寸都只有6英寸左右,单手使用也有很强的掌控力。

结合市场数据,也能看出消费者确实更喜欢小屏旗舰。目前,小米15系列共卖出了176万台,定位为“小屏旗舰”的标准版占比为64.2%。

由于小屏旗舰市场表现出色,接下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厂商推出小屏旗舰手机。网络上的资料显示,发布Find X8 Ultra时,OPPO还会推出Find X8 mini,打造思路与vivo X200 Pro mini比较类似,不会因为是小屏机型就阉割配置,而是在确保足够的配置下,提供小尺寸的便携性和出色手感,定位上比Find X8标准版更高。

4、旗舰机普及卫星通信技术,但并不标配

前几年,还只有少数手机支持卫星通信技术。2024年,越来越多的旗舰开始支持卫星通信。比如,vivo X200 Pro和OPPO Find X8 Pro都支持卫星通信功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卫星通信功能并非标配,都只有顶配特别版机型才支持,需要加几百块钱。其中OPPO Find X8 Pro卫星通信仅提供16GB+1TB版,售价相较普通版高300元。

对于大部分网友来说,这个功能吸引力并不是很强,毕竟日常生活就是公司-家两点一线,手机用烂了,可能都不会用一次卫星通信功能,多花几百块钱,确实不值。

5、芯片性能飙升,高端手机纷纷涨价

由于高通和发哥去年都挤爆了牙膏,旗舰芯片的性能都大幅提升。比如,骁龙8至尊版的CPU单核性能提升了45%。得益于此,很多旗舰手机的安兔兔跑分突破了300万。

不过处理器性能飙升也不是没有代价,由于制造成本更高,大部分旗舰手机的价格都直线飙升。小米15就涨价500元,起售价就来到了4499元。无独有偶,与之前的一加12相比,一加13同规格版本也涨价200元。

不过由于涨价带来的性能提升是实打实的,因此,消费者并未冷眼看待旗舰手机。“数码闲聊站”爆料称,截至2024年第51周,vivo X200系列销量约95万台、OPPO Find X8系列销量约81万台、小米15系列销量约176万台、荣耀Magic 7系列销量约49万台、华为Mate 70系列销量约90万台。

6、华为手机强势复苏,重返TOP 5榜单

2023年9月推出Mate 60后,华为手机终于回归正轨,正常更新。去年华为相继推出Pura 70、Mate 70等旗舰手机以及畅享70 Pro、nova 13等中端手机产品。

由于这些产品极具竞争力,华为手机的销量节节攀升。IDC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增长42%,占据15.3%的份额,排名第三。

直到今天,华为Mate 70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相信不少小伙伴已经开始准备抢购Pura 80了。网络上的资料显示,华为Pura 80系列手机拥有两种屏幕设计,分别为6.6英寸的直屏和6.8英寸的曲面屏,预计标准版为直屏,高配版为曲屏。拍照方面,华为Pura 80系列手机将搭载全新的国产主摄镜头和长焦镜头,其中主摄或为国产CMOS厂商豪威的传感器,具体型号为OV50K。

7、iPhone中国区销量暴跌,苹果无奈降价求生

由于高端手机市场空间有限,华为手机销量不断,苹果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2.3%,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然而,iPhone出货量却同比下滑2.6%,跌出了TOP 5榜单。

不得已,苹果屡屡降价。比如,2025年开年,苹果就开始降价促销,1月4日-7日举办“叱咤福利”新年促销活动。活动期间,消费者在苹果官网选购iPhone 16 Pro或iPhone 16 Pro Max可立省500元;iPhone 16或iPhone 16 Plus可立省400元;iPhone 15或iPhone 15 Plus可立省300元;iPhone 14或iPhone 14 Plus可立省200元。

考虑到过去几年iPhone创新力匮乏,标准版至今仍不支持120Hz高刷屏幕,苹果中国区销量不佳,也算是罪有应得了。

8、手机厂商拥抱大模型,AI功能成标配

要说这两年科技行业最大的风口,AI说第二,绝对没人敢说第一。去年手机厂商除了内卷性能,也开始拥抱AI技术,为自家的手机加入了AI消除、AI去反光、AI通话等功能。

