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仍在继续传播。2.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编
一、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仍在继续传播。2.声音以波的形式在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相同温度时一般有v固>v液>v气,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二、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1.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2.人耳能听得到声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发声体振动;②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③有传声的介质;④响度足够大,可以引起人耳鼓膜振动。
三、声音特性的辨识及影响因素
1.声音特性的辨识及影响因素
2.常考乐器(包含自制乐器)类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四、噪声及其防治
1.噪声的定义(1)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噪声强弱的表示: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五、超声波与次声波
六、声、光、电磁波的对比
二、光现象
一、常见光现象辨识
二、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特点
(1)等大(像与物大小相等)(2)等距(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垂直(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对称(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5)虚像(平面镜成虚像)
四、光的色散
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偏折程度最大的是紫光,偏折程度最小的是红光。
五、实像与虚像
六、红外线与紫外线
三、透镜及其应用
一、凸透镜与凹透镜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示意图
1.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时(如下图所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vf),应用为照相机。
2.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u=2f)时(如下图示):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v=2f),应用为测焦距。
3.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fuf)时(如下图所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v>2f),应用为投影仪。
4.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f)时(如下图所示):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成像记忆口诀:(1)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内虚外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近大远小;(2)凸透镜动态成像规律(成实像);①物近像远像变大一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变大;②物远像近像变小——物体远离透镜,像靠近透镜,像变小;③物像异侧——物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
三、眼睛的成像原理
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四、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及其矫正
四、物态变化
一、常见物态变化现象及吸、放热
1.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示意图
注:固态→液态→气态是吸热过程,从气态→液态→固态是放热过程。
2.“白气”现象的辨识:“白气”不是气态,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具体形成原因有以下两方面:(1)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如冬天口中哈出“白气”、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白气”;(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如冰棒周围冒“白气”、深秋湖面出现“白气”。
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如:烘干机烘干湿衣服;
2.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如:吹风机吹头发;3.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如:晒粮食、衣服时将其摊开。
三、熔化、凝固图像的理解
五、机械运动
一、参照物的选取
1.判断所选参照物
2.参照物选取的原则
(1)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将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2)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二、运动状态判断示意图
三、v—t、s—t图像的理解
来源:帝顿教育