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晚期阶段,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患者的健康。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肾炎等慢性疾病的高发,尿毒症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目前我国血液透析病人数量已达80多万。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晚期阶段,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患者的健康。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肾炎等慢性疾病的高发,尿毒症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目前我国血液透析病人数量已达80多万。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治疗中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俗称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每次透析都需要对动静脉内瘘进行穿刺引血,血液透析患者一般每周需要行3次血液透析治疗,意味着内瘘每周也需要经历3次穿刺,常年累月的反复穿刺可能会导致内瘘出现血管增生、狭窄、动脉瘤、血栓等并发症,因此,内瘘血管的评估、日常维护和并发症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判断动静脉内瘘功能是否正常?
目前主要依靠视诊、触诊、听诊、举臂抬高试验和搏动增强试验等传统物理检查方法,但是准确率容易受评估者个人经验的影响。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床旁即时超声检查正在成为血液透析专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新宠”,对国人来说,便捷,无创的超声检查并不陌生,对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超声更是内瘘术前评估、术后成熟监测和并发症识别等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可以说,超声就是医护人员观察内瘘的“第三只眼睛”,这只“眼睛”能够穿透皮肤,让血管的深度、粗细、血流量、是否有分支、血栓、狭窄、钙化等情况在医护人员面前一览无余。
现在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开始将床旁即时超声技术运用到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管理中,一位超声护士,一部小巧的床边超声机,5分钟就能立即获取主要的内瘘血管信息,节省了去超声科检查的预约和等待时间,大大提升了内瘘护理质量。
下面让我们看看床旁超声有哪些绝活?
1 绘制内瘘穿刺计划图
大学城医院透析科的血透患者内瘘手术满8周准备穿刺使用时,超声护士都会给他们做内瘘超声检查并绘制一张穿刺计划图,从这张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血管的走向、血流的方向、穿刺点的分布和穿刺顺序等,每次透析前,护士根据该图有计划地对内瘘进行穿刺,科室的穿刺成功率由2022年的93%提升到2023年的98%,内瘘堵塞率由2022年度的5.3%下降到2023年度的2.7%,看来,这个“新宠”真是透析患者的福音啊!
2 引导内瘘穿刺
钟奶奶是一位高龄的糖尿病肥胖患者,内瘘血管又深、又细、又脆,护士运用超声机对内瘘血管进行了一番扫查之后,心里有了最佳的穿刺方案。只见他左手持超声探头,右手持穿刺针,一边移动超声探头跟踪针尖位置,一边向血管方向推穿刺针,直到超声屏幕上出现了针尖刺入血管的画面——穿刺成功啦!钟奶奶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太好了,不用多挨一针了。
3 识别内瘘并发症
孙阿姨的内瘘以前挺好用的,每次打针也顺利,上机后血泵速度能调到200ml/min,透析效果也达标,但是最近不知为什么,透析过程总是报警显示血流量不足,常规物理检查无异常,护士帮助孙阿姨进行一遍超声扫查后,发现孙阿姨的内瘘血管内有一个血栓,直径约0.5mm,因为比较小,所以孙阿姨没有异常的感觉,然而就是这个血栓,影响了血管内的血流通畅,护士遵医嘱为孙阿姨做了溶栓,孙阿姨的内瘘危机就这样顺利地解除了。
这个“新宠”目前已经逐渐在全国部分管理理念较先进、医疗设备较完善的血透中心实施了,这不仅意味着设备的升级,更意味着透析科的医护人员超声技术的提高。
如果血透中心暂时没有床旁超声设备怎么办呢?作为血透患者,应按照护士宣教内容做好内瘘的日常自我护理,预防内瘘的感染、出血、堵塞等,有条件的患者可在医院的超声科每年做1-2次的内瘘血管超声,防患于未然。
床旁即时超声是保护内瘘的“神兵利器”,未来在保护内瘘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