手机企业积极探索AI技术,主要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AI消除、去反光等功能能让用户轻松拍出高质量照片,提升用户体验。其次,市场竞争激烈,AI技术成为新的差异化竞争点。通过加入AI功能,手机厂商能吸引更多消费者。

展望未来,手机行业的AI技术将更加深入发展。一方面,AI在影像方面会持续进化,如实现更逼真的夜景拍摄和视频特效。另一方面,AI将在系统优化中发挥更大作用,例如智能预测用户行为来优化资源分配,使手机运行更加流畅,甚至在隐私保护、健康监测等领域也会有更多突破。

9、苹果加入AI大战,国行版苹果智能难产

眼看着国产手机厂商内卷AI技术,苹果也沉不下气了,2024年6月举办WWDC开发者大会的时候,终于加入AI大战,推出了苹果智能功能。

据了解,苹果智能可帮助用户校对文本和提供紧急邮件摘要、优先置顶推送、生成创意图片等。该功能仅兼容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以及四款iPhone 16机型。

不过遗憾的是,苹果智能暂不支持中国市场。苹果官方宣称,中文、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法语、德语等更多语言支持将在未来一年中陆续推出。要知道,国产安卓手机的AI技术都迭代几轮了,iPhone讨人嫌不是没有道理的。

10、国产手机率先进入5.5G时代,速度提升10倍

这两年网络技术发展可太快了,5G还没习惯呢,5.5G就来了。2024年的大部分旗舰手机,都支持5.5G网络。官方资料显示,5.5G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演进和增强,因带宽提升,并且延迟更低,或将革新VR/AR、车联网等技术。5.5G的下行速率将提升10倍达10Gbps,上行速率将提升至1Gbps,联接数将达1000亿。

5.5G网络在手机行业有广阔应用前景。它能实现超高速下载,让大型文件秒下。超低时延可助力云游戏流畅运行。高精度定位可用于导航与基于位置的服务。还能支持海量物联网设备连接,使手机成为智能家居等控制中心,开启全新智能生活。

不过由于下载速度更快,相信很多网友也希望5.5G网络的使用成本有所降低。不知道等5.5G网络全面商用后,三大运营商的网络资费会不会有所下调。

11、纯血原生鸿蒙推送,手机系统三足鼎立

隔壁苹果家的iOS 18系统缝缝补补又一年,华为的鸿蒙系统却大跨步向前。去年一季度,华为鸿蒙系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了17%,超越iOS,成为第二大手机操作系统。

2024年10月,华为又一鼓作气,推出了不再兼容安卓应用的纯血鸿蒙系统,这是中国首个实现全栈自研的操作系统,标志着中国在操作系统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纯血鸿蒙商用意义非凡。在技术层面,它实现了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彻底打破欧美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为我国数字产业筑牢安全根基。从用户体验出发,鸿蒙系统具备流畅性、安全性、智能交互性等优势,能够带来更加稳定、高效的使用感受。

不仅如此,纯血鸿蒙商用极大地推动了万物互联的发展,为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撑。在产业生态方面,繁荣了鸿蒙生态,吸引大量开发者入驻,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创新机遇,从而推动中国软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12、华为首创三折叠屏手机,价格高达2万元

去年华为不止发布了纯血鸿蒙系统,还推出了全球首款三折叠手机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这款产品采用“Z”字形三折形态,拥有10.2英寸内屏,展开状态下观影,沉浸感远超双折叠手机和传统直板手机。

续航方面,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搭载全球最薄硅负极大容量电池,容量为5600mAh,薄至1.9mm。充电方面,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支持66W有线快充、50W无线超级快充。

不过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的价格也是真贵,起售价2万元,维修时的全新屏(优惠价)高达7999元,都够换台iPhone 16了。咱们还是安心等等红米的三折叠手机吧。

13、电池技术迎来突破,大电池手机屡见不鲜

去年手机的电池跟打了鸡血似的,一个比一个大。比如,真我Neo7搭载了7000mAh电池、红魔10 Pro+搭载了7050mAh电池,容量堪比充电宝。

这主要是因为,手机电池材料有所创新,采用了硅碳负极,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约为石墨的10倍,从而大幅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比如,OPPO冰川电池的负极硅碳含量达到行业最高的6%,能量密度高达763Wh/L。

不过新材料也有问题,那就是循环寿命会降低。硅基负极的循环寿命为300-500次,远低于石墨负极的1500次以上。不知道采用硅碳负极的手机,还能不能让大家做“钉子户”。

14、折叠手机市场趋冷,更新节奏变慢

很多喜欢折叠屏手机的小伙伴,或许都对去年手机行业很失望,因为大部分厂商都没有推出折叠屏新品。

这或许是因为行业趋冷。根据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近期发布的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的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到910万部,同比增长约2%。

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折叠屏手机还存在不小的短板。首当其冲的是价格层面,相较于传统直板手机,折叠屏手机因复杂的折叠结构设计、高昂的屏幕制造成本,使得售价居高不下,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续航方面,受限于内部空间布局与电池技术,即便增大电池容量也难以满足折叠屏高功耗的需求,续航时间短的问题突出。此外,耐用性也是一大痛点,折叠屏的铰链、屏幕反复开合易出现磨损、折痕等状况,影响使用体验与产品寿命 。

接下来,小米、OPPO、vivo都将恢复更新折叠手机,不知道这些新品能不能克服上述问题。

15、手机企业开始分化:有的要上市,有的已转行

伴随着手机行业不断发展,去年手机厂商也开始分化。

发展得好的厂商,比如荣耀已于2024年12月28日依法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变更为“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股改完成后,荣耀将适时启动IPO流程,进一步消息将在相应的过程中对外披露。

发展的不好的厂商,比如魅族,已不再专心于手机业务,2024年没有更新旗舰手机,而是开始发力AR眼镜、车机系统等新兴业务。

相信随着竞争愈发激烈,接下来,手机行业的寡头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未来或许只有少数手机厂商可以存活下去。

总结:

2024年手机行业经历了诸多变革与挑战,整体出货量实现了6%的同比增长,达到12.2亿台,显示出市场的逐步回暖。众多品牌在技术创新与市场策略上各显神通,直屏复兴、小屏旗舰涌现,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芯片性能提升、AI 功能普及、5.5G网络登场以及电池技术突破等,展现了行业在科技领域的持续探索。然而,行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苹果在中国区销量下滑,折叠屏市场增长乏力,手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走向分化。

在这其中,华为手机凭借Mate 60等系列产品强势回归,销量大幅增长,重返行业前列,其推出的纯血鸿蒙系统更是具有标志性意义。与之相反,苹果在中国市场遭遇困境,销量下跌,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策略。其他品牌如荣耀积极筹备上市,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魅族则转型探索新兴业务。各品牌在市场中的不同表现,反映出行业竞争的激烈与多元化。

值得欣喜的是,手机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如大电池容量、先进的影像技术以及高性能芯片等,但部分创新在市场应用中面临挑战。例如卫星通信技术在旗舰机中的非标配情况,以及折叠屏手机的发展瓶颈,表明技术创新不仅要追求高端前沿,还需紧密贴合消费者实际需求,确保实用性与性价比。同时,行业的发展趋势也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差异化竞争,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独特技术或服务获取竞争优势。

展望未来,手机行业将继续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前行,5G技术将进一步深化应用,AI功能有望实现更智能化的突破,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的体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将更加注重产品差异化与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同时,行业整合可能加速,资源将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形成更加稳定的竞争格局。但企业也需关注消费者需求变化,在追求技术领先的同时,确保产品的实用性、性价比和用户体验,以适应市场的动态发展。

来源:PChome电脑之家